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全忠,沈林华,蔡成名,史本海,安薛,宋涛,王晓君(解放军第970医院创伤骨科,山东烟台 264002)
足部骨折多发于儿童和老年人群体中,中青年患者多以劳动力性质群体为主,针对足部骨折患者进行及时和正确处理,多数患者能够恢复原有功能,其中存在少数患者存在后遗症表现。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传统固定方式多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方式,但是现实手足部骨折部位构造和机能等均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固定效果有限。微型钛板内固定,属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固定方案,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能够起到独特效果。该研究为分析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从该院骨科患者中抽取94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间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人数为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钢丝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在20~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3.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在19~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0±3.0)岁。混着中跖骨骨折患者30例,趾骨骨折患者24例,距骨骨折患者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钢丝间结扎内固定方式。
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方式,主要步骤是,手术过程中,使用腰麻方式,在患肢骨折位置在骨折中心做桡背侧、尺背侧C型切口,在具体手术过程中,注意不能损害腱周围组织,骨膜位置不能过多剥离,等到骨折位置暴露之后,为患者实施复位处理,等到效果满意之后,再结合患者骨折情况对适宜的直型、异形微型钛板进行选择,针对患肢挠背侧和尺背侧、掌骨、趾骨等进行固定[1]。对于螺钉孔而言,需要多角度并多方向的降低术后钛板螺钉松动情况,此后为患者进行常规的缝合包扎。经过手术之后,结合患者骨折具体情况,酌情为患者实施功能性石膏固定和药物干预[2]。
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记录并统计对比。此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显效:为患者进行足部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获得良好恢复,患者可以独立平稳行走。有效:患者足部影像学检查后发现骨折位置显著恢复,患者可以在他人搀扶的情况下平稳行走。无效: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后,骨折部位恢复不佳,患者难以平稳行走[3]。
研究数据利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也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d)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值P值25.52±10.36 75.81±15.42 8.212 0.000 120.63±8.89 340.56±12.71 15.424 0.000 90.65±0.98 98.38±2.67 6.038 0.000
足部是人体重要结构,不断承担着人体重量,同时还和腿部以及其他结构之间共同形成行走和战力动作。患者足部骨折,导致患者难以正常生活,不能正常行走,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足部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及时治疗,并且选择科学可行的治疗效果,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促使患者足部功能可以恢复到原有功能[4]。传统内固定术治疗,主要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等为患者进行内固定处理,但是很难获得预期效果。足部骨折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交通事故、压伤等导致的,随着我国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导致足部骨折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若采用传统髓内钉进行治疗,经常需要将患者骨膜和软组织剥离,这就有可能导致内固定不稳定等问题,延长了痊愈时间[5]。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主要是使用纯天然钛材料,这种材料存在较高的耐腐蚀性,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和人体骨骼自然弹性和模量均比较接近,并且不会产生毒性反应。手术过程中,将微型钛板置入患者骨折部位,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将其取出,手术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患者具体表现、骨折严重程度和面积等,对不用形式的钛板进行选择,更加贴合骨折的构造。此外,其所固定的方式也较为简单,在直观条件下,能够将骨折端进行精确复位和解剖,能够缩短骨折时间。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足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缩短骨折时间。
此外,足骨组织相对复杂,但是微型钛板存在多样性特点,常用的主要有T型和L型、直形等。这就能够解决足骨当中不同位置的骨折内固定问题,在对一些典型骨折如横行、短斜型和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均可以获得良好效果[6]。与此同时,和传统治疗方式对比,微型钛板内固定手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使用克氏针内固定方式,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或者愈合不全等现象,使用微型钛板固定术,则可以大大降低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此外,和传统内固定方式对比,钛板内固定可以有效降低对患者的损伤,具有更高的解剖固定可靠性和精确性,不容易引发患者神经损伤,具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钛合金具有较高抗腐蚀性能,即便在人体当中进行长时间留置,也不会出现腐蚀现象或者感染现象,这就能够有效降低内固定物给患者带来的二次损伤,帮助患者减少经济负担[7]。
临床上已经证实,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和传统内固定方式进行对比,在技术上有比较大的提升,对于患者患肢功能而言具有促进作用,在操作流程上和传统髓内钉等内固定技术相比,也更为简单。患者足骨受到创伤之后,使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处理,能够进一步加强骨折位置的稳定性,提升治疗效果[8]。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型钛板固定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发现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为 (120.63±8.89)mL 明显比对照组(340.56±12.71)mL 少,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 (90.65±0.98)d, 对照组为 (98.38±2.67)d,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5.52±10.36)min,对照组为(75.81±15.42)min,观察组更具优势,两组患者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足骨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加快骨折的愈合。此外,钛合金与患者骨骼特性相似,不容易引发并发症,降低患者痛苦。微型钛板固定就有较高可靠性,材料就有较抗腐蚀性,可以在人体内长时间留置,避免患者受到二次损伤,并且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对此,足骨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