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

2019-06-27 00:17刘晓燕
读天下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实施途径转型发展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我国半数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规格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和长远竞争力。本文针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从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几个方面提出转型发展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施途径

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在很大程度上,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现如今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新建本科院校需加快转型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布局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处于不同层级的高等院校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找到一条能够即能够完成使命、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方向,在高校竞争中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科學地把握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选择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实施转型发展,成为近年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改革的重心。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在专科、高职院校的基础上,通过合并重组后晋升为本科院校。经过“升本”的发展,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这些学校在专科教育阶段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积累了一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为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 价值取向的转型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一般都是按照传统普通本科高校的模式进行建设和发展,但是师资等办学基本条件比较薄弱并且缺乏专业设置自主权,学校的专业结构与地方行业、产业结构的契合度、融合度不高。因此,转型就应当围绕行业、产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学校学科专业价值,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与水平。学科专业设置要从以“基础学科为主”向“以应用型专业为主”转变;专业建设要从“打造若干单个的优势专业”向“构建若干对接产业群的专业群”转变;专业发展要从“专业对接职业岗位”向“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转变。

二、 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型

潘懋元认为,我国大学应分为三类,一是学术型大学,其培养层次为本科、硕士、博士,以学习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基本理论为主,培养学术人才;二是应用型高校,其培养层次为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三是职业技术高校,其培养层次为专科、职业技术本科、职业技术硕士,以学习各行各业职业技能为主,培养技能型人才。三种类型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主要是指人才培养目标是由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一种具有深厚、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的人才,具有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和厚实的学科基础教育知识;能够高效处理问题的人才,具备在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一线承担一定的工作,并且能够推动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按照应用型人才的表述要求,可以把学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有机整合,重新构建以应用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据此,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订单式”“校企合作”“嵌入式”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确立核心课程、主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注重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以凸显课程的应用性、适应性和综合化;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主体的认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工作的重心从教转到学,学生从被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转到主动地学习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合理确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做到理论性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设置职业技能训练项目,使教学实验、教育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改革教学评价,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承担的任务,改总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考核,知识考试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变单一闭卷考试为多元化考评。最后,课程体系要结合地方特色,只有因地制宜地办出地方特色,才能完成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大学功能,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本土化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 教师队伍建设的转型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过去只追求高深的学术水平或高职称,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要求教师队伍应当同时注重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兼顾,既要有一部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又要有一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教师的在职培养中,既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提高,又要重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计划安排,每年选派一批学术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领域进修学习,教师都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其次应扩大兼职教师比例,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部门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教学一线任教。第三,拓宽来源渠道,每年招聘新教师,不但考察教师理论知识、授课水平,还应考察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我国半数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规格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和长远竞争力。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象林.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4(4).

[2]顾永安.关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3).

[3]徐克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4]贺永平.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9).

作者简介:

刘晓燕,副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途径转型发展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