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

2019-06-27 09:2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低血压多巴胺注射液

血压低、心率慢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常见的问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导致低血压,以24 h之内多见。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术后积极纠正病人血压低、心律失常情况,尽早恢复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病人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SFI)功能主治为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其主要成分为红参、附片(黑顺片),辅料为聚山梨酯80,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逆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多巴胺化学名称为:4-(2-氨基乙基)-1,2-苯二酚盐酸盐,主要用于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由于多巴胺的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加心排血量,临床常用来治疗血容量充足的心源性低血压。但是应用时间长、量比较大时常出现升压效果欠佳,有的甚至出现多巴胺依赖现象。临床也经常合并应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此药通过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达到治疗心源性休克从而升压作用。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有效性的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①胸痛、上腹痛、头晕、恶心呕吐,汗出,心慌,伴或不伴胸闷、后背痛;②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弓背抬高;③心肌酶升高。低血压,上肢血压低于90/60 mmHg(1 mmHg=0.133 kPa)。

1.2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30~80岁;肝、肾功能正常者。

1.3 排除标准 介入术后血压正常者;肝肾功能异常者。

1.4 一般资料 入选2014年1月—2017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照的方法,中药组26例,对照组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s)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1.5 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应用介入治疗,对于病变冠状动脉血管行支架植入术,常规液体复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多巴胺5~10 μg/(kg·min)升压,中药组在常规多巴胺5~10 μg/(kg·min)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21020664),20 mL/h泵入输注(100 mL/d),应用5~7 d。

1.6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7 d时观察低血压持续时间及血压;7 d 时所用盐酸多巴胺总量、撤除多巴胺的时间等。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血压比较 入院时两组病人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病人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时及治疗后血压比较(±s)mmHg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1)P<0.05

2.2 两组病人多巴胺用量及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中药组较对照组比较多巴胺总量更少(P<0.01),多巴胺持续时间更短(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多巴胺用量及持续时间比较(±s)

2.3 不良反应 中药组用药后无发热、皮疹、头痛、气紧、呼吸困难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临床广泛开展的急诊PCI手术,弥补了之前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不足。急诊PCI手术与药物溶栓相比,再通率明显提高、再通时间明显缩短、残余狭窄明显下降。有资料报道急诊PCI再通率达85%~95%,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仅为65%[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病人中80%~90%为右冠状动脉闭塞所致,10%~20%为回旋支闭塞所致,极少部分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由于疼痛、出汗、恶心、呕吐、摄食过少、补液不足可导致体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可造成低血压[2]。另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常常导致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阻力下降,使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引起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甚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排血量下降伴外周低血压。

介入术后低血压可造成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下降,导致血流缓慢,进而形成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还会导致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个别情况时还可出现脑血管急性血栓,所以预防、积极纠正介入术后出现的低血压,对于病人特别是进行了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的病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

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急诊PCI病人,应予适当镇静镇痛,半流食,静脉补足血容量,术前减少或停用扩血管类药物,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如出现低血压并发症,快速大量补液是抢救下壁心肌梗死PCI病人成功的关键。在扩容的基础上如病人血压仍低,应联合应用正性肌力药物,首选多巴胺,可增加心排血量而不增加肺毛细血管楔压。除应用多巴胺外,可同时合并应用强心药物改善心功能,以利于低血压状况的改善,应尽量减少扩血管或利尿药物的使用。另外临床经常配合使用中成药如参附注射液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从而达到升压作用。但是PCI术后应用参附注射液的安全性、有效性如何,此研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参附注射液源于宋代医家严永和《济生方》中的参附汤,方中红参性平,功用益气固脱、补脾益肺;附子性辛热,温阳补气,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此外,尚能温经止痛,驱痹散结。两药合用,共同达到补气回阳,益气固脱的功用[4]。参附注射液是运用现代制药工艺从中药红参和黑附片中提取其有效成分人参总皂苷及乌头类生物碱生产加工而成[5]。有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防止心室重构,增加心肌收缩力[6-7]。

临床多巴胺中等剂量静脉滴注(每分钟5~20 μg/kg或每分钟0.3~1.0 mg)时,可兴奋肾上腺素α、β受体及多巴胺受体,使心脏兴奋,心肌收缩力与心排血量增加,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而肾和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从而起到强心升压作用[8]。故多巴胺对于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不足的休克病人尤为适用。临床上多巴胺一直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伴多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大剂量或较长时间应用多巴胺可出现失敏现象[8],突然撤药可产生多巴胺依赖现象[9]。

本研究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结果显示,中药组收缩压升高更多,多巴胺用量更少,多巴胺撤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中药组没有发生多巴胺依赖现象等不良反应。因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但已经显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低血压的情况,缩短多巴胺用药时间及降低用量,且不易出现巴胺依赖现象。

猜你喜欢
低血压多巴胺注射液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