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旗,周 颖,刘晓晓,郁 晞
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永旗,周 颖,刘晓晓,郁 晞
上海市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1700。
了解青浦区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将2018年青浦区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青浦区中学生亚健康的得分为372.59±34.62,躯体亚健康得分为172.45±12.85,心理亚健康得分为200.14±24.85。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54.11%,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3.64%。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吸烟史、饮酒史、人际交往、睡眠时间、大强度运动和学习负担是亚健康的影响因素。青浦区中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乡镇,应多个角度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降低亚健康发生风险。
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影响因素
亚健康(Sub healt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其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具有特殊性,使其容易受到亚健康的困扰,主要表现为焦虑、学习效率不高、忧郁、疲劳、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能力差等[2]。中学生存在的亚健康状态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3]。亚健康状态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解青浦区中学生亚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开展了此次调查。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青浦城区和下属乡镇各随机抽取2所中学作为初级抽样单位;每所中学各年级随机抽取2~3个班,作为次级抽样单位;每班全部同学作为最小抽样单位。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50份,收回问卷910份,回收率为95.8%;纳入统计有效问卷887份,有效率为97.5%。男性461人,女性426人;初中451人,高中436人;城区学生447人,乡镇学生440人;年龄范围11~18岁。
1.2.1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研究使用的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一般情况包括中学生年龄、性别、年级、户籍、睡眠时间、学习负担以及其他亚健康相关影响因素。根据文献研究[2],选取亚健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学习负担、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运动情况、吸烟饮酒情况、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城乡中学、年级、人际交往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4-5]共71个条目,其中32个条目为躯体亚健康方面,包含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3个维度;39个条目为心理亚健康方面,包含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苦难3个维度。每个条目有6个评定等级,从“没有或持续不到l周”至“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分别赋值1~6分。亚健康持续的时间越长评定得分越高。
1.2.2 评价标准
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用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条目数来计算亚健康症状数,根据亚健康的症状数作为评价亚健康症状与亚健康状态的标准。亚健康症状的界定标准为亚健康症状数>1项;将全国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症状数的P作为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6]。其中,躯体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为躯体亚健康方面的亚健康症状数≥3项;心理亚健康状态为心理亚健康方面的亚健康症状数≥8项;身心亚健康状态为问卷的亚健康症状数≥11项。
现场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熟练掌握调查表的内容和填写规范。质控人员现场解答调查人员的疑问,并负责收集、审核调查表,发现调查中存在缺漏项或逻辑错误要将调查表退回,督促调查人员补充完整或修改。调查结束后,质控人员要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整交资料保管人员。
所有数据采用Epi Data 3.1进行录入。双人平行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检查。采用SPSS 19.0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0.05具有统计意义。
青浦区中学生亚健康得分为372.59±34.62,其中,躯体亚健康得分为172.45±12.85,心理亚健康得分为200.14±24.85。有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为121人,检出率为13.64%。初一、初二、初三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是9.61%,11.18%和12.50%;高一、高二、高三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是14.19%,16.43%和18.51%。
女生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16.19%)高于男生(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6.56,<0.05)。躯体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未发现差异(>0.05),女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16.90%)高于男生(1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1.79,<0.05)。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及心理亚健康的状态检出率在不同年级间有差异,高中生均高于初中生,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城区身心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高于乡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心理亚健康方面状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中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不同人口学统计特征比较
以是否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指的是身心亚健康状态)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城乡、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期望值、学习负担、大强度运动、小强度运动、吸烟史、饮酒史、人际交往、青春发育状况、体型自评状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自评经济水平、睡眠时间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吸烟史、饮酒史、人际交往、睡眠时间、年级、学习负担、大强度运动、小强度运动、自评经济水平、身体发育状况与是否有亚健康状态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中学生亚健康状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0.05有统计学意义。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3个自变量引入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得到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吸烟史、饮酒史、人际交往、睡眠时间、大强度运动、学习负担。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和大强度运动是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保护因素;吸烟、饮酒是中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城区中学生亚健康发生的风险要高于乡镇学生;人际交往广泛使其发生亚健康的风险降低;睡眠时间越少,其亚健康发生风险越高;学习负担越重,中学生发生亚健康的风险越高。见表3和表4。
本研究结果表明,青浦区中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3.64%,低于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14.64%,这与本次研究中的城区亚健康状态检出率(14.31%)高于乡镇(12.95%)(χ= 20.58,<0.05)的研究结果一致,与张志荣等人研究结果一致[7]。上海杨浦区属于中心城区,已经全部城市化;青浦区属于边远郊区,还有大量的农村存在。这可能与中心城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有关系。高中生在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及心理亚健康的症状检出率与状态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屠春雨等人研究结果一致[8]。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压力、课业负担以及升学压力不断加大,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从而使亚健康的检出率增大。本次调查发现,女生身心亚健康状态和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均高于男生,与彭子文等人研究结果一致[9]。原因可能与女生进入青春发育期后,生理和心理变化比较大,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容易出现亚健康的状态有关。
表3 中学生亚健康及相关因素的赋值
表4 中学生亚健康状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大强度运动是亚健康状态的保护因素,与代银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学校减少了中学生课外活动和体育课,使得中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睡眠时间增加可以降低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风险,睡眠时间长也是亚健康发生的保护因素,这和其他研究结果相同[10]。人际交往广泛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降低亚健康发生的风险。吸烟和饮酒这种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是中学生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负担重也是亚健康的危险因素。现在学生除了校内课业多,还在参加大量的补习班,这些虽然可以短时间提高学习成绩,但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亚健康的发生受到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建议:
①学校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开展青春期中学生生理知识学习,提高对青春期发育认识;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增加课外运动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坚持素质教育,减轻学习负担。②家长需要减少学生课外补课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吸烟、不酗酒,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③学生要多交朋友,睡眠充足,心态平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朱嵘.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2):79-80.
[2] 代银, 夏蒨, 郑薇薇, 等. 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3):444-445,447.
[3] 赵瑞芹, 宋振峰.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2, 19(1):10-13.
[4] 齐秀玉, 陶芳标, 胡传来, 等. 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编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9):1025-1028.
[5] 邢超, 陶芳标, 袁长江, 等.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9):1031-1033.
[6] 万宇辉, 胡传来, 陶芳标, 等.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反应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9):1035-1036.
[7] 张志荣, 梁佳志, 张晋昕. 中国三地区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39(7):1030-1032.
[8] 屠春雨, 邢超, 何炳福, 等. 绍兴市青少年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12):1409-1412.
[9] 彭子文, 麦锦城, 何燕嫦, 等. 广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5):526-528.
[10] 洪忻, 梁亚琼, 王志勇, 等. 南京市初高中学生睡眠状况及与抑郁障碍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11):1322-1324.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Qi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in 2018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health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Qingpu Distri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Qingpu District in 2018. The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b-health.The sub-health scor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Qingpu District was 372.59±34.62; the sub-health score of the body was 172.45±12.85; the mental sub-health score was 200.14±24.85. The detection rate of sub-health symptom was 54.11%,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sub-health status was 13.64%. Gender, family location, smoking history, drinking his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leep time, high-intensity exercise, and learning burden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health.The detection rate of sub-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Qingpu District is higher in girls than in boys, and higher in urban areas than in towns.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various angl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sub-health.
Middle school student; Sub-health; Current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3009
上海市青浦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2015-14)。
李永旗(1984—),男,医师,liyongqi1121@126.com。
郁晞,副主任医师,yuxi770225@126.com。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