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的移情策略探究

2019-06-28 08:30刘莹
大观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古筝

摘 要: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是一种感知艺术,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强调学习者的所感所思,并且要求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学习者。这就需要将移情应用到古筝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移情策略去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或者启迪学习者的音乐创新能力。

关键词:移情策略;古筝;民族乐器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社会分层机理研究”(EIA150401)。

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的民族乐器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因此古筝是很多学生目前学习生涯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古筝学习的策略也开始进行了越来越多的探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将移情策略用于古筝的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开放创新的方式。

一、将移情策略用于古筝教学的必要性

移情是指对他人所经历的事情和所体验的感受产生共情的能力,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和做法,在教学中指的是教师能够对学生学习的情况产生共情的能力,能够理解学生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做法和心态,去更好地改变自己的教授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听懂教学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将移情策略应用于教学中,是现代教育的发展主流,有益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应用移情策略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利于古筝技能的提升,还有利于情感教学的落实。

(一)适应古筝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传统的古筝教学常常采用的是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规范性的教学要求,并且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并不相同,可能有些学习者能够在示范两三次以后就能进行模仿,但有些学习者远远不能达到模仿的要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习者的状态能够进行及时的感知,去传授更多的技巧,去传达更多的情感,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发现适合自己的演奏技巧,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

(二)解决古筝教学难题的要求

古筝是一门感知艺术,它具有千人千样的文学内涵,并且古筝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学者能够精准地体会到学习者演绎时候的思想状态、情感和情绪,并且需要学习者能够对音韵进行自己独到的感知,去真正地达到“音韵结合”的境界。

二、将移情策略用于古筝教学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任何策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移情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移情策略的时候需要结合一定的原则,才能发挥出策略最有效的作用。

(一)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原则

古筝的学习要求古筝的演绎能够有技巧,足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这首先需要演绎者(学习者)对古筝所要传达的情感要有深刻的了解。但是每种曲风的风格迥异,表达的感情类型也是大相径庭的,有些学习者可能对某一种曲风的演绎比较敏感,有些学习者可能对这一种曲风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教师要充分理解学习者之间的情感经历差异,不能够用同一套标准去要求学生达到同样的要求,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深度了解每一位学习者所擅长的领域以及所擅长的演绎方式,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持有古筝内涵的不确定性原则

古筝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古筝的演绎也是一种艺术,而对于每一种艺术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解读,因此解读的结果可能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并没有正确或者错误之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学习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艺术并不像学术知识强调分析思维,反而是需要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奇特的想象力去激发自己的艺术灵感,去演绎古筝的艺术之美。

(三)教学模式应该灵活开放的原则

古筝的教学模式不能因循守旧,应该多去汲取开放先进的教学改革方式,应该更多地去注意学习者。首先,需要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有些学习者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有的学习者是为了能够增加更多的文学修养和内涵,因此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其次,学习者要做到背谱练习和视谱练习相结合来提升演奏水平,可能有的学习者能够在视谱练习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在背谱练习的时候不能大放异彩,这主要就是没有将两者结合。背谱练习更能够使学习者在演绎的时候能够胸有成竹、潇洒自如地去进行演绎,这就需要学习者能够进行默练。由于在默练的时候对于演奏的要求比较低,比如不需要很投入的表情和很自信的演绎方式,就是需要自己能夠流畅地去演绎,并且在练习的时候还要注意将慢练和快练结合起来,才能对古筝这种传情艺术、审美艺术表现出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

三、将移情用于古筝教学时的具体方法

将移情用于古筝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心理学中对移情的理解,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移情能力,其次还要考虑到古筝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古筝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储备学习,古筝更像是一种技巧的学习,需要结合身体的活动和肌肉的记忆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去总结实践经验,去探索更多的学习方法来解决古筝教学中的问题。

(一)加强以沟通为基础的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结

要达到对他人感同身受的移情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包容,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学习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情感联结是双方的,因此既需要教师能够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也需要学生能够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学生需要将自己所遇到的学习困难及时地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解。因为古筝的学习在更大程度上是对演奏技巧的学习,那么首先就是要明白每个人对动作的练习都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那么演奏的技巧可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多进行交流,将这种动作差异降到最低。

古筝学习仍然可以作为一门学科知识来进行学习,那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扮演好“授业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于教学的“教”,很多时候不能够理解学生的“学”,因此对于学生出现的困难可能很难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进行理解。因此,学生会逐渐对老师产生“权威、专家”的距离感,认为教师是不可推翻的真理,但是古筝教学讲求“古韵合一”。每个人对同一首曲子演绎出来的感情是会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对曲子的情感演绎是不同的,曲风的理解和演绎更多的时候依靠的是个人的情感经历,因此不能生硬地认为只有一种演绎方式是正确的。学生需要与教师之间建立正确的、紧密的师生关系,能够及时地去沟通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也才能够基于每个学习者的情感去进行理解,并且在古筝教学中去应用移情策略加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二)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了解,以匹配相应的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其中对于古筝教学而言,学习古筝的学生可能在年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些还是小学生,有些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甚至有些是成人。因此,对于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需要教师具有全面的了解,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进行了解,而每个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对于教学方式的理解可能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

在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发展情况之后,还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把握,也就是说有些学生的学习水平可能要相对更高一些,有些学生的学习水平可能要相对较低一些,因此在教学上最好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匹配,主要是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匹配。不能完全采用“差班教学法”,这样可能会伤害某些学生的自尊,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每个学生的情感联系,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让某些学习水平较低但是自尊水平较高的学生去与学习水平相对较高一点的同学共同学习,让相对优秀的同学之间能够进行优势互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信心和鼓励,使其不仅能够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上建立良好的人際关系,也能在古筝学习上提升自己的现有水平。

(三)善于鼓励学生应用“发现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古筝

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三脚架的作用”,也就是给予每个同学充分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去发掘学生的兴趣,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也可以起到一个指引者的作用,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习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发现学习”中,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强调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接受到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仅只将学习者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必须将学习者作为一个充分的具有主观意识的能动体,一个储备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强调直觉思维特别是在古筝学习中非常重要,因为古筝学习的灵魂是要达到“音韵结合”,也就是要让演奏能够充分地引起聆听者的情感体验,那么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还需要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不能用常规的分析思维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这种跳跃的,强调顿悟,强调“直觉、第六感”的直觉思维来演绎。强调内在动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将学习变为一种内驱力,才能真正有兴趣、有精力去学习。最后还要强调信息的提取,也就说要怎么将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演绎的方式来表达,那就需要学习者形成自己的框架结构,准确地去提取出自己所储备的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一套知识存储体系,能够在提取信息的时候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存储位置,因此“发现学习”是一个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结语

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学者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在将移情策略应用于古筝教学的时候,需要在传授演绎技巧、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关注到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学习者的心态和情感,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到学习产生的问题,去规避这些学习问题,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提高对古筝学习的信心,增强对古筝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邢维凯.从释义学的角度看音乐情感意义的存在方式[J].乐府新声,1998(2).

[2]屈卫国.移情性情感教学初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3).

[3]陈陈.移情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04(5).

[4]王天一,王居野.古筝教学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刘莹,教育学博士,郑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职业生涯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古筝
中胡艺术特征研究
民族乐器走进低年级课堂研究
如何在音乐课教学中巧用流行音乐
美好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漫话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
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