刘诗琦 赵聚辉
摘 要: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其获得经费的渠道日益广泛,对预算绩效进行管理也就成为了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必须从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出发,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4-0151-02
为了达到加快我国现代化财政制度建设的目的,党的十九大对高校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这也是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积极践行的一项制度。各个高校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要求,逐步制定并实施预算绩效的管理办法。但是经验和理论的匮乏使得各高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至关重要。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所谓绩效,是指无论一个组织还是个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为所达到的结果。从经济方面来讲,绩效便是经济管理活动的成果。在整个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当中要以预算管理为重点,以绩效评价为方法,以绩效成果为目标,从而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等全过程的管理。对于高校来说,其财务部门应根据设定的目标,并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对高校预算各种支出的经济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评价,并把此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对于高校的管理体系,高校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保障高校经费的使用效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实现高校战略目标而言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高校预算经费的管理控制体系体现了国家对学校长远性发展的战略与规划,它体现了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激励高校制定长远目标,并且根据长远目标逐步规划短期和中期目标。完善的目标规划避免了发展的盲目性,使得高校可以清晰的明确有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招生规划等方面的具体任务,促进经费的使用可以达到效益最高,从而有利于高校长期目标的实现。
其次,预算绩效管理也有利于高校内部的控制与交流。高校预算绩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将人事部门、资产部门、采购部门等部门与各个二级学院联系起来,促进其内部的沟通。无论是对预算绩效的编制,还是对预算结果的考评,或是将绩效评价的反馈,都需要二级学院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只有互相联系,才可以促进绩效管理更好的发展。
三、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为了响应我国对加快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均正在一步一步推进预算体制的改革活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高校预算管理机制相对薄弱
在我国高校管理中普遍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预算编制上,却忽视了预算管理的执行结果,对预算效果的考核显得十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高校的支出显得较为盲目,并不注重教育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且有效益。在许多高校中都会有这样的行为,在预算编制前,每个部门都会奋力争取项目、争取经费,然而却忽视了对过程的管理,缺少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核,从而导致了预算基金的使用效益情况下降。
(二)高校对预算管理缺乏绩效管理理念
首先,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各大高校来说,其无盈利并且也没有教育成本的需要,所以其长期以来缺乏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也因此对预算的合理投入及合理支出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也就出现了资金经费使用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情况。在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各个高校要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建立相符且合理的预算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丰富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三)高校预算执行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预算绩效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执行预算全过程的监督,因此,对于预算日常活动的监督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对于目前的基本情况来讲,许多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监督主要依托于校内各业务单位工作流程中的日常业务,这样的监督方法使管理只留存于表面形式,缺乏真正的实质性措施,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主体和监督机制模糊不清,无法很好的收集和分析预算管理绩效的信息,出现问题时也无法及时纠正。
(四)高校预算管理与高校发展脱离
我国高校的预算仍然局限于财务收支的预算,仅仅保证高校在一年内收支正常运转,但是却缺乏对一年之内不同时间段的资金需要与支出的预测和把握。如果高校长期未联系其发展目标对资金的运用进行合理编制,就会使资金的使用情况与学校发展相脱离。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如果没有考虑当年的发展目标,就会使资金的预算与实际使用情况有较大差异。此外,许多高校的预算编制不许更改,缺乏弹性,相应的措施也较薄弱,以致不利于高校目标的实现。
四、我国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仍然采用着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仅仅少数高校采用了新的预算管理方法。但是在国家管理层面上,还并未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出台统一的管理评价指标,因此在高校中实行管理还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对我国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一)增强绩效管理的理念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规范各自的管理机制和财务制度,学校的领导人员也意识到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预算体系的重要性。此基础上,各高校也必须意识到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且涉及范围广的学科,如果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工作几乎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所以,对于高校的老师、员工来说,都应该形成绩效管理的理念,促使全体人员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科研工作当中都可以贯彻落实绩效管理的理念,从而确保高校长期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制定有效的预算绩效目标
高校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预算目标包括预计支出、预计收益等内容,高校在制定绩效目标时,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高校是一个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事业单位,其绩效目标不能局限于经济效益问题上,而是要综合考虑科技、文化、市场等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抽象且复杂,所以高校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保证目标可以长期有效实施。在预算管理中,也要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富有效益,做到逐年增加绩效评价项目,逐年扩大预算资金范围的目的。
(三)设计科学的预算方法
高校进行绩效管理首先就要编制并采用合理的预算方法,而且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也为预算绩效的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模式下,都是按照基期数量加上增加数量来确定预算数额。这种方法方便且简单,但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无法体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校内各部门的真实需求量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可以考虑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对预算情况进行编制,将预算的发生与预算的时间相互联系,根据时间的递延自然滚动,从而使预算的周期相对固定。在这种方法下,预算编制的结果较为精细且合理,有助于高校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保证预算工作顺利进行。
(四)强化预算过程中的控制
高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当中,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门的要求,执行严格的控制措施,使得高校预算发挥良好的效果。高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在每一个预算年度内,随时对重点项目以及重要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检查的结果也应告知学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并以此为依据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在预算过程中要对预算的金额进行调整,则应得到预算管理部门的批准,预算管理部门也应該以绩效目标为中心,努力搜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做到对预算执行情况全过程的了解。
(五)建立预算绩效考评、激励约束机制
如果高校想要顺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则其必须要建立合理完整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许多学者都在致力于对高校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研究,尽管这些学者们在指标设计和评价准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却都不够完善,仍然没有在各大高校中形成一致的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这也就对高校在指标的选取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基于这种情况,建议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相互沟通和交流,共同协商,最终制定出一套完整统一且合理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使各大高校可以有依据的对其预算结果进行评价和管理。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对各部门的绩效结果进行评价,并把结果反馈到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的结果对下一年的工作作出更加详细合理的预算。对于预算结果较差的部门,也要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并计划在下一年度减少其预算额度,用此办法可以有效预防无效花钱的现象,使得高校的资金配置富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志情,董玲.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2016,(8):89-91.
[2] 孙保友.高校预算全过程绩效管理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8,(9):92-93.
[3] 马燕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建议[J].郑州师范教育,2017,(2):45-47.
[4] 胡洪斌,廖明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7):42-43.
[5] 张慧.高校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控制系统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