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仕斌 李爱娜 罗才益
摘要:阳江作为粤西欠发达地区,促进工业发展对全省的经济实现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工业,模具产业的发展使创新创业得以更经济、更便捷的方式进行,是实现“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分析阳江发展模具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模具产业聚集的策略,以促进阳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经济;产业聚集;模具产业;产业转移
1引言
模具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关联度高,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1]。根据《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下称《规划》)通知,阳江应以在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通用航空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重要基础件等六方面新兴产业开展突破。阳江市作为珠江西岸“五市一区”之一,迎来了新一轮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机遇。这些装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模具这一基础产业的发展,研究模具产业在阳江地区聚集的可行性和策略,对促进广东省经济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2发展模具产业的意义及现状分析
2.1发展模具工业的意义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需要遵循产业兴起与发展的规律[3],深圳发展的历史证明,利用基础工业服务融入到发达经济体范围圈,构建有效经济桥梁的联系作用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发展自身发展需要迈出的第一步,而模具产业正是这一角色的合适扮演者。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机、仪表、电器、电子、通信、家电、轻工等行业,知识领域涉及现代制造工程的所有领域及化工行业的高分子材料及加工工程,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工业产业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模具有“制造业之母”,“磁力工业”、“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等称号。任何一款现代工业产品的批量生产过程中,模具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2专业模具产业和模具相关产业
从广义上来说,模具产业可分专业模具产业和模具相关产业两大类:专业模具企业以模具为产品,为其它企业设计和制造模具的专门性企业;模具相关企业则以模具成型作为获得产品零件形状的主要手段,生产出所需产品或零件进行组装的企业。如阳江的五金刀剪产业、佛山的汽车产业、中山的电子产业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型获得产品形状,归属于模具相关产业。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巨大,两者的相互结合将更利于形成分工,促进产业聚集,形成集群效应。
2.3模具产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家电、建材及机械等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模具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模具行业销售总额从2009年的980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663.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出口总额约500亿元。2015年,中國模具产值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真正成为国际模具制造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模具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中国专业模具总产值将达2753亿元左右,支撑起大约30万亿元的相关制造业。
3阳江发展模具产业的必要性
2018年广东省GDP总量高达9.7万亿,但GDP的80%集中在珠三角一带,粤东西北经济呈现全面落后状况,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不仅影响广东经济的良好运行,也是落实习近平主席2012年视察广东时提出的“三个定位”和“两个率先”目标的最大挑战[4]。模具产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工业,在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转移是实现广东省“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阳江地区可借鉴90年代初深圳发展的特点,让模具产业优先发展、壮大并聚集,以服务珠三角创新产业为途径,巩固自身工业基础,以形成模具相关产业转移的优异条件。
3.1模具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3.1.1模具产业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密切联系
一个地区要发展制造业,离不开模具产业的配套,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不能没有做引线框架的精密级进冲模和精密的集成电路塑封模;计算机的机壳、接插件和许多元器件的制造,也必须有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冲压模具[5]。
模具产业的发展使创新创业得以更经济、更便捷的方式进行,客户只要具备产品创意思路,即可以最快捷、最高质的手段完成,赢得市场空间,模具制造水平反映了其对装备业的服务响应时间,是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的服务商。阳江大力引进模具相关产业,对促进阳江融入“一带一路”与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3.1.2模具产业与GDP排序关系密切
据统计[6],截止2017年3月,全国模具产业零散布局和产业园布局并行,共有模具产业园81个,经济最发达省份的广东和浙江均为12个,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各七个,其它省级为1-5个,模具企业数量超2.5万家,地区模具产值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与GDP排名关系密切。
3.1.3模具产业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需经历一定的过程。作为制造业母工业,专业模具企业早期具备典型的贸易加工型特点,以对区域外或国外企业进行代工服务为主,在获得了产品生产技术后,通过转型升级或通过“产品创新”可获得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可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前身为专业模具制造企业,后将产业链进一步扩充到消费电子生产,企业不断达到发展壮大。
3.2广东省模具产业布局不均衡
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模具出口与进口省,专业模具产值占据全国约40%,产业布局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一带,粤东西北和珠三角的模具产业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状态。
3.2.1深圳模具产业
在20世纪末最先获得蓬勃发展,拥有专业模具企业1000多家,拥有如鸿准、柏狮、东江、银宝山新、昌红等一批国际知名的产值达十亿的企业,服务于如汽车、电子工业、玩具、智能装备制造等各行各业,2007年深圳模具产业产值即达120亿元。
3.1.2东莞模具产业
东莞作为“三来一补”的第二大集中地,2017年模具产值位列全国第一,拥有2000多家专业模具企业,以东莞的横沥、长安等镇为代表的模具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单长安镇模具年产值就超230亿元。
3.1.3珠三角其他城市模具产业
中山、佛山和珠海均拥有近千家模具企业,拥有志华、科尔、科龙、美的、格力大金、三威、海龙等大型企业;惠州得益于深圳实现的产业转移帮扶政策,大力打造电子产业和金属制品产业,目前正实现经济增长的快车道,模具产值大幅增长;江门的金属制品业、摩托车、LED等与模具密切相关的行业促进了GDP的快速增长。
3.1.4粤东西北模具产业
模具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模具以满足当地传统型产品为主,以小型产品为主,技术含量较低,没法承担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粤西地区处于全省装备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地区,模具等工业发展水平低。
3.3珠三角模具产业转移现象
目前广东的模具产业主要位于珠三角城市一带。但受资源要素制约更加趋紧、综合营商成本持续上升等结构性矛盾影响,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一批模具相关企业抱团外溢发展趋势明显[7]。据统计,有近20个行业正在加速向内地转移,其中机械加工业占21.8%,玩具业占17.6%,仪器仪表、塑胶、模具占7.6%。沿海地区政府已表示产业转移不代表所有的生产环节和企业都转移出去,各经济大省均希望一、二线城市企业往本省三、四线城市转移,阳江此时积极吸收转移产业正合事宜。
3.4阳江模具产业具备基础但薄弱
阳江地区主要工业为五金刀剪产业,以外向型企业为主,主要应用的模具类型是冲压模、注塑模和硅胶模,数控机床应用、金属材料制造、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等技术应用已初步普及。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按阳江市2016年刀剪产业工业总产值527.6亿元计算,阳江本地的专业模具产值约5~6亿元,模具产品以小型化,简单化,以服务当地制造业为主。阳江的模具产业尽管薄弱,但已具备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和环境,模具相关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或吸收产业转移。
4促进模具产业在阳江地区聚集的可行性
4.1地理和交通优势
阳江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随着深茂铁路的通车、广湛高铁的建设,沈海高速路扩建,罗阳、湛茂高速公路的建设等基础交通工程的完善,将形成连接港澳和珠江西岸城市群的陆路大交通循环网络。阳江港已建成5万吨以上码头5座,规划建设万吨码头50座,为打造打造临港工业基地,发展物流提供强大支撑。
4.2政策和管理优势
根据广东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鼓励引导珠三角龙头企业将生产性环节放在粤东西北地区,促进产业链跨区域延伸和对接”。阳江市先后制定实施了《阳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阳江市市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阳江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发展成长。
4.3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粤西地区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模具工业聚集基地,阳江地处连接粤西地区和珠三角经济圈的咽喉连接区,发展大规模模具产业既能为成为珠三角工业发展的“后花园”,又能起到促进粤西茂名、湛江经济发展的桥梁作用,为粤西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4.4制造产业基础优势
阳江的五金刀剪产业离不开模具工业的支持,经多年发展,阳江打下了扎实的模具工业基础,机床加工技术、检测技术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阳江核电站、阳西滨海电厂、世纪青山等一批重大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电力能源和特殊钢的支持;国内模具进口替代和出口份额占比越来越高,产品出口欧美和亚洲市场为主,目前南非地区需求激增,阳江刀剪产业作为内外贸型产业,对阳江模具相关产业发展外贸提供了优势条件。
4.5吸收产业转移优势
根据“中心—外围论”[8],作为“外围”的阳江地区毗邻珠三角“中心”,可充分利用其辐射影响力,提高模具产业与珠三角产业的关联度,实现产业转移加速度。模具产业是内外销两旺产业,目前国内模具主要出口地区为深圳长安、东莞和浙江黄岩、宁海等,这些城市均为港口城市,这印证了内外销俱备的模具产业对陆运和港口条件均有较高要求,随着阳江交通设施和港口条件的日趋完善,阳江对吸引大型模具制造业极具优势。
4.6企业引进经验优势
2012年,阳江亿利模具有限公司和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合作共建了阳江太仕模具有限公司,服务珠三角和欧美地区的企业产业为主,2016年公司产值达5000多万,预计2019年产值将达8000万,效益良好;2016年三威汽车零部件项目和2018年广东鼎宝烧烤炉项目成功投产。此外,众多项目也印证了模具产业和模具相关产业在阳江落地的可行性。
5阳江实现模具产业聚集的策略
5.1确立產业战略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高端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模具制造大产业链,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模具大市场。实施产业“园中园”建设模式,引进高新企业,促进模具产业及模具相关产业聚集,形成以模具工业、模具相关工业和辅助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模具产业服务集聚区,成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生产基地。
第一,壮大“大五金”产业链,发展模具相关产业。围绕厨房用品、生活日用品、工具五金、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电梯、汽车等方向为五金产业链主攻领域,拓展五金刀剪周边产品领域。第二,引进专业型模具企业。培育推进专用汽车模具及零件生产,以服务珠江西岸汽车制造产业和外贸汽车模具为主营方向,最终形成汽车模具及零配件制造中心。第三,走逐进性发展模式。以“引进一项,发展一项”的原则,以大五金产业和汽车产业为引领带动,逐渐过渡到以家电制造、机床设备制造、基础零部件制造、智能裝备制造为辅助发展领域,和省内外的装备制造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5.2优化要素资源环境,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第一,提高资金要素对产业转移的支撑能力。鼓励开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元化市场融资渠道,构建覆盖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全过程的市场化融资体系。第二,提高行业协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建立以主要骨干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信息收集、调查研究、项目评估、数据统计、检查监督、产业报道和成果宣传等方面的作用。第三,发挥社会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地方院校等公共资源,扶持建设一批装备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行业信息中心以及人才培训中心。
5.3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夯实产业人才基础
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人和留人这四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这些人才在产业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落户政策,消除人口红利消失对阳江市工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招才引智;积极支持中高职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工作,实施专项经费补贴。
5.4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平稳发展
第一,制定实施模具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一批制造企业外迁的有利时机,通过政策引导,扶持、鼓励一批骨干模具企业及其相关企业入驻,实施税收、人才落户和设备购置等方面的三年优惠政策促进产业聚集。第二,为引进的境内外加工贸易型模具制造企业创造便利。实行检验检疫、卫生备案、质量技术监督等工作与沿海对接和结果认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和直通车制度。第三,开展设备融资租赁试点。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开展设备统一采购和租赁试点业务,以先进制造设备和检测设备为支撑,吸引外部投资。第四,建设模具类产业网络链。走“企业联盟”模式,推进模具专业企业和相关产业广泛开展业务协作,完善网上交易平台,扶持模具产业电商运营。
5.5强化政府组织领导,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加大招商引资,组建模具相关产业招商专班,围绕行业百强、上市公司、产业链配套企业,重点依托大五金产业和汽车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围绕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企业开展“驻点招商”;围绕全国性学术交流、重要展会开展“平台招商”;围绕模具产业链条经贸往来,开展“以商招商”。
5.6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创新
第一,创新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园区创新运营模式,鼓励银行、基金股权投资、民间资本参与,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达到投融资形式多样化;第二,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高水平技术应用。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平台,重点开展联网制造和协同制造系统、信息化关联、智能制造与测量、云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和提高制造质量。
6总结
模具产业和模具相关产业息息相关,模具产业的聚集对促进模具相关产业的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条件。从国内和广东省内各市模具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阳江发展力发展模具产业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动力引擎,通过壮大“大五金”产业链、引进专业型模具企业和走渐进式发展模式,制定相关的产业转移政策,有助促进地区工业经济转移,为实现广东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方超.基于集聚理论的黄岩模具产业发展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15):24-25.
[2]. 梁勤儒,蒋玉涛.基于专利分析的模具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11):165-170.
[3]. 傅允生.城市化逻辑与进程:中国的实践[J].浙江学刊,2019(1):4-13.
[4]. 梁琦,钟惠琳,龙标东,等.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发展,2016,12(6): 39-43.
[5]. 杨占尧.模具专业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9.
[6]. 佚名. 全国模具产业园分布[J].模具制造, 2017(3): 35.
[7]. 梁丰.河源模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331-332.
[8]. 周丽.广东“双转移”战略的理论基础探析[J].商业时代,2010(12):134-135.
[基金项目]:2017 年度阳江市哲学科学社会规划课题“促进模具产业在阳江地区聚集的可行性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J2017B13);;阳江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教改项目度重点课题(2017jgzb05)
[作者简介]:骆仕斌,男,广东肇庆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模具及机械加工方向。通讯作者:李爱娜,女,山东荣成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