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蔚
常言说,三十而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心中满怀期盼的责任;而对于一个专业和学院而言,则是一个挺立天地间,脚下生根,肩上担任,力作“百年学院千年树”的梦想。
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迎来三十岁“生日”之际,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赵新利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为我们介绍了这个中国大学里“独一无二”的广告学院。
三十而“历”
历,历久弥新。
如果将广告专业(学院)比作一款酒,那它酿造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回忆、一个印记、一股潮流。三十年,被串起的不仅仅是回忆,还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执着与追求。
“三十年,难说曾经沧海,也许只是浅水一杯。但三十年前那一天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回首过往,那个小小的起点,记忆犹新。”赵新利带着我们“穿越时空”,讲述了广告学院的来历。
1988年初的一天,3位年过半百的系领导:赵玉明、曹璐和王振业,在全系大会讨论新闻系的发展规划时,提出了一个“年轻”的话题——在办好原有的新闻专业的基础上,能否开办广告学专业?
随后,筹建工作全面启动,快马加鞭,以超常的速度,查阅档案资料,走访相关部门,咨询专业人士,半年的时间得到了科学而详实的论证,新闻系不失时机地设立了广告学专业。
1988年11月9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设立广告学专业。
自成立以来,广告学院发生了很多“大事”。赵新利细数道,继1988年广告学专业成立之后,1989年9月1日,广告学专业第一届本科生入学。1992年,广告信息研究中心成立。1993年,广告学专业招收国内第一批广告学硕士研究生。1994年,广告学系成立,并招收第一届广告学双学士学生。1995年,IMI(研创)市场信息研究所和IAI国际广告研究所成立。2000年,广告学专业招收国内第一届博士研究生,艺术设计专业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1年,公共关系专业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2年,广告学院成立,下设广告学习、艺术设计系和公共关系系。2003年,广告主研究所成立。2004年,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成立。2005年,公共舆情研究所成立。2006年,承办第一届中国广告人才培养研讨会。2007年,广告实践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市试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立国家公益广告研究基地。2010年,新媒体广告传播系成立。2011年,国家广告研究院成立。2012年,“实施国家广告战略”课题获批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3年,国家广告研究院启动2013年度《中国广告业发展白皮书》的编写工作。2014年,中国广告博物馆落成。2015年,承办第一届教育部与日本电通公司的合作项目“电通·创新人才培训营”。2016年,内容银行重点实验室成立。2017年,“中国广告四十年”研究项目启动,纪录片拍摄和系列图书撰写同步进行。2018年,由廣告学院和中国广告博物馆牵头发起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研究委员会获批成立。
自此,从最初的一个专业,演变成如今由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公共关系、网络与新媒体四个系组成的传媒大学里的广告学院;由最初“六七杆枪”的教员发展到今天50余位教师,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而且,办公空间也在不断迁移中扩大。
“三十年来,广告学院从无到有,从引进、模仿到突破、创新,以独有的基于中国市场和中国实践的广告理论与教育体系立于中国高等教育之林。”赵新利自信地说。
三十而“力”
力,实力不凡。
“三十年的不断努力,让我们获得了今天的立身之本和傲人实力。依托这样的实力,我们架构与产业实践紧密相连的专业设计,打造置身于产业发展前沿的专业位置,回应产业理论需求的专业研究,完善适应产业环境变化的广告专业教育,‘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在行业及社会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建构新的专业知识框架,建立自己专业的核心资源。”赵新利称。
目前,广告学院实行教学与科研“双轨驱动”的学院架构体系,搭建起数个机构与平台。对此,赵新利分别作了详细的介绍。
国家广告研究院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学术资源,集纳全国的广告研究力量,为政府决策提供学术支持的高端广告学术智库和交流平台。在广告监管、广告法规制定、广告产业规划等方面,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于2004年成立,是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建立的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基地设立在广告学院,承担大量纵向合体和横向课题,为首都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研究、咨询,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基地已经发展成为重要传媒类智库,2016年以来连续两次入选国家级智库(CTTI)。
中国广告博物馆,是全国唯一集学术性、产业性、文化教育使命为一体的广告专业性博物馆。目前已建成行业最大规模的广告图书文献基地、广告史料藏馆和广告作品数据库,成为融合业界、学界、政界、企业界各方资源的综合性广告服务平台和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国际化文化辐射中心。
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公益广告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公益广告教学科研、公益广告作品评审和收藏、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等工作。
IMI(研创)市场信息研究所,每年编辑出版《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拥有持续10年涉及21个城市的中国最早的城市居民消费行为数据库和传播效果研究室,为企业、媒介提供电脑辅助电话调查和即时广告效果监测报告。
IAI国际广告研究所每年编辑出版《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拥有持续多年涉及电视、报纸、杂志以及户外的广告作品数据库,IAI国际广告奖已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
成立于2001年的广告主研究所是国内第一家定位广告主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企业营销战略、品牌传播战略以及广告活动业务的基础理论与实务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设在广告学院公共关系系,旨在建立一个舆论情报和信息收集、分析、研究的一体化平台,为组织、机构和国家的决策提供准确、有效并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资料。
赵新利指出,多年来,广告学院与政府、行业机构、广告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涉及人才培养、科研、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实践平台。
“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从动态研究到固化沉淀的良性循环,动态项目和年度报告等研究成果向下积淀。同时,这些学术成果对本科教学、项目研究形成了重要支持。”赵新利说。
三十而“励”
励,励精图治,再接再厉。
顺应高等教育面临的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广告学院“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层面与业界联动,联合开办了“电通·创新人才培训营”“研究生创新课程—企业战略营销课”“研究生创新课程—新媒体营销前沿讲座”等一系列课程。
在本科生教学领域,广告学院的课程可分为三类,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办学层次。赵新利介绍,位于最底层的是大学生基础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学习型空间;第二层是专业核心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环境;位于最上层的是导师型实践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创新性研究机会。
在教学管理中,尊重并启发学生的选择,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选课的方便,在完成基础课程群后,学生可以在广告、公关、广告设计等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选择课程,形成不同的专业出口,以改变传统的一个专业对应一个出口的单线教学管理模式。
广告学院的创建和发展有两大动力。赵新利介绍,一是国际交流,学院创办之初就很重视对外交流,1996年和日本电通办一些讲座,不光针对在校学生,还有很多业界人士,这可以说是中国广告教育的启蒙。二是业界合作的动力,广告学院一直很重视和业界的合作,包括一些国家相关部门、广告协会、企业等。如曾任央視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的何海明转任广告学院教授,主持的《新媒体创业与创新》等创新课程邀请著名企业负责人、著名创业成功人士和著名主持人参与,并通过网络直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传媒大学和国外的很多高校都有合作,比如3+1,3+2的项目,都可以拿到双学位。赵新利说:“广告学院和美国、英国、日本都有合作,我们希望敞开大门,和国际接轨合作。同时,我们也在关注‘中国特色,因为中外广告学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一方面我们要敞开大门接受国际新事物,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还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学。”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还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海南建立国际校区。赵新利分析,通过投送一些资源、系统模式和课程教学,加强同其它国家合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这也是教学趋势。
“广告和创意如今都逐渐数据化了,传统广告公司、传统媒体的营业额也出现下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学科也在作出一些改变。一是学生除了学习传统课程,还要学一些新技术的内容,比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二是增加一些引领性理论,对国家部门和广告业绩有所影响。”赵新利指出。
赵新利透露,广告学院于2019年春季学期开设《计算广告》课程,并计划开设新的数字商业传播专业。他认为,新技术与广告结合的新方向在推进中比较难,因为要同时掌握很多关于广告和新媒体的东西,还需要建设配套的实验室。
目前,广告学院和百度正在签区块链,在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合作;同京东也已达成合作。
谈及就业情况,赵新利坦言,学院就业情况很好,基本实现百分百就业。截至2018年底,共有3462名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均以不同形式找到合适的用人单位。
最后,赵新利表示:“我们从‘广告+数字营销的实践中归纳出新时代广告专业的基础理论系统,打造一个基于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广告教育合理知识体系架构,打造一个无限、循环、永续的一流广告教育平台,打造交互融合的学科支撑作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社高赛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