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贤超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展的最终结局之一[1]。研究显示,3%的乙型肝炎患者出现失代偿期肝硬化,疾病进一步恶化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癌,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2]。所以早诊断早治疗,抑制病情进展对于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质量有重要价值。miR-143、miR-145、AFP以及AFP-L3是临床上常用的肝硬化诊断指标。本研究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与慢性乙肝患者miR-143、miR-145、AFP、AFP-L3的表达水平,为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均符合《实用医学》中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3],并根据临床表现等确诊;HBeAg阳性患者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患者HBV DNA≥104拷贝/mL;所有病例符合Child-Pugh分级B级和C级。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检测miR-143、miR-145无菌操作下分别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之后分离血清,应用微量离心管储存,常温条件下持续水浴3 min之后,取200 μL,根据miR RNA试剂盒说明书完成提取。根据miRNA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KR211)说明书要求,将提取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反转录体系的配制:解冻2×miRNA RT Reaction Bu ff er并混匀,miRNA RT Enzyme Mix放于冰中备用,在冰上预冷RNaseFree的反应管内加入 2×miRNA RT Reaction Bu ff er 10 μL、miRNA RT EnzymeMix 2 μL 至总体积 20 μL(最后加入 miRNA RT Enzyme Mix)。重复进行3次实验,反应完成之后分析PCR曲线,计算miR-143、miR-145值[4]。
1.2.2 AFP以及AFP-L3检测方法AFP-L3检测应用吸附离心管法,其中试剂为热景生物公司生产。AFP检测应用化学发光法,仪器为雅培公司生产,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盒[5]。
比较两组miR-143、miR-145、AFP和AFP-L3水平。
研究组miR-143、miR-145、AFP和AFP-L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iR-143、miR-145、AFP和AFP-L3水平比较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比较多,预后质量较差,病死率居高不下,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6]。失代偿期的患者长期使用NUC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学状况以及病毒学状况,从而避免患者出现失代偿期并发症例如肝性脑病以及肝细胞癌等。但HBV闭合环状DNA(cccDNA)无法得到完全清除,因此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进行抗病毒治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一方面需要规范化进行抗病毒治疗,另一方面还需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病情状况、不良反应、药物特点以及治疗依从性等,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时机,同时全程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加强管理,从而获得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准确诊断从而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单链RNA,长约为20个左右核糖核苷酸。少数miRNA同肿瘤疾病的出现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上研究人员分析恶性肿瘤组织内部miRNA的时候,需要使用病理组织切片,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发现血清中也存在miRNA,且肿瘤血清当中miRNA含量同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7]。也有研究人员认为miR-143、miR-145表达在慢性乙肝患者当中明显下调,同时在乙肝肝硬化标本当中明显上调[8]。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miR-143、miR-145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说明miR-143、miR-145水平同患者病情存在显著相关性,这是因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细胞HBV存在持续复制倾向,同时肝脏结构中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导致miR-143、miR-145水平上升[9-10]。
甲胎蛋白(AFP)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清学标志物,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血清AFP水平同肝脏疾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常肝组织当中的肝细胞AFP水平比较低甚至完全检测不出,但是在肝硬化患者组织以及肝炎患者组织当中,AFP含量水平上升异常明显,同时在肝癌组织当中上升的幅度最高。但AFP在早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诊断中灵敏度较低,只有50%左右的患者呈现AFP阳性。通常情况下,AFP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之一,敏感度为40%左右,特异度为80%左右[11],所以单纯借助于AFP用来监测预警肝硬化失代偿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限制。上世纪七十年代,研究人员借助于凝胶电泳分离得到AFP异质体,后续研究发现AFP-L3超过10%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因此AFP-L3检测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AFP和AFP-L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AFP、AFP-L3水平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检测疾病进展的标志物。
综上所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清miR-143、miR-145、AFP和AFP-L3水平显著上升,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