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蓉
PDCA循环提升社区急救能力建设效果评估
罗小蓉
上海市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上海,210000。
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提升社区急救能力建设。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上海市闵行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2018年运用PDCA循环改进急救服务能力进行评估。2016年,急救设备为(6.15±1.72)分,急救器材为(5.92±1.89)分,急救药品为(6.00±1.83)分,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为(9.23±1.01)分,抢救到位时间为(8.92±2.75)分。2017年,急救设备为(9.31±0.85)分,急救器材为(8.15±1.73)分,急救药品为(9.69±0.75)分,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为(9.46±0.78)分,抢救到位时间为10分。2018年,急救设备为(9.78±0.22)分,急救器材为(7.77±0.23)分,急救药品为(9.85±0.55)分,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为(9.85±0.55)分,抢救到位时间为10分。2016—2018年,现场考核抢救技能心肺复苏和除颤仪使用总分分别为19.94±4.70、24.54±4.94和34.75±3.17,12家社区现场抢救技能得分均分和转诊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抢救设备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抢救知识需要更新,可以在完善社区医院急诊能力建设的同时,提升社区急诊抢救水平。
PDCA循环;质量管理;社区急救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承担社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1],社区急救是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可称为社区紧急救护,是指当伤患者的生命出现严重威胁时,能够在社区获取及时且有效的前期医疗救护,是院前急救的关键组成与有效延伸[2]。社区医务人员是社区居民危急事件的第一响应者,能在黄金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及时、恰当的急救措施[3]。
为进一步加强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社区急救质量和服务水平,2016年起,对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质量进行了飞行督查。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医院的急诊资源现状、急救技术开展情况、医务人员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区社区医院急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医疗行政部门制订社区医院抢救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社区医院有针对性地开展急救服务和技术培训提供依据。
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提供完整的资料配合本次研究。
全覆盖调查,对社区硬件的调查内容包括急救设备、器材、药品的配备和管理,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是否齐全,抢救到位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现场考核抢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和除颤仪使用。均采用10分制,10分为最高分,表示优秀。由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与急救中心联合对社区进行检查并评分,并在检查的结果上指导其进行整改。整改措施:①形成医疗质量简报上报卫计委的同时发给社区,请社区发放整改方案;②与分管主任和分管科室长谈话,沟通问题及解决方案;③考核结果纳入社区年终综合目标考核结果,与社区拨款及社区主任绩效相关联;④联合区内急救站开设培训班加强培训。
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以频数、构成比或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应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样本检验。<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6年,部分社区急救设备配置不全,个别社区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和流程不完善或未进行应急演练。2017年,部分社区急救设备配置不全,个别社区急救铃不能即刻打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不完善、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等。2018年,个别社区的急救设备、器材和药品配置不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不完善、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等。得分出现年度上升的趋势,见表1。
三年均出现急救设备配置不全、急救技术无法开展的情况。其中,主要缺乏的设备为腹穿包。2016年和2017年均有9家(69.23%)社区未配置, 2018年1家(7.69%)社区未配置;其次为胸穿包,2016年8家(61.54%)社区未配置,2017年7家(53.85%),2018年1家(7.69%)社区未配置;再次为喉镜,2016年9家(69.23%)社区未配置,2017年4家(30.77%),2018年1家(7.69%)社区未配置;气管插管和止血带是2017年要求配备的设备,止血带有7家(53.85%)社区未配置,气管插管有3家(23.08%)社区未配置。见表2。
表1 2016—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社区急救现况(±s)
表2 社区急救设备缺失一览表[n(%)]
2016年和2017年,社区医务人员现场抢救技能得分较低,设备使用不熟悉,2018年医务人员现场急救技能有很大提高,设备使用熟练。见表3。12家社区现场的抢救技能得分均分均呈现上升趋势,见表4。
表3 2016—2018年现场考核抢救技能得分(±s)
2016—2018年,转诊率分别为87.9%、92.04%和9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急救服务的重点在社区,社区急救的顺利开展是急救医疗服务成功的重要保证[4]。相关数据表明,急危重症患者仅有不足10%的人真正死于原发病,而绝大部分是由于未能及时抢救而死于并发症加重[5]。倘若在“10分钟白金时间”内得到周围及时有效的救治,可以大幅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存活率[6],为患者后续的良好治疗奠定坚实基础[7]。
表4 2016—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各社区现场抢救技能得分(±s)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四个过程周而复始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阶梯式上升[8]。
2016年,对社区急救最基本的设备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部分社区急救设备配置不全,缺洗胃机、洗胃管、静脉切开包、心电监护仪、扩容液体、导尿管、喉镜,没有抢救铃或抢救铃不能正常工作,心电图机故障不在备用状态,甚至有社区抢救室上锁。个别社区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和流程不完善或未进行应急演练,预检护士通知急救医生时间延迟。于是,按照PDCA循环对社区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完善急救基本设备配置。建议社区急诊室配备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输氧装置、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气管切开设备、急救包(内有面罩、呼吸囊、吸引器、喉镜、气管插管导管、血糖仪、气动止血带、夹板)等。急救药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抢救车上要求配置的物品及药品齐全、充足[9]。2017年检查时,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室内急救设备、器材配备较齐全,均处于备用状态,备有一定数量的抢救药品,均在有效期内,设备和药品每天都有检查记录。但是个别社区抢救室未配备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和静脉切开包;抢救室没有安装抢救铃或因线路等问题不能正常使用。2018年,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抢救室内急救设备、器材、药品配备较齐全,均处于备用状态,定期有检查记录。有部分社区仍然缺喉镜、止血带等设备器材。
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了较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和流程,并开展了每年1~2次全院的急救应急演练。医务人员对突发应急事件有较高的敏感性,听到急救铃或接到急救电话后均能在5 min之内到达现场,但协作意识仍需加强。
现场技能考核方面,2016年,问题集中在,抢救流程欠流畅,心肺复苏虽大体流程熟悉,但存在前后顺序混乱的情况;规范性动作不到位,没有判断环境安全,颈动脉搏动判断位置错误,人工通气不达标;按压时未注视患者面部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除颤仪使用不熟练,未调至监护位,电极板位置错误;参与抢救者为退休返聘者,年龄较大。2017年,大部分医师对心肺复苏术的实施及电除颤仪的使用欠规范和熟练。2018年,心肺复苏术较往年有很大进步,除个别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对除颤仪的使用不太熟练外,基本都掌握。
通过加强监管考核,社区从对急救不重视、配置不全、医务人员不懂如何急救到年高度重视。在今年要求全员基本掌握的急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相互间协作配合,从孤军奋战到集体协作。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重视急救质量的管理,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大检查力度,保证抢救室设备配置符合规定,保持正常运行状态,保证安全的保养维护,确保抢救药品配备齐全并在有效期内,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时组织开展全院急救演练,明确分工合作,由分管主任或业务主任担任组长,全局指挥急救,提高急救团队协作能力,确保急救处置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提高社区急救水平。定期开展社区医务人员急诊抢救演练和培训,建立适当的准入制度,鼓励新入职医务人员的加入。加强软件建设,学习急救新理念,提升急救技能,熟练掌握基本急救操作技能,掌握每件仪器的操作程序及保养方法,要求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创伤技能等做到人人过关,做到5 min内可以除颤和进行呼吸、循环支持[10]。重视急救病历质量管理,参照病史书写规范,进一步完善急救病史的记录,减少医疗安全隐患。始终按照PDCA循环定期考核、不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信息,改进缺陷与不足,全面提升社区医疗急救水平,因为“1+1+1”组合签约的开启,社区双向转诊变得便利,社区的转诊率也明显提高,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做好基础保障。
[1] 赵杨子, 任洁, 刘艳俊, 等. 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院外急救资源现状调查[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 10(11):1038-1040.
[2] 姜俭, 刘励军. 太仓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急诊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 6(5):410-411.
[3] 孙文琴. 院前急救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布及应用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7, 5(3):64.
[4] 李诗阳, 王日兴, 吕有凯, 等. 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分析[J]. 海南医学, 2015, 26(23):23-24.
[5] 黄晓明, 王美秀. 情景模拟与阶梯训练在社区急救技能培训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7, 17(4):517-519,523.
[6] 付雅茜, 贺映红, 刘立, 等. 老龄化社会下构建社区医疗急救体系探讨[J]. 护理研究, 2016, 30(35):4474-4476.
[7] 陈开红, 呼冬鸣, 朱庆生, 等. 北京市朝阳区急救社区化建设与实践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35):4227-4229.
[8] 魏萍, 黄瑶.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 2015, 15(5):587-590.
[9] 张萍.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J]. 吉林医学, 2014, 35(3):570.
[10] 韩玉全. 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强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 8(18):79.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 First Aid Capac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PDCA Cycle
To use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 to improve community first aid capacity building.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using PDCA cycle to improve first aid service in 13 communities in this district from 2016 to 2018.In 2016, the scores of the first aid equipment, the first aid equipment, the first aid drugs, the first aid system and procedure for emergencies, and the time of rescue arrival were 6.15±1.72, 5.92±1.89, 6.00±1.83, 9.23±1.01, and 8.92±2.75 respectively. In 2017, the scores of the first aid equipment, the first aid equipment, the first aid drugs, the first aid system and procedure for emergencies, and the time of rescue arrival were 9.31±0.85, 8.15±1.73, 9.69±0.75, 9.46±0.78, and 10 respectively. In 2018, the scores of the first aid equipment, the first aid equipment, the first aid drugs, the first aid system and procedure for emergencies, and the time of rescue arrival were 9.78±0.22, 7.77±0.23, 9.85±0.55, 9.85±0.55, and 10 respectively. From 2016 to 2018, the total scores of rescue skill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nd defibrillator use were 19.94±4.70, 24.54±4.94 and 34.75±3.17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scores of rescue skills of 12 communitie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0.05).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equipment in community hospitals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rescue knowledge of medical staff needs to be updated. It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emergency rescue in community hospitals while improving the emergency capacity building.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Community first aid quality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1024
罗小蓉(1976—),女,上海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社区管理工作,18916476986@189.cn。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