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如今,社会逐渐进入科技化、机械化发展时期,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储备也有了全新要求。教育领域必须要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重点加强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合理引进信息技术,对机械类课程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实现人才专业素养有效建设与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机械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机械类课程;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一、 前言
随着社会机械化发展,机械专业成为教育领域重点专业类型,国家也十分重视机械类人才培养。因此,为全面提高该专业学生综合品质,学校需要针对机械类课程进行教学创新。作为专业教师需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机械类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二、 机械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分析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形式,所具有的技术特征十分显著。具体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以及虚拟化等。在机械类课程领域,教师合理借助信息技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将呈现出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首先,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教师能够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发掘,同时也能够构建符合学生兴趣需求的教学情境与课堂环境,为学生高效学习机械类课程知识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此外,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拓展教学渠道,优化实践教学,健全学生机械类课程知识、技能储备,对于提升学生综合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侧重于机械类课程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整合,保证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 机械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探究
(一) 创新多媒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机械类课程教学领域,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学习兴趣,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构建情境,将课程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机械类课程内容加深理解。比如说,教师在针对机械类零件装配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现实生活中与机械零件装配有关的操作图片和视频演示,直观地展示到课堂上。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观察,能够对机械类课程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构建微课视频资源中心,实现自主学习
在机械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微课视频资源中心。将课程具体内容,以微课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为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首先,在制作微课视频之前,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发掘,整合课程资源。之后,进行知识形式转化,将文字内容整合成视频资源,让学生以微课为载体,对机械类课程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车床加工”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合理设计视频课程,整合成直观的资源体系。在微课视频中,向学生直观展示车床加工操作流程、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微课视频,掌握车床加工技术要点,全面提高学生在机械类课程领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微课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复习,夯实学生课程学习和理解程度。教师在设计微课资源中心时,可以将当前机械市场的真实情况,以及所涉及到的技术工艺整合到资源中心当中,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三) 建立虚拟实训平台,强化实践技能
在机械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教师要根据当前实践型人才培养标准,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良好实训环境下,自主对机械类专业技能进行系统训练。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实训平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机械类专业操作进行模拟实训,从而实现学生机械实践技能的强化与巩固。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虚拟实训平台,进行“数控编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数控操作技术要点加以掌握,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于CAD软件,对机械加工图纸进行创新设计,综合机械图纸资源库资源信息,分析加工图纸设计原理和方法。并根据具体项目创新图纸设计思路,以CAD为载体,将图纸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全新的機械加工设计理念。
(四)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跟踪性评价
在机械类课程教学领域,教师需要重点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机械类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分析,从而保证最终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也能够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行为,进行跟踪性评价。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学生机械类课程电子学习档案,将学生在理论课堂、实践模块、任务驱动等各项活动中的学习表现,登记到电子档案当中。综合分析学生机械类课程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学生课程学习水平,合理创新和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机械类课程设计、加工方面的实践成果进行视频拍摄和记录。然后,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评价领域,从而提高课程评价的时效性。
四、 结论
综上,信息技术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拓展教学渠道,创新教学方法,还能够优化课堂环境,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组织机械类课程教学活动时,需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合理构建课堂情境,创建微课视频资源中心,构建虚拟实训平台,开发在线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机械类课程体系,保证课程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陈春棉.信息技术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J].经贸实践,2017(15):302.
[2]焦杨.职业院校机械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方式探讨[J].福建电脑,2017,33(2):95,82.
[3]李培丰.技工院校机械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方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8):85-86.
作者简介:
朱鹏飞,湖北省十堰市,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