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变化 凸显教材优化

2019-06-25 02:22韩黎
读写算 2019年1期
关键词:画圆圆心课标

韩黎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实验教材和课标教材这两个版本中有关“圆”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析其编写特点,渗透化归思想,给予思考时间,设计导学活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圆;变化;优化

中图分类号:J312.1,O414.12,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1-0194-01

通过对实验教材和课标教材这两个版本中有关“圆”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析其编写特点,以便能更好地解读教材,理解教材,梳理知识编排结构,在梳理中找出变与不变,找出课标教材内容呈现有序,激发求知欲望;渗透化归思想,启迪发现规律;给予思考时间,促进知识内化;设计导学活动,提高自学能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教材内容的变与不变

“圆”课标教材和实验教材都安排在六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课标教材做了适当改变。

(一)圆的各部分名称引入方式不同。实验教材在引入圆时直接让学生根据圆柱形物体、茶杯盖等实物描出圆,再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通过对折再对折几次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然后再专门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课标教材直接创设一个问题“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这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直接给出可以用杯蓋、三角尺圆孔和圆规画圆,再学习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二)增加了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内容。实验教材在学习了圆的各部名称后学习画圆,清楚的解释了画圆的方法,虽然教材没有明确指出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但学生已经会自觉的进行应用。课标教材则是先让学生画各种各样的圆,在画圆中感悟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圆的大小,其实也就是《墨子》中对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为下面利用圆设计图案奠定基础。

(三)忽略圆的对称性,新增利用圆设计图案。在前面“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已经充分探究过圆的对称性,学生也已经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在新课时无需再让学生重新探究。而课标教材新增了利用圆设计图案,先让学生通过模仿画出美丽的图案,再仔细观察研究图案的构成是如何利用圆组成的,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学生会时时处处遇到“要画一个多大的圆”、“这个圆的圆心应该在哪儿”等问题,需要学生对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以及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画出美丽图案。

(四)增加了求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求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在会求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面积的基础上研究圆和正方形图形之间的关系,灵活计算这2个部分图形的面积,并通过讨论得出一个归纳性结论。

二、有效课堂教学,凸显教材优化

(一)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导学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总希望在教学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导学活动单就如这块“石头”,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就是以活动单为载体,力求最大化的在学生心里漾起涟漪,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二)遵循学习起点,设置前置性作业。教学前,我们以学生“理”为主设计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例如:《圆的认识》前置性作业:

1.想:本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以前会吗?

2.理:整理罗列本课知识点。

3.做:查找书本上的知识点,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

4.质疑问难。(把不懂的问题,不会的题目写下来。)

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设计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对所要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三)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转化思想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是指在研究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进行转化,一般是将复杂、难解、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易做、已解决的问题,再求出原问题的答案,可以这样进行实践。

1.渗透于动手操作中。动手操作对于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阶段的小学生是一个重要手段,在今后的学习更需要借助于大量的操作活动来体验到转化思想无处不在,能自如的运用转化思想,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转化,知道操作的原因。更重要的还可以用于生活中,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在教学“外方内圆,外圆内方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时。”所求这部分面积是已经学过规则图形的面积,不能直接用公式来计算,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产生需要找到求出这部分图形面积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2.渗透于问题解决中。转化思想不仅仅存在于“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不能让学生思维存在于固定的框架中,只有多次的进一步运用,才能扎扎实实内化增加的知识,同样在问题解决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四)给予思考时间,促进知识内化。知识的传递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圆的周长”的教学编排中,教材先创设了一个“圆桌和菜板都开裂,需要在边缘箍上一圈铁皮,需要多长的铁皮?”的情境,这时候就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也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找出各种求圆周长的方法再进行优化,通过实验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定的,进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许向阳.采取多样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J].吉林教育,2010.

猜你喜欢
画圆圆心课标
带露的风轻轻跟着我
画圆的月亮
用两圆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解题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在借鉴中寻找另一种可能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参考答案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
圆心仍对应圆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