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演唱特征

2019-07-01 06:30柴纳
牡丹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尔罕乐段小节

柴纳

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旋律流畅,有着西域风情,好听入耳,歌词情感真挚感人,描写了一个新疆姑娘阿娜尔罕和一个从军去边哨的克里木小伙子的甜美却又心酸的爱情故事,除了爱情故事,歌曲还传递出对祖国母亲、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词作者瞿琮之所以能写出那么有感情的歌词,是因为当时有一对青年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他,然后给予他灵感。他把这段情真意切的情感与他深爱的新疆音乐文化加以融合,于是就创造出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1978年,施光南再度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作曲风格特别,尤其是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材料,使得歌曲民族韵味浓烈,这首歌曲一问世就备受人们青睐。

一、作品介绍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每每这优美缠绵的旋律响起,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画面和这首歌曲的名字。正是因为这首歌曲明朗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广大群众对此印象深刻。按照瞿琮所作的歌词,施光南使用新疆传统的音乐元素进行再创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描绘了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一个名叫克里木的年轻人要去边哨参军,参军前种下一棵葡萄树,他爱的姑娘阿娜尔罕精心地养育着葡萄苗,这份真挚含蓄的感情引得天地为之动容。第二个画面,葡萄苗已长大,克里木也已功成,阿娜尔罕望着远方,为他捎去葡萄,更加升华了这段情感描写。第三个画面生动地描绘了阿娜尔罕姑娘的心理活动。伴随着优美缠绵的旋律,每个画面都牵动着人们的内心。

二、歌曲分析和曲式分析

(一)歌曲分析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抒情曲,由瞿琮作词,施光南作曲。当时,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建设,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对艺术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要求。于是,瞿琮把对祖国、美妙生活和甜蜜爱情的热爱与憧憬交融,将人民群众当时喜悦的心情反映在歌曲中。

施光南将维吾尔族特有的音乐元素和新疆舞蹈中典型的节奏运用在歌曲中,更加为歌曲添光溢彩,将人们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完整,引发强烈的共鸣。

(二)曲式分析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为单二部曲式,b小调。歌曲引子部分(1~12小节)运用散板,比较自由的形式便于感情的铺垫及抒发,表现出整首曲子的基本格调。

主题部分A乐段(13~31小节)是方整型乐段。其中,根据前两句歌词,分成了以4个小节为一句、共8个小节的a乐句(13~20小节)旋律紧扣歌词,由低音到高音,弧形走向与葡萄藤缠绕相呼应,并且节奏型与引子后面的部分相似,衔接非常巧妙,伴奏中使新疆特有的手鼓节奏型充分发挥。a 1乐句(21~31)节奏与a完全相同,转至其关系大调D上,与a乐句形成对比,在第27小节中又回到了小调。为什么回到小调呢?一般来说,转调都是为了给歌曲添加色彩,这里也无不例外,在主题部分中转调,对这一段音乐来说,一个是曲作者对于音乐和感情的处理,另一个就是对整首曲子音乐效果的调色作用。

在30~31小节,旋律中出现八度高音,结束上一段,引出下一乐段。伴奏中高声部十六分音符级进上行,做了一个推式,低声部做下行进行,典型的往高潮部分推起。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曲作者的用心良苦。

主题部分B乐段(32~52小节)是方整型乐段。B乐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是整首曲子情感的抒发点,有明显的大调色彩,也有小调的特性音做调节,音乐色彩丰富,同时伴奏流畅贯通,把音乐推到最高点。b(32~39小节)和b 1(40~52小节)乐句,这么分句的原因是同样有相似的旋律但又有区别,同样增添了歌曲的色彩。这些细节都是作曲家精心的设计,体现了他的用心。

三、演唱艺术

歌曲前奏采用散板形式,自由流畅地将人们不自觉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有着异域风情的地方。第一个乐段,歌曲采用了典型的新疆维吾尔族手鼓的节拍,并且加以波音的音型衬托旋律,更加体现了维吾尔族歌曲的音乐特色,也加强了画面感,就像是一个美丽的新疆姑娘阿娜尔罕打着手鼓,踏着节奏,缓缓地向人们诉说她的思恋之情。这首歌曲流传度最广的就是关牧村的版本,她的声音扎实厚重又不失细腻情感的抒发,把西方声乐的演唱技巧运用到民族音乐中,实现了中西音乐结合的完美演绎。

在演唱时,人们要注意每个音的准确性,不可含糊带过,要保持音乐的流畅性,不能出现滑音、漏音等问题。歌曲中最多出现的一个词语就是“葡萄”,“葡萄”的“葡”是轻声的,特别是很多地方是弱起,一定要注意字头和气息,演唱时不仅要求注意音准和声音流畅的问题,还要求情感的体现。在演唱“哨”“苗”“了”等字时,应该处理成轻巧优美的,体现出阿娜尔罕细腻羞涩但浓烈的情感。另外就是节奏的问题,节奏型明显的歌曲要求演唱者把握好节奏,旋律和伴奏需要合理衔接,只有节奏掌握好才能突出表现出新疆歌曲的特色。为了能够更好地演绎选择的歌曲,演唱者要与专业老师沟通交流,并认真听取意见,再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从自我的理解角度对歌曲演绎做好最后的加工,争取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演唱中,把握好整首歌曲的风格演绎。

歌曲中段两小节高八度的“啊”音,它的作用是接前一句引后一句,也就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演唱前的一小节,有一个四分休止符,应该利用好这个一拍的休止符,做好准备。这一处曲谱上标有mf记号,演唱时头腔位置打开声音竖起,气息沉下去稳住送出声音,要求附点准确,声音贯通,气息的合理转换、音调和音色的配合、不同歌词的音波表现、气流变化也是演唱的重点,然后再加一个延长的艺术效果,突显情绪的抒发,也为后面高潮部分做铺垫。

后面的乐段是整首曲子情绪最高涨的部分,笔者把它写作B乐段,这也是声音上的一个难点,即声音整体的平衡和咬字归韵。演唱者要特别注意感情的表现,想象着自己就是阿娜尔罕,带着对克里木思念的心情演唱。在演唱“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时,要表现出娇羞含蓄,要把知道克里木立功消息时喜悦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到最后的“了”字,声音不能虚掉,演唱者要控制好气息,用情感把听众带入自己的情绪中。

在演绎这首歌曲时,在歌唱技巧的处理方式上,咬字和气息要完美配合,在情感的融入方面跟着节奏发生变化。所有的咬字演唱时都必须掉到胸腔里,力度上做好强弱的变化。不同乐段要运用不同的歌唱技巧,比如气息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以此来表现出对祖国、对恋人深沉的爱与思念。这首歌曲前人有过无数次的经典演绎,所以演唱者要多听前人的作品,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情感处理方式,从而将最好的演唱作品展现出来。

四、结语

几个月来,经过选曲、选题、练习、彩排和实践表演,笔者对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有了更深的认识。歌曲练习时,出现时间安排、咬字发声、心理紧张等问题,但是经过多次课堂练习,发声练习和声音表现的效果得到持续改进,最终圆满完成歌曲的演绎。笔者发现,台上演唱效果与台下演唱效果截然不同,原因是自身上台实践经验不多,以后要加强磨炼,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在音乐路上能走得更远。

(山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尔罕乐段小节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阅读者的春天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一首葡萄歌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阿尔罕布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