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设计视角下的望亭镇乡村振兴设计

2019-06-27 16:00杨柳
关键词:村民设计

杨柳

一、服务设计的本质与方法

“服务设计”一词发起于产品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服务设计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设计之中。服务设计通过回归设计的本质,深入研究各类服务对象与群体的需要,从而改善设计服务的质量,从用户的体验出发设计项目活动和功能需求,设计包括基础设施、材料、空间环境、行为发生习惯等等用户所接触到产品的方方面面。其创意的触发点在于用户和产品之间从接触到使用等一系列活动发生的相互关系之中,通过在不同活动过程之中相互关系的梳理与设计,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因此,在使用服务设计这一理念运用于项目实践的设计中时,除了通常对场地现状和资源的梳理之外,更多是需要将使用人群进行详细的划分,并且详细深入地调研他们的内在需求,解决用户体验中真正遇到的诸多问题与不便,通过服务设计途径解决乡村发展和设计的关系。

二、落地实践

(一)现状与资源

望亭镇地处苏州与无锡两个城市之间,北面紧邻无锡市区,南面为苏州市城区,距苏州及无锡仅需半小时车程,处于都市短时度假圈范围内。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巨大,可成为都市乡村的后花园。城市西面紧邻太湖,环境优美,是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区。望亭镇城市发展规划将整个城镇规划为三大部分,太湖区域绿心生态保育区,城镇综合功能区,望亭国际物流园。项目地位于太湖区域绿心生态保育区核心范围内。因此,在后续项目设计中,坚持生态规划发展的大原则,将区域生态发展和自然生境保护相结合,通盘考虑发展路径。

望亭镇以生态农业发展著称,具备现代农业发展的实力,以现代管理、机械加工、有机饲养为主进行稻田种植,绿色有机生态稻米享誉国内。项目场地正处于国家农业产业园——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具有悠久的稻作文化种植历史,是典型的农耕文化代表。由农耕文化衍生出祭神文化至今在此流传。项目南面有螺螺蛳墩遗址,并出土大量精美的渔猎、纺织、农耕工具。场地中除了粉墙黛瓦的老街,还有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一望无际的稻田。

(二)用户调研

项目主体涉及两个大类:村民和游客。村民包括原住居民、新农民(返乡创业者)、业态经营管理者和农商贸易者,另一类是访客,包括投资者和游客。

1.村民

村民里又包括原住居民、返乡创业人员和管理者。村中的原居民村以中老年人为主,文化程度不高,年轻人都已经外出打工。少量年轻人在镇子上的工厂上班,中老年居民仍然居住在旧居之中,希望提高自身的居住环境。场地中的旧居虽然保持着水乡的原貌但几乎无人居住。老人白天几乎在田间劳作,夜晚以打麻将或者看电视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为主。一栋旧居中仅剩下两到四位老人以及儿童居住。卧室安排在二楼,一层为厨房及餐厅区域,日常生活以餐厅为主形成居家的主要活动空间。原住居民希望通过政策的改善和帮助,提升个人的经济收入。另外,村中留守的老人渴望与在城中工作的子女团聚。

调研后发现原住居民最大的需求是不愿意搬迁故居,虽然旧屋设施缺乏,但他们都已经适应环境。他们也是场地的主体,他们的生活与乡村环境相辅相成,互相依联。另外,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青壮原住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

因此,原住民的痛点在于拆迁即将失去故居和土地,之前以务农为主的中老年原住民不知道该做什么,见不到子女,生活设施不够便利,担心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而青壮年的原住民则希望自己的孩子虽然在家乡但依然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另一部分是村中具有一定技艺的工匠,他们为数不多但技艺丰富,可以制作精美的草席、刺绣、旗袍和红木家具等日常生活所需的产品,他们的手工技艺具有文创和保护价值,这些手工匠人的存在可为后续望亭文创在产品的开发与拓展带来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返乡人员的群体中,有一批是青年人,是当下的新农民团体。当下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由原来的大家庭分解为小家庭,社交方式由原来的见面聊,变成了各种可能性,人与人的链接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正是因为互联网络的便捷性,人们的视野由内向转变的更为多元开放,同时,也为返乡的青年人创业提供发展的多元可能性。网络的发展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目前,各大网络经销商入住互联网平台,京东和淘宝上农副产品的销售量日趋攀升,网络经销方式依然悄然改变了以往的销售方式,拉近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距离。因此,回乡创业农副产品的开发成为年轻人的首选。除了对农副产品的开发之外,回乡创业人员还可以结合当地乡村资源特色,深度开发创意产品。

乡村管理者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拆迁矛盾日益加剧,村民和管理人员的关系十分紧张。另外,管理者想要乡村在业态上进行发展,但是一期落成的民宿,农家乐餐厅等等项目都有所建成,但都没有有效地吸引游客前往入住,缺乏人流量和游客。

2.游客

游客向往江南水乡生态的自然环境,也渴望了解农人的日程生活和劳作过程,希望在乡村旅游中可以获得不同于城市生活的情感体验。因为城市日益紧张的土地面积,家长希望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融入更多的户外活动,帮助孩子的全面成长,在调研中发现城市的家长有90%愿意带领孩子参加在乡村中体验3-7天的户外教育活动,希望通过这类活动使孩子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内容体验。而在日常的旅途中很少有此类的旅游度假体验项目。另外,对旅游中遇到的各种推销兜售十分反感。知名景区人太多和脏乱差的景区环境使他们日益向往乡村度假体验。

因此,设计的触发点在于保留并提升乡村环境,建立乡村度假的情感体验游线,使游客能够与村民交流,在行为接触中建立情感回忆,体验乡村稻作文化等等当地文化体验。同时,结合当地资源将湿地,种植等知识融入户外教育之中,将亲子旅游和教育游融入项目中去。

三、设计策略

在上述调研中,可以发现当下乡村发展中最大的矛盾在于以下几种矛盾,村民留恋故居,并且向往美好的生活愿景与现实规划政策的冲突与矛盾。乡村管理者最想看到的是乡村能够快速的吸引人气,有效地发展起来,那目前的规划是否是有效合理的呢?这些值得深思。目前乡村建成的形态是由他们几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积累建造而成,其实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体。而城市人到这里前来也是为了体验乡村人的生活和乡村田园风景。当下任何业态的盲目植入和让村民搬离故居,就使得乡村变成了一个建筑的空壳,就会产生调研中的现象和诸多矛盾问题。这就解答了为何打造了民宿酒店而没有人居住,改造了建筑空间环境还是没有人流量的问题。因此,对乡村的改造不是简单的对建筑及景观的改造,而是需要探索一个共享共生共赢的双向发展路径与模式。项目设计将秉承这一理念打造田园共生体,创造一个融合当地村民生活和城市人体验的共生方式。项目的整体目标为重塑城乡幸福生活,打造共享市集、共享农业、共享学堂的空间共享新模式,建立以稻作文化体验和生态湿地文化体验的民俗共享体验路径,创造文化共生,生态共生的复兴创新乡村发展新模式。

具体方式为针对原住村民将为其建立健全配套设施包括村学堂、村史馆、戏台等服务于村民精神和日常生活的设施,打造村中公共交流场所。在建造技术方面使用室内外低造价的材料技术改善环境和设施。

对于城市儿童户外教育和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引进华德福田园教育品牌以帮助两者合作开展户外教学活动,开展“每人认养一棵树一棵苗”的田园认领计划,通过这项活动的展开教育培训业态发展,为城乡文化共生发展带来一种可能。

对返乡人员中的创客可以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和手工艺人的技术,打造一条专门为当下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同时为返乡人员提供有效的场所设计。建立手作创意工坊,工坊是一个可以使原住居民和游客这两个主体相互交流共享的社区。在这个工坊里面,将为村民和城市人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体验场所,而非简单的商品买卖与推销。手工创意工坊将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研发创意产业园等结合当地资源发展的创意研发中心。

四、具体设计方案

项目设计将不再追求对单个群体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重塑乡村环境,探求各类用户需求变化,将生态、生活、生产三者进行重塑,打造文化共生、生态共生、空间共生的复兴创新路径。

图1 、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打造创新复兴路径

针对游客的体验将结合当地产业及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两线”旅游体验基地,带动民宿及客流量。路径一为慢行文化体验路线,游客可骑自行车或步行进行体验,沿路设置游客中心、村史馆、乡村市集、书院、邻里社区中心、驿站、戏台、宗祠、田野户外大学堂、村学堂、稻田大地艺术和亲子民宿。这些功能与村民的生产生活相互交叉关联,将为游客带来多种稻作文化体验路径。路径二为湿地生态体验路线,结合项目场地西面广阔的太湖湿地,打造水岸码头、湿地体验园、滨河体验区、观鸟台、信息中心、气象观测台、水文观测台、水上民宿、水上餐厅、水上农园、水上咖啡馆等业态,游客可结合水上游线进行体验。

对于返乡创业人员打造手工技艺复兴路线,建立手工技艺智创园,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结合三产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注重创新设计,发展文旅产业,建立陆氏旗袍、手工苏绣坊、编织工作坊、手作红木铺子、研习坊、展示廊、产品研发中心等文创工坊,为文创产品的销售、研发、创造提供场地,这条路径也将与游客体验路径有所穿插,相互交织,成为文化共生的主要复兴路径。

对于当地以耕种为主的原住居民打造村民生产生活路径,保留乡村原有的生产活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注重招商引资。延续村民原有生活方式,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建立实验生产田、手工种植园、产品研发基地、培训基地、养老中心、文化广场等服务于原住居民的共生空间,建设中使用低造价技术,着重对沿河漫步道、老村组团、古街民居进行整体的内外环境改造。(图1)在对乡村古民居进行改造中建立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的中国传统宅院意境,使用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致敬并呼应乡村古民居。

五、结语

项目借用服务设计的理念,深入调研乡村发展中各类人群的需要和问题,总结归纳出当今乡村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症结根源,得出乡村发展中不能仅仅只对建筑环境单纯地进行保护,也不能只是拆迁改造。应该结合当地乡村资源特色,最大化地保留传统生活记忆,叠加新的乡村记忆。通过梳理场地道路体系及游览路径,采用局部微介入改良法,保留村民原有生活体验,吸引村民与游客参与其中,振兴乡村发展。

猜你喜欢
村民设计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