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李述青通讯作者)
(1.民勤县人民医院 手术室,甘肃 武威 733399;2.民勤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甘肃 武威 733399)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胆囊疾病,主要因结石阻塞胆囊管,致使胆汁在胆囊内长时间停留而引起,以手术治疗为主[1]。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患者担心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情况,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对手术顺利进行造成影响[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胆囊炎腹腔手术后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选择2016 年11 月至2018 年9 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慢性胆囊炎患者110 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每组55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9 例;年龄23-59 岁,平均(36.23±3.65)岁;病程1-11 年,平均(6.15±1.02)年。对照组男30 例,女25 例;年龄22-60 岁,平均(38.65±3.85)岁;病程2-10 年,平均(5.91±0.9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予入院宣教、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疾病、手术相关知识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如下:
(1)成立循证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实施护理活动前,对组内成员进行胆囊炎及循证护理方面的学习,以便护理工作中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2)循证问题:根据患者病情,提出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如何缓解不良情绪等。
(3)循证支持:通过知网、维普等资料库查找有关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资料,并分析文献可行性、实用性,将获取的证据与护理人员临床经验结合,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
(4)循证实施:①疼痛护理:通过播放音乐、电视节目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增加其心理舒适度;可指导家属按摩患者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对于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②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4 h 内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注意伤口处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是否在位、通畅,并对引流液量、性质及颜色详细记录,若患者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③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紧张心理,易对治疗丧失信心,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④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后,可少食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忌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病情稳定时在家属陪同下适当下床运动。
①干预1 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估两组疼痛程度,总分10 分,0 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②干预1 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the Mos 36-it em shor t f or m heal t h survey,SF-36)[4]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包括社会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四个项目,各项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 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n(%)]
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表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社会职能 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生命活力对照组(n=55) 72.68±3.66 71.85±3.95 70.32±3.78 73.21±4.01观察组(n=55) 80.98±4.52 81.32±4.56 82.33±4.88 84.23±4.89 t 10.584 11.641 14.415 12.923 P 0.000 0.000 0.000 0.000
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长期迁延不愈所致,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初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腹胀、嗳气、厌油、右上腹隐痛等症状。目前临床主要以腹腔镜手术治疗为主,但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会忽视自身病情,护理人员会放松对患者监管,致使治疗依从性较差。目前循证护理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护理模式,其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将科学研究结果作为依据,根据患者病情提出问题,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生存质量。分析原因在于:因患者术后通常会出现疼痛现象,造成其身心巨大痛苦,实施疼痛护理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按摩等方法,减轻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其疼痛程度,有效缓解其不适感,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因患者术后不稳定因素较多,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术后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并有效实施治疗和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6]。实施心理干预可全面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当其出现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时,护理人员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其思想负担,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工作,促进疾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