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军 虞 冬 宋芝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医院,上海 201199)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突发、持续性缺血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性疾病,亦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死亡主要原因。该病如未及时控制可导致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休克,临床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1]。流行病学报道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且年轻化趋势明显[2]。PCI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且被大量临床报道证实可有效提高梗死区血流灌注量,降低总体死亡率,但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后在预防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效果欠佳[3]。近年来中医药在心内科急重症治疗方面研究不断深入,证实中药方剂及中成药应用可有效延缓甚至逆转病情进展,减轻心肌损伤程度[4]。本文旨在观察自拟益气通梗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疗效及对心肌功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西医诊断标准[5];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血瘀阻络证辨证标准[6];年龄≤80岁;本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近12周应用替格瑞洛者;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禁忌者;既往心脑血管意外者;PCI病史者;动静脉畸形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1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63.91±7.50)岁;平均发病至介入时间(7.14±1.67)h;根据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划分,原发性高血压 33例,2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50例。中西医结合组中男性37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3.70±7.45)岁;平均发病至介入时间(7.21±1.70)h;根据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划分,原发性高血压36例,2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52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PCI术治疗[7],即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单根3.5指引导管,经心电图预估非罪犯和罪犯血管侧情况后完成操作,明确右冠状动脉开口后,将泥鳅导丝推至距离开口处约1cm处,在导丝支撑作用下减少弯度以降低其到达冠状动脉开口难度,术后立即拔出桡动脉鞘并给予压迫止血。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Astra Zeneca AB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77,规格90 mg/粒)口服,每次90 mg,每日1次。中西医结合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益气通梗饮:黄芪30 g,麦冬 15 g,五味子 9 g,黄连 12 g,黄芩 12 g,桂枝 12 g,白芍 12 g,川芎 15 g,延胡索 30 g,三七粉 3 g(冲服),冰片 0.2 g(冲服),葛根 15 g,水蛭 6 g,甘草 9 g。浸泡药物30 min,煮沸后文火煎20 min,煎煮2次,混合煎液约400 mL,早、晚各1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8]包括胸痛彻背、胸闷心悸、气短喘息、疲倦无力及畏寒肢冷,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2)采用SF-36量表评分进行日常生活质量评价;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及脑钠肽(BNP)检测采用罗氏Cobas C3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sICAM-1和H-FABP水平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珠海泉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5)随访6个月记录支架内血栓、重度心律失常及再发心梗例数,计算百分比。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8]拟定。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心电图检查复常。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50%,<75%心电图检查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见表1。中西医结合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胸痛彻背 胸闷心悸 气短喘息疲倦无力 畏寒肢冷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前(n=59)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31±1.03 4.32±0.97 4.24±0.94 0.84±0.19*△ 0.83±0.21*△ 0.81±0.18*△4.36±1.05 4.20±0.93 4.17±0.91 3.99±0.81 3.87±0.89 0.88±0.16*△ 0.87±0.18*△3.96±0.84 3.96±0.92(n=59) 治疗后1.43±0.45* 1.30±0.38* 1.39±0.39*1.45±0.34* 1.33±0.36*
2.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中西医结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疼痛活力社会功能 情感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前(n=59)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5.23±4.07 57.65±3.11 57.81±4.94 81.23±7.84*△ 84.35±6.22*△ 76.64±8.01*△55.41±4.13 58.20±3.23 56.57±4.77 51.82±3.10 79.73±6.59*△52.65±3.24 53.46±4.24 52.80±5.25 83.13±7.60*△ 77.72±6.15*△54.11±4.16 53.55±5.10(n=59) 治疗后68.04±5.97*72.05±4.78*68.34±6.19*67.30±4.87*71.78±5.89*65.68±4.28*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CK-MB、cTnI及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BNP(ng/L)CK-MB(U/L) cTnI(mg/L)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前 863.03±95.81(n=59) 治疗后 144.89±21.47*△对照组 治疗前 870.08±97.24 220.70±41.85 31.84±5.78 45.29±11.68*△ 1.20±0.41*△223.87±42.20 30.76±5.60(n=59) 治疗后 318.42±45.35*90.02±19.95* 4.78±0.68*
2.5 两组治疗前后sICAM-1和H-FABP水平比较见表5。两组治疗后sICAM-1和H-FAB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sICAM-1和H-FABP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sICAM-1和H-FABP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sICAM-1(mg/L) H-FABP(ng/mL)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前 471.84±91.42 61.09±7.85(n=59) 治疗后 129.07±33.86*△ 26.10±3.48*△对照组 治疗前 468.51±90.20 60.56±7.78(n=59) 治疗后 395.28±68.33* 34.58±4.70*
2.6 两组随访MACE发生率比较 见表6。中西医结合组随访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6 两组随访MACE发生率比较(n)
临床报道显示[9],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行PCI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和缺血区域血运重建,在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和提高左心室舒缩功能方面效果良好;但术后梗死区域仍存在明显细胞内钙水平紊乱、梗死区域灌注欠完全及过量氧自由基形成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CK-MB、cTnI及BNP是目前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临床预后主要指标,均能够敏感反映心肌坏死程度及左心室重构进程[10];sICAM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一员,其在人体可趋化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其水平升高能够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1];而H-FABP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在心肌损伤及LVEF降低时可大量释放入血,亦是预测MACE及心梗复发风险重要指标之一[12]。
PCI术后给予积极有效抗血小板干预已成为国内外诊疗指南推荐方案,其中替格瑞洛是环戊基三唑嘧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其主要通过调节P2Y12受体功能而达到拮抗血小板异常聚集作用;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活性发挥无需经肝脏代谢,进入人体后可快速达到血药峰值,且药效具有良好可逆性;但相关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给予替格瑞洛单用后个体间疗效差异较大,远期MACE发生率可达20%~40%[13]。
急性心肌梗死归为中医学“胸痹”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心脉痹阻痹;病者因气血运行失畅,脉络瘀滞痹阻,久之不通则猝发心痛;同时久瘀则热毒内生,或夹痰瘀之毒,胶结壅滞,邪气亢盛,损伤心脉[14];此外行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耗损正气,加重心脉损伤,最终形成恶性循环[15]。故对于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治疗应以益气通脉、扶正解毒为主。本研究所用自拟益气通梗饮组成中,黄芪益气健脾,麦冬益气养阴,五味子滋肾生津,黄连清热燥湿,黄芩解毒凉血,桂枝通脉助阳,白芍敛阴止痛,川芎活血行气,延胡索散结理气,三七粉逐瘀定痛,冰片清热止痛,葛根活血行气,水蛭活血逐瘀,而甘草则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通络、解毒散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及增强心肌收缩力等多重作用[16];麦冬水提物可有效降低梗死病灶及周边区域心肌代谢水平,加快受损心肌细胞修复进程[17];而川芎酚酸则能够刺激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心肌缺血缺氧区域血流灌注量[18]。
本研究结果中,中西医结合组近期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CK-MB、cTnI及BN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随访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中西医结合方案用于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轻心肌功能损伤及降低MACE发生风险;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sICAM-1和H-FA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制剂治疗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下调sICAM-1和H-FABP,笔者认为这一优势可能是该方案总体疗效更佳关键机制所在。
综上所述,自拟益气通梗饮治疗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控制相关临床症状,改善远期预后,保护心肌功能,调节sICAM-1和 H-FABP,并有助于预防远期M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