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育的思考

2019-06-27 00:20文小梅
新财经 2019年7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

文小梅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中国高校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会计人才

[中图分类号]F275

1 前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互联网思维更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先进的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传统行业会计领域在这场技术风暴中更是经历了革命性的洗礼。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其研制的会计机器人的出现更是对会计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否会被机器取代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信息化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大趋势,手工、人工逐渐走向智能化也是必然。如何不被技术颠覆,对于人本身的职业素养提升是关键。而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思维是培养的关键。其实早在2009年,财政部就已经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直接点明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紧迫性。文中提到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力争通过 5~10 年的努力,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2010 年 9 月 21日,财政部又印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确立了我国建设国际一流会计人才队伍的行动纲领,其中明确指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那么中国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呢?

2 市场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特点

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而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质量提升的态势,“中国智造”的理念不断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而信息化产业更是蒸蒸日上,大数据概念风靡全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对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特点呈现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2.1 会计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

会计信息化人才应当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呈现递增趋势,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要求,不再是大学中严格的专业划分。尤其在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领域,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的人才能深入业务底层,理解整个业务思维;只有懂得计算机知识,才能打破技术的壁垒,将会计数据、会计准则用计算机语言准确表达。

2.2 勇于创新,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会计信息化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这就意味着,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是敢于并且乐于跨越不同属性的专业。在现实中,会计领域的人才缺乏扎实的计算机基础,跨越学习计算机知识需要其有决心有勇气;而计算机人才就业路径一般直通互联网编程领域,对于会计知识的涉足较少,缺乏兴趣。这就凸显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稀缺性和培养的难度值。会计信息化人才应当是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有着较强的求知精神,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加以运用。

2.3 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非常艰难的。王军副部长2011年1月10日曾经谈到“如果说通用分类标准(XBRL)的制定是历经千辛万苦的一次重大创业的话,那么,推动通用分类标准的顺利贯彻实施,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更为艰巨,更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系统工程和重大任务。”从王军副部长的言语中可以得知,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难度是很大的。系统实施的步驟是很烦琐的,包括系统调研、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数据的准备、系统初始化与试运行。其中数据准备环节需要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部数据准备好,这样的工程量是巨大的,这意味着系统的实施需要会计信息化人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3  高校会计信息化现有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本科教育中,对会计专业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不是很重视。从课程体量的设置上就可观之一二。会计专业由于归属于社会学科,在大学教育中又比较强调“术业有专攻”,并且有专业课学分限制压力。因此针对会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则有所忽视;并且学校的主要领导主要为从手工会计发展而来的人才,他们的思想观念较之于时代的发展可能就存在着滞后性,领导的信息化理念没有树立,会计信息化教学就不能从根本上深入人心;高校的会计本科生教育中涉及大量的理论会计知识,然而涉及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数量很少。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变相的引导,学校传递出的育人理念便是掌握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是最重要的,殊不知,这样偏离方向的引导,让学生对社会的适配性逐渐降低。目前市场上出现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科化的现象,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计算机背景已经如此重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如果高校会计人才继续这样的教学方式,那么高校培养的学生与市场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就是脱节的,更无法打造能为企业服务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4 高校培育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建议

财政部早在2009年就吹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号角,时隔近10年的时间,这条路是艰辛而又漫长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调动多方力量的巨大工程,制定并且实施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以适应国家信息化战略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4.1 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引导效应

从1981年8月长春会议上吹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号角,至今已走过30余年。在整个会计信息化的推动进程中,政府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不断加速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1994年《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1996年《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2014年《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未来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政府国家力量的推动。

4.2 高校教学模式的迭代

这是一个以速度取胜的时代,传统手工走向计算机智能化是大势所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不能只是一味鼓励学生埋头苦读,而不抬头看路。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看清会计专业的发展态势,更需要开展相关的职业规划讲座,让学生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出现“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学校在会计专业的培养中可适当增加信息化课程的数量,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基础。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进行相应的知识渗透。目前国家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高校必须并且应当义不容辞为国家培养人才,助力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

4.3 会计信息化导师库的建立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导师,会计信息化人才因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因此,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中国大陆高校教师的评职称压力,发表文章是其重要的职业大事。而会计信息化因为注重实际操作,难出理论研究成果,因此高校中从事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老师数量非常有限。因而,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高校教师的力量。在高校中,可以聘请校外具有丰富经验的职场人士担任客座教授,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能量。如此这般,即可打通人才培养的通道,导师的教学能够得到极大的补充,促进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龚姗姗.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1(19):36-38.

[2]王钊. 改变现有会计教学模式 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C].太原: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2011:4.

[3]汪元华.本科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0(34):50-51.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