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镇文旅开发
——以江苏省望亭镇为例

2019-06-27 16:00邬旭张倩
关键词:名镇太湖运河

邬旭 张倩

图1 、望亭镇区位分析

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为响应号召,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等一系列政策进行指导和帮助。其中,历史文化名镇的传承保护与文旅开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在历史名镇保护和文旅开发中也面临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在于名镇的改建开发过程中,不注重对当地特有的文化的发掘和理解,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随意拆改,任意模仿,风格千篇一律。造成当地文化在开发中消解、衰亡。[1]因此,如何在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上,对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成了近年来学术界热点的问题。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因地制宜,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的文化。

江苏省望亭镇是具有悠久传统的历史文化名镇。改革开放以来,望亭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重视发展二、三产业,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较为迟滞。近年来,随着历史名镇保护和开发建设的提出,各级政府、企业开始对名镇进行保护和开发。望亭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应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在保护和开发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提炼出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特质,[2]营造历史名镇的特色历史风貌,开发相关的文化产品。增加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并为当地村民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在保护中求发展。

一、望亭镇概况及景观文化资源

(一)望亭镇概况

望亭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部太湖之滨,与无锡市以望虞河为界。望亭镇总面积37.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万余人,下辖7个行政村,3个村委会,是一座拥有近4000年历史的古镇名城。(图1)

(二)景观资源

1.自然景观

望亭位于江南中下游平原,太湖之滨。境内水系纵横,良田嘉禾,沃野千里,村落遍布。拥有“湖、河、田、野”的四大类自然景观,自然条件极为优越。

(1)湖

望亭西邻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太湖,拥有超过7公里的生态岸线。远眺太湖,湖光山色,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夕阳倒影,晚风袭来,美不胜收。

(2)河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望亭境内河流纵横,河网密布,河、港、泾、浜纵横交错。河流全长7.23万米,支浜3万米,河道总长超过10万米。

(3)田

望亭稻田面积广阔,是目前江南在存的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域。同时还种植有油菜花、向日葵等各类农作物。

(4)野

根据《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在太湖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人工构筑物,因此保留有了良好的野生生态环境。保护区内原生动植物得到了良好保护。

2.文化景观——运河驿站文化

望亭古称“御亭”,它的运河历史长达2000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春秋时代,吴王下令挖掘从苏州望亭到常州的运河,这也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望亭地理位置优越,古代水路出入苏州,必经望亭。京杭大运河在旁蜿蜒流过,千帆过尽,被赞为“运河吴门第一镇”。后南北朝时期的庾肩吾曾作诗“御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青袍异春草,白马即吴门”,从此改名望亭。

望亭镇内拥有运河时期的大量遗址:沙墩港、观鸡桥港、牡丹港、仁巷港、南河港等水系遗存,古长洲苑、月城、皇亭碑、沈宅、迎湖寺等古址遗存。

3.生产景观——稻作文化

望亭的稻作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望亭周边地势平坦,河湖遍布,气候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水稻生产的重要基地。在望亭境内挖掘的遗址和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大量的碳化稻谷和大量的石制工具,这些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望亭的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开垦农田种植水稻,并一直延续至今。唐宋以后,望亭生产的优质大米通过运河,运往全国。运河两侧遍布大大小小的粮仓米行,被誉为江南粮仓。

时至今日,望亭仍然是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曾获得江苏省级生态示范农业基地。在保留了传统的稻作文化的同时,重点打造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农耕与科技的新稻作文化。打造出了“金香溢”大米、“虞河”蔬菜等著名农产品品牌。

二、望亭镇现有文旅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色文化挖掘不足,基础设施不足,品牌形象构建不佳

望亭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但在开发中未能充分在建筑、设施、景观等设计中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存在与周边的县市的市场开发中的同质化的现象。对于望亭镇文旅开发的目标与定位不够清晰,市场开发的划分和研究不够准确。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雷同,品牌形象的辨识度不足。同时旅游资源的配套仍显不足,游客的食、宿、购等方面不足,旅游基础设施粗放,配套不全,村镇景观开发和旅游服务管理有待加强[3]。

(二)整体规划布局分散,项目不够丰富,缺乏“网红”项目

望亭镇在景点的规划布局上比较分散,缺乏整体性,功能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游览项目少,丰富度不够。缺乏具有广泛吸引力的“网红”项目。游逸休憩活动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种种需求。[4]游览线路缺乏连贯性,一些旅游景点的距离过长。景点设计的位置选址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参与度不足。

(三)在文化保护和开发中当地居民参与度不足

望亭镇特色景观在望亭镇的保护与文旅开发中缺少对于村民意见的考虑,村民的参与度不足。望亭镇内设有儿童活动公园和迷宫公园,但由于未能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导致选址位置欠佳,功能欠缺,不能满足村民使用,一些景观规划的空间利用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还有一些民宿、酒店的选址规划并没有考虑到全体居民的想法和权益,使得他们错过部分收益机会。这些都会降低村民参与文化保护和开发的积极性。

图2 、框景效果图 建筑连接廊桥效果图

三、历史文化名镇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实践——以望亭镇为例

根据望亭镇现有的市场形象不足、文化特色不足、“网红”项目缺乏,管理等现状,此次望亭镇文化旅游保护开发的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深挖自身特色,加强品牌开发,树立市场形象

根据对望亭镇及苏锡常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市场的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周边地区对于望亭镇的基本市场需求是不同的;周边的村民希望能够本区域通过改造成为周边居民平时的休憩活动场所和假日休闲场地;对于苏州及周边市区的游客,希望成为自驾游和旅行的新“网红”打卡点,太湖观光度假地;来自更远地区的游客则更希望能够通过游览体验到江南乡村稻田文化、运河文化,感受乡村魅力。基于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整体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将以突出运河文化、稻田文化与生态绿色三个方面作为主题品牌进行开发[5]:

1.“领略大美奇观 品味千年运河”

以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影响力和文化名片,进一步突出望亭镇的古运河区位和价值。在大运河的历史遗迹和现存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叠加建筑文化长廊、运河博物馆和主题景观乐园来渲染出千年来运河文化的真实场景,透过文化与生态丰富望亭古镇的游客体验。

2.“满目田 淘知稻”

以稻田文化为主题,通过稻草,演化为“草人”。以此创造“草人”文化形象。设置大型草人雕塑,创建草人社区。通过创意化、差异化的亮点项目迅速抓住游客眼球,打造“网红”项目,增加吸引力。

3.“大美太湖 绿色家园”

针对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资源稀缺的现状,课题组通过调查、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突破资源建设和应用关键要素,着力解决微课录屏技术、课程研发、师资培养三个重要命题,系统架构拓展性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路径,形成初中数学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行动策略.

以太湖及其沿岸的自然景观为印象,向游客展现出太湖周边的如诗如梦的生态景观,壮美秀丽的湖岸风光。塑造太湖水岸的新形象,突出亲水宜人的主题,体现江南风情。

(二)加强整体规划,打造“网红”项目

根据现状问题对望亭镇南河港村进行改造,选取民宿建筑区、稻田观光采摘园、村民儿童乐园、沿太湖自然风景带为主要改造点。(图2)具体的改造措施如下:

1.民宿建筑区改造

规划中的民宿建筑区位于村中西部的河岸两侧。原为当地居民的民用住房,因地理位置优越且整体区域内的建筑质量完好度较高,因此被选为民宿改造点。但同时,该区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区域内部交通不便捷,通达性不高,道路过于狭窄;民宿建筑布局结构较为封闭,活力不足。建筑内部空间较为杂乱,建筑风格不够统一。

针对上述问题,在重新修葺当地建筑群中,首先在整体以苏派建筑风格对整个村镇的建筑风格进行一定程度的统一。其次,在建筑内部结构的改造中,在保留当地乡土特色的基础上,对现有民居建筑进行改造。对于大多数的二层民宿建筑,将其一层作为公共空间,二层作为民宿。[6]并利用杂物堆放空间,建成新的空间,例沿河步道如戏台、水塘。同时运用廊道打通现有的沿河步道,并布置休息座椅,成为新的活力空间。在位于池塘的建筑内,运用连廊连接池塘旁的两侧建筑,将池塘旁的小房子改造成一个框景的取景器,正对池塘和稻田。(图2)

2.稻田观光体验园改造

原有的稻田观光体验园区缺乏当地主题特色,与周边主题特色雷同,缺乏新意。同时稻田园中游客的观光步道远远环绕稻田,游客距离稻田太远,稻田中也没有相应的活动设施和场地,参与性不强。同时,稻田观光园在设计中缺乏有意思的设施或活动,游客游览一段时间后往往容易乏味,缺乏兴趣。

图3 、稻田观光体验园雕塑效果图

图4 、村民儿童乐园效果图

因此在此次改造中,首先根据稻田—稻草—草人的思维导视,打造出草人文化主题。村镇入口空间设立大型的草人雕塑,草人雕塑高达20m,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效果,必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将成为未来的打卡圣地。同时根据草人的基本形象,在稻田中设立多处草人,增加趣味性。在稻田的观光步道的设置中,引入步道穿入田间,增加人与稻田的零距离接触,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图3)

(1)村民儿童乐园改造

因此在此次改造中,首先将在通向居民区方向新增了入口,方便居民出入。原有入口增加了过街廊道,降低安全风险。园内景观重新布局,打造了一条1.2公里的多功能环形廊道,既是林荫廊道,也是公园主动线。整条廊道选用自然的飘逸造型,在夜晚将形成五彩斑斓的灯带,浪漫而迷人。在廊道中央设立了一座构筑物,可以读书、栖息,是整座乐园的视觉中心。在环形廊道周边,则打造了多个空间区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儿童不同的活动需求。同时对园内的铺装、植被进行了重新设计,将游戏性、参与性、创意性互动体验融为一体。(图4)

(2)沿太湖自然风景带改造

现有的湖边环境保护良好,有步行走道和自行车骑行道,但大型植被较少。根据抽样调查和对沿太湖的活动类型与空间关系进行分析,游客多以休闲步行游览、骑行和观赏日出日落为主,希望太湖沿线风景带种植更多绿色植被。

因此,在沿太湖自然风景带改造的设计中,以植物造景为主,模仿自然滨水植被的生态群落特征,采用自然化设计。以太湖周边的生态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观赏性的要求。同时根据地形的竖向设计,模拟水系形成自然过程所形成的典型地貌特征,创造适宜的地形环境,保护场地区域的生态品质。

3.提升产品附加值

根据望亭镇自身资源和特色,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分为三大项目组团的进行规划部署[7]:

运河文化旅游项目组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吃”, 运河沿线美食文化体验,苏州土特产及饮食;“住”,运河风情客栈;“娱乐”,运河文化节日庆典、文化演艺;“游”,泛舟在千年运河观光、运河文化博物馆、文化长廊;“购”,运河文化旅游开发产品、特色工艺品、纪念品“体验”创办运河文化论坛、夏令营、亲子游、高校学生采风调研等等。最终的目标是将望亭镇打造成为运河文化创意基地、运河文化商品制造基地,运河文化旅游基地,并能够承办大型会议的会展中心。

图5 、相关文创产品

农耕休闲体验项目组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游览”,稻田、向日葵、油菜花园、蔬菜瓜果园;“体验”,水稻、新鲜水彩瓜果种植、采摘、认领、定制、拍照;“活动”,耕种节、采摘节、婚纱摄影、农产品博览会;“吃”,水稻、瓜果、鱼类、家禽、自助烧烤;“住”露天营地、民宿家居;“购”,购买“金香溢”水稻、有机蔬菜水果、禽蛋类、干花、花精油;“行”,稻田廊道漫道、向日葵、油菜花小路。

太湖生态自然观光项目组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游览”,太湖岸边公园游览、婚纱摄影、捕鱼节;“吃”,水稻、白鱼、鱼类、水禽;“住”露天营地、民宿家居;“购”,购买太湖特产,太湖三白,鱼虾河蟹;“行”,沿太湖步行漫道、自行车慢道。

对于以上三类旅游产品项目,将形成以望亭镇文化旅游开发公司为主体,政府监督管理,村民积极参与的模式,对其进行全项目链的项目管理和运营策划,最终形成符合政策规定、市场需求、村民赞成的独特管理方式和运营文化。运用此种方式,最终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项目的经营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图5)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名村名镇的保护与文旅开发将成为促进城乡文化之间融合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角度出发,对望亭拥有的从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生产景观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望亭镇文旅开发的思路。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文旅开发,应根据当地乡村特点,结合当地特色,挖掘历史文脉,提炼乡村元素,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同时在过程中应促进产业融合,环境治理、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历史文化名镇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对江苏省望亭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和开发规划的解析,能够为其他历史名镇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名镇太湖运河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中国运河志》简介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如泰运河谣
羊毛衫名镇时尚产业再发力“濮院时尚周”后效应持续发酵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