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村落的乡村景观研究
——以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为例

2019-06-27 16:00范佳鸣张羽清
关键词:村落景观村民

范佳鸣 张羽清

自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众多乡村着手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部署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这标志着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抓手[1]。在传统的自然村落中,乡村旅游可以借助当地独特的乡村景观吸引游客,不仅可以提升乡村整体经济水平,而且可以让优美的乡村环境得到宣传,让更多的城市人群了解乡村,从乡村的经济发展上和精神层次上达到真正的“乡村振兴”。乡村景观,作为乡村旅游的基础[2],合理的保留和设计成为塑造乡村面貌、提升旅游吸引力的重中之重。在目前我国5.64亿人口的农村中[3],需要富有乡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景观设计,它的提档升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简称郝堂村)作为一个典型的自然村落,在依托优美的自然乡村景观的基础上超前谋划,高标准设计,对村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在2013年11月,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建设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的名单,郝堂村赫然在列。它的乡村景观建设对我国传统自然村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自然村落与乡村景观概述

(一)自然村落

自然村落是指一种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一种居住形式,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生产方式,在较长时间村民适应并改造环境中产生人口聚集群落,村落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一般的自然村落的社会关系由较强宗族意识的家族为中心,具有强烈的语音独特性、风俗特色性、文化认同感和保护意识。而其建筑组成形式依托山地、河流等地形呈现松散状的片状结构。

我国的自然村落的形态、分布和规模受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水平等综合社会因素的影响,它的经济结构单一,一般以农业为主要产业[4]。随着目前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许多自然村落的产业结构从单一的农业逐渐向农产品加工业、零售业和旅游服务业转型。

(二)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包括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乡村自然景观是指除了建筑和农田之外的生态景观总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生态性。例如北方山区的山脉、穿村而过的河流、险峻的峭壁和茂密的森林等。而乡村人文景观是指在生态景观背景下,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乡村而形成的生产和生活景观。它包含了乡村建筑、基础设施、农田景观和人文民俗等多方面景观内容。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总体构成了乡村社会的生产景观、生态景观和生活景观。

自然村落的景观以粗放式自然景观为主,在城市外具有人类聚居且进行相关行为的空间都可以看作自然村落景观。自然村落景观形成与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农业耕作的强化或者废弃、城市化对村落景观形成结构的影响和地方性村落景观保护政策的作用。与城郊景观不同的是,它具有强烈的自然性、农业性和地域性[5]。例如湖北省十堰市土城镇,村民在拥有自然缓坡的山体上种植茶田,群山中的一亩亩整齐的绿色与村落交辉相应,特色十足(图1)。无独有偶,在十堰城区与郧阳城区结合处的樱桃沟村散落在茂密的樱桃树之间,形成美丽的自然村落景观(图2)。自然村落景观受人类的干扰程度较低,以生态景观为主,生产和生活景观相对较弱。

(三)自然村落中景观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自然村落的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其中包括第一产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业和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乡村景观分别对乡村的三大产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1 、 湖北省十堰市土城镇黄酒村

首先是对旅游服务业的提升。景观具有一定的美学特质,特别是自然村落的特色风格景观对城市游客的吸引力很强。优美的乡村景观势必会带来好的视觉和游览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更多的游览停驻时间,推动乡村旅游发展[6]。其次,乡村旅游业的兴旺可以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销售,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最后,乡村旅游可以衍生出一系列乡村服务业,例如农家乐、民宿、休闲农庄等多种旅游产品。农民生产耕作的区域变成了旅游风景区,农民成为乡村从业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兴旺”。

乡村景观的建设加快了农民从传统农业向非农领域转型升级的进程,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完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的整体面貌和品位。再加上我国自然村落众多,风景各异,城市人群回乡度假的需求愈加旺盛,所以乡村景观优美的自然村落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二、自然村落的乡村景观困境及原因探究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许多乡村发展的首要目标。当时由于一味追求乡村经济效益,打造旅游景区,而忽视了对乡村景观的塑造,让传统村落的景观受到极大的威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图2 、 湖北省十堰市樱桃沟村

(一)乡村旅游环境下的排浪式建设缺乏特色

据统计,我国2018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人次从2012年的8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30亿人,收入从2012年的240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000亿元[7]。旺盛的市场需求带来了乡村排浪式的旅游开发,一些乡村急功近利,为了追求旅游收入,盲目的套用城市规划手法来建设乡村,打造“形象工程”,造成了乡村景观的特色缺失,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对乡村自然景观的过度开发所造成的地域性减弱。为了打造完善的基础设施,修建道路,一些乡村砍伐古木,拆除有一定历史的乡村建筑,使得乡村景观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例如邢台县龙泉寺乡某村南沟为发展蘑菇种植产业,采伐林地面积13.5亩,481棵树木被采伐,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古树数量减少[8],对乡村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第二是对自然村落的人文景观没有充分开发。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和传统文化土壤正在慢慢消失,这和人文景观的塑造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许多劳动歌曲,如插秧时的号子、薅草时的锣鼓、伐木时的伐木歌曲,随着生产方式的减弱,这些也随之消失。

第三是建筑与景观环境同基地原有环境之间的有机关系荡然无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简单、粗鲁的叠加,完全割裂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关系,过多的人工化景观使得村庄失去了传统村庄所特有的、有机的乡野气息。许多自然村落为统一安置人口被改建成为“兵营式”的机械排列,失去了有机生长的村落环境,村落格局被破坏。

(二)景观与当地产业关联度不高

一些乡村为追求产业发展,规模化的兴建工厂,却忽视了乡村空间中景观的营造,反而适得其反,建设的村不像村,城不像城。一方面刻板的套用其他乡村成功的案例,没有考虑到本自然村落的实际情况,摒弃了本村特色的产业和民俗文化,学习其他村庄办酒店,做餐饮,最终使得乡村产业空心化,自身也失去特色;另一方面,大量的“农家乐”和民宿充斥乡村,使得大部分乡村游变成“吃饭游”,从而弱化了农业和产品加工业,没能有效地形成产业链。单一的住宿和餐饮并不能成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产业,反而会在目前全域旅游背景下引发恶性竞争,成为旅游发展的绊脚石。

(三)村民参与性与互动性不强

图3 、郝堂村生态水体系统改造

图4 、郝堂村设计中的乡土元素

图5 、郝堂村优美的民宿环境

自然村落的居民具有强烈的家族认同感和文化独特性,所以目前许多村落管理者在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没有从村民的切身想法和利益出发,造成村民与景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强,无法形成系统的景观体系,从而造成了村容村貌的破败。首先从生产景观来看,大部分自然村落的私有田地存在布局不合理、种植杂乱、缺少可达性等问题,造成乡村景观视觉上和使用层面上的混乱。其次从生态景观来看,部分村民为了扩建房屋,破坏自然景观;大部分村民没有维护生态景观的概念,例如农村的池塘和河流经常充斥垃圾,无人监管。最后是乡村的生活景观仍需强化,大部分的自然村落人口“空心化”,农村劳动力人口构成极不合理,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乡村剩余劳动力只有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9]。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许多农村流传下来的习俗与文化逐渐消失,从而造成了乡村人文景观的缺失。

所以,自然村落以其独有的、产业敏感性和文化特殊性,使得本正在遭受经济转型压力下的农村景观环境面临着提档升级的挑战,探索一条符合自然村落的乡村景观建设之路是开发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行之路。

三、郝堂村——因地制宜的打造自然村落景观

郝堂村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南部的一个普通小山村。从2011年4月开始,以“郝堂·茶人家”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开始实施,全面对郝堂村的乡村景观和乡村建设开始规划。在建设过程中,郝堂妥善处理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居与自然、目前与长远的关系。短短两年的实践,郝堂村从乡村景观的形态、村容村貌、产业结构、文化塑造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打造“田人合一”的景观

文化是村庄发展得以延续的血脉,自然村落的改造需要坚持把文化的涵养和复萌作为最核心的目标和最高层次的追求。传统自然村落需要尊重其格局,保持原有住房,将道路、墙体、住宅和散落住户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给人以原汁原味的美感。郝堂村的乡村景观建设达到了尊重村落,“田人合一”,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修复生态景观和生产景观,将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例如郝堂村在村部周围流转稻田种植荷花。到了夏日,荷花绽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道路两边种植了当地的波斯菊、千屈菜和各种野花,整理溪流、荷田、堰塘为主体的水生生态系统,大量的白鹭、小龙虾和其他生物开始出现并栖息于此(图3)。郝堂村的水稻和莲子成片种植,庄稼成了景观,也成为乡村文化和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对当地文化的挖掘,深入探究具备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元素,将其体现在建筑设计和景观小品设计上,打造深入当地村民的生活景观。郝堂村改造村落建筑时,不仅仅考虑房屋和院落本身,还将周围环境与房屋建设有机结合,古老的磨盘、废弃的猪槽、重装的水车都成为设计元素,具备豫南特色的狗头门楼、青砖石瓦、门口的柴垛、竹子编制的围墙、村口的黄瓜架子、以前烧制的瓷器等乡土元素都在设计上得以保留和延续(图4)。

因地制宜的乡村生态景观修复、生产景观强化和生活景观建设可以带来全新的村落状态,村民不知不觉中成了景观的打造者和使用者。郝堂村的景观建设从自然和人文景观全方位塑造独特的自然村落景观特色,让外来的游客感受到只属于郝堂村的一片宁静和惬意。

(二)构建多元化乡村产业链

乡村景观变美了,自然带来了游客量,就可以带动乡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的全面提升。据统计,仅6月1日前来郝堂村赏花的游客就达到1200多台车次,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收入。村庄中“湘里乡味”的运营者原先在湖南省株洲市打工,看到家乡的景观建设变化和日益增多的游客量,毅然决定回乡创业。目前农旺季每天的8间民宿需要提前两天预定,生意红火。截至2018年,郝堂村已经回迁户口103人,30多位年轻人回乡创业,开办农家乐23家(图5)。

农家乐与住宿在郝堂村的“全面开花”带动了以当地特色为主题的手工生产——传统酿酒重新焕发活力,“郝堂米酒”供不应求,村外制造业主动融入产业链条,振华纺织公司在郝堂村小学附近建设了手工坊,传承了郝堂的特有文化。当地人将荷花制作成工艺品、纪念品就地销售,农业的衍生品被放大,绿园公司、生态公司不断进驻,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图6 、干净整洁的郝堂村街道

图7 、郝堂村“三号院”改造

(三)“以农为本”,让农民成为景观的主体

新乡村主义的核心是“乡村性”,即无论是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还是乡村旅游,都应该以农民为中心[10]。所以在村庄修复过程中,摒弃“大拆大建”的建设手法,尊重群众意愿,依靠村民智慧,让农民主动参与进来重塑村落文明、文化内涵和乡村的价值。

一方面是让农民参与基础的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始,开展清洁家园,培育农村的景观主体意识。2011年2月郝堂村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垃圾分类、卫生保洁、环境整治、禁止伐木烧炭、杜绝滥砍滥伐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建设卓有成效,村民互相监督,定期评比“卫生户”并设置补助,让村民参与到景观改造中来,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村庄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图6)。

另一方面是让居民自己参与郝堂村的房屋改造,确保民居改造是完全尊重农民的意愿下稳步实施。项目组率先构建具有示范作用的“三号院”农房改建,从土坯房开始,加固墙体,给房屋外立面蒙上麦草,保留了具有原先村庄特色的土墙色彩和庭院植物,形成具有浓烈乡土特色的民宿(图7)。此改造消除了村民的疑虑,各户纷纷相仿改建。项目组针对每家每户分别设计个性鲜明、风格相近的原生态住房。景观的整体提升强化了乡村的综合产业链,村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村民成了乡村景观的主体。

四、总结

自然村落的乡村景观不仅可以带动乡村多元化产业链发展,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从景观作为切入点来建设乡村,一是要合理挖掘村落地域性和文化性,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水生植物和动植物环境做合理分析,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利用村落原生乡土元素;二是提炼乡村文化,在设计中予以运用,让景观的文化特色得以保留和延续;三是让农民参与到景观建设中来,从规划到实施都让农民成为主体。郝堂村合理的景观建设带动了乡村的旅游发展,让乡村单一的产业链得以转型升级,在提高了村容村貌的同时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它的成功为我国传统自然村落建设提供了示范性的作用,对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村落景观村民
景观别墅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