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2019-06-29 02:13洁,张
重庆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脑小性反应缺血性

朱 洁,张 敏

(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16)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综合征。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是脑小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之一[1]。常规MRI扫描不敏感,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检出。研究[2-4]发现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变化与脑损伤程度相关。CMB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常导致认知障碍并出现血清特定标记物的变化[5]。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检测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变化,尝试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提供临床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CMB分为CMB组和非CBM组,每组各44例。CMB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51~77岁,平均(63.5±6.2)岁。非CBM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2~77岁,平均(64.1±6.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2)患者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3)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创伤、脑肿瘤。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批准通过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1.2方法

1.2.1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6 h内进行头颅MRI检查,应用超导型磁共振1.5T,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序列等检查。影像科医师阅片并对CMB进行判断。CMB直径通常为2~5 mm,也可大至10 mm,病灶在CT、FLAIR、T1和T2序列上均不可见,在SWI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小灶信号丢失。

1.2.2认知功能评分 由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专科医师采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6],通过统一的语言、测评工具对认知功能进行评分。该量表共11个检查项目,总分30分,其中包含定向力、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各6分,延迟回忆、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各5分和抽象思维2分6个认知领域,26分及以上为正常,评分越低,认知功能越差。

1.2.3生化指标测定 患者禁食10 h,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血清IL-1β、IL-6、TNF-α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ELISA试剂盒均为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2 结 果

CMB组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非CBM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CMB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分别为(74.61±36.72)、(13.29±5.82)、(34.55±7.03)pg/mL;非CBM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分别为(8.29±3.16)、(6.01±2.17)、(6.01±2.17)pg/mL,CMB组血清中3项指标均高于非CBM组(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

3 讨 论

动脉是脑卒中的病理基础[7]。脑动脉粥样硬化可致血管闭塞、组织缺血缺氧,患者意识水平下降、认知功能减退及情绪障碍等[8]。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总称,其发病机制复杂,致残、致死率高。脑小血管占脑血管绝大部分,其病变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小动脉硬化,因其较高的发病率脑小血管病日益受到重视。CMB是微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与年龄、血压及心脏疾病及蛋白尿的产生相关,与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9-11]。

IL-1β是一种炎性反应标志物,组织损伤及炎症可使其快速升高[12]。脑卒中患者病情的进展过程中血清中IL-1β会随之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合并CMB组血清IL-1β水平显著高于非CBM组(P<0.05),其原因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反应与CMB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3]。IL-6是免疫系统中参与炎性反应的重要因子,多项研究证实IL-6参与脑卒中的炎性反应,高浓度的IL-6能使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性增强,在脑血肿的形成和血脑屏障的破坏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1]。MASADA等[12]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和IL-6的升高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等,介导中性粒细胞聚集于缺血区。ICAM-1是黏附分子重要的因子之一,ICAM-1的基因上有核因子-κB(NF-κB)结合位点,激活后的NF-κB诱导ICAM-1的高效表达,同时ICAM-1也是NF-κB活化的重要刺激物之一[13]。在炎性反应中TNF-α可刺激IL-1β、IL-6等表达,从而加重炎性反应;高表达的TNF-α还具有神经毒性,会加速神经细胞的坏死[14]。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可产生TNF-α。神经损伤、脑细胞缺血、坏死均可致其血清水平上升,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的临床检验标志物[15]。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合并CMB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高于非CBM组患者。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这些指标均与脑卒中的发生、进展、预后关系密切,对血清中相关指标的检测对部分病情严重,或因条件限制不能及时行影响学检查的患者具有较实用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脑小性反应缺血性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脑小血管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甲基化标志物研究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引发的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