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幻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则是培育国家未来的文化自信。北京电视臺大型文化类综艺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极具靶向意识,瞄准年轻群体,从形式、内容、主旨等多维度进行创新实践,让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年轻观众的现实生活,开启文化传播新纪元。
【关键词】《上新了·故宫》;传统文化;创新;年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期,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激发其生命力与活力,促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石。
2018年末至今,北京电视台携手故宫博物院强势推出一档文化类综艺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先后两季节目收视率、点击率、话题量、互动量均刨同类节目新高。该节目从内容、形式到宗旨采用全方位创新策略,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刻展现故宫的魅力、活力与生命力,深化了观众对历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让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年轻观众的现实生活,传递文物的温度和文化的内涵。
一、《上新了·故宫》的形式创新策略
《上新了·故宫》之所以能广受观众欢迎,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最先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惊喜不断。
(一)新鲜的文化类真人秀,让历史趣味化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经历早期大热后,将新鲜感消费完毕,不可避免地陷入模式化的困境,在亲子互动、婚恋情感、户外游玩等几类有限题材中自我复制。此时,北京电视台突破真人秀同质化窠臼,率先将其与文博元素相结合,同理念新潮、实力强大的故宫博物院强强联手,推出历史文化博物题材的明星真人秀综艺节目。节目邀请邓伦、周一围、张鲁一等明星担任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邀请蔡少芬、陈建斌、杨幂、袁弘等诸多明星担任串场嘉宾,以嘉宾完成文创产品上新作为目标导向和节目主线,移步换景沿途展示故宫各有千秋的宫殿、文物。真人秀的三大基本特点:纪实性、冲突性、游戏性[1],均与节目内容实现有机结合,使历史呈现出有料、有趣的效果。
《上新了·故宫》是文化类节目,更是文博类节目。回顾成功的同类型节目《国家宝藏》《考古中华》《故宫100》等,大多以文博知识为主体,以旁白讲解为形式。而《上新了·故宫》将文博内容与真人秀跨界搭配,有效实现在两个领域的双赢。节目将时尚的明星与古老的故宫同框,以反差、冲突开辟出一条截然不同的创新之路:节目邀请曾经出演相应题材古装电视剧的明星加入,让虚构的电视剧与真实的故宫历史互相应和,增加亲切度和趣味度;明星自带的粉丝流量与话题性为节目吸引相当可观的年轻观众群体,打开广阔的市场。
(二)崭新的历史再现形式,让历史现实化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节目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引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蛋担任“上新研究所助手”;联合今日头条APP实现线上线下联通互动。
最重要的是,节目采用特效、动画、情景剧等技术,让文物摆脱单调、沉闷、高冷的刻板印象,出入意料地“动起来”。鉴赏《韩熙载夜宴图》时,通过真人演员实现画作场景的3D还原,布局、服装、妆容、道具、神态等完全复刻画作,明星嘉宾在画作中来回走动进行评析,视觉冲击感极强,以至于观众连连惊叹“节目组太神了”“场景还原绝了”。又如,品析倦勤斋内的线法通景画时,采用特效使茶花、梅花摇曳,烤红薯、香炉烟熏袅袅,明星嘉宾在画外观察、评述,画里画外形成互动呼应,十分生动。周一围、宁静、袁弘等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再现乾隆编纂《四库全书》、孝庄教子、胤祥工作等历史情境,直观、生动而又严谨地再现历史,既呼应了流行影视剧,又以严谨的史学态度破除了某些影视剧虚构讹传之处,增加历史的信服度、真实性。后期特效呈现599年前故宫初建时的地基工作和地下排水系统工程,用影像形式展示了故宫专家们宝贵丰硕的研究成果。
文物动起来,历史也动起来,古今相交、遥相呼应,形成“穿越”之感,拉近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让历史变得“现实”起来。
(三)全新的故事叙述话语,让历史年轻化
与同类型节目对比,《上新了·故宫》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轻化”。以原本严肃、沉闷、高冷的历史文化为内核,《上新了·故宫》采用了更符合年轻人期待和偏好的叙述模式与表达方式。
不同于以往文化类节目往往选用深沉低暗的画面、苍劲有力的主题字体、气势磅礴的音乐、庄重严肃的画面、中年稳重的嘉宾,来烘托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上新了·故宫》一反常态,采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主题字体、轻快的音乐、清新的画面、年轻可爱的嘉宾,建构起轻松活泼的节目形象。这种风格在片头就可见一二。以《国家宝藏》与《上新了·故宫》为例,同为优秀的故宫题材文化类综艺节目,二者的开篇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的镜头选择从故宫上空缓缓推进,俯瞰前三殿,故宫博物院时任院长单霁翔铿锵有力的旁白声响起,介绍“紫禁城”一名的来由。接着,单霁翔神情肃穆地站在红墙黄檐前,然后从殿前御道上阔步走过,步伐采用慢镜头处理。这一系列画面凸显历史的庄重大气。《上新了·故宫》第一季同样由单霁翔致开篇词,但选择从神武门走进故宫绿树成荫的后院区域,拍摄他闲适地散步,同时以聊天般的亲切口吻表达对年轻人的欢迎。镜头展示故宫博物院中的小道、厢房、御猫、飞鸟、绿荫等元素,烘托出轻快欢愉的节目氛围。
在节目中,明星嘉宾欣赏文物时并不是必须严肃庄重,而可以不断啧啧惊叹,连连欢笑;故宫工作人员介绍雍正与年羹尧的君臣关系时描述为“网友”,将雍正要求臣子主动汇报的特点表述为“要求臣子时时‘在线”;备受年轻观众喜爱的御猫鲁班也成为重要的节目引导者,常常俏皮地说“本喵住过的房子比这大多了”“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真是太辛苦啦”“邓伦哥哥等等我”,以萌宠的形象为节目轻松活泼的氛围加分……全新的叙事语言,让历史和节目都成功地年轻化。
二、《上新了·故宫》的内容创新策略
文化类节目的核心是内容,《上新了·故宫》取得成功不仅仅在于形式新颖,更在于其内容选择满足了观眾的求知需求与观看偏好。用形式吸引观众,用内容留住观众。
(一)揭开未曾面世景物的神秘面纱,让故宫更开放
《上新了·故宫》是第一个在故宫博物院内实景拍摄的节目,实现了院藏文物与宫殿建筑同时出镜的效果。而节目中,故宫将35%未开放的区域首次突破性呈现给观众,最大程度地开放院内资源。通过节目,观众与嘉宾们一起到访符望阁、倦勤斋、漱芳斋、御景亭、宝蕴楼等未开放区域。即使是太和殿、储秀宫、文渊阁等已开放区域,一般游客也只能远观无法入室,但跟随节目,则可以进入室内探访,一睹为快、大饱眼福。
曾经,社会上一度流传一句话:“台北故宫有宝无宫,北京故宫有宫无宝”。然而,《上新了·故宫》展示了故宫部分珍贵的馆藏文物,黄花梨雕刻云龙项竖柜、《韩熙载夜宴图》等等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物纷纷面世,打破传言。第二季更进一步,拥有186万件珍贵藏品的故宫将陆续揭开更多面纱。[2]
(二)展示深沉的内心世界,让历史人物更饱满
《上新了·故宫》将文化与综艺并重,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不忘科普的初心,用严谨的态度还原历史面貌,介绍相应宫殿既是为了展示故宫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是为了描绘历史人物画像,还原历史情景讲述帝王故事。
在展示历史人物时,节目大胆地舍弃惯用的宏大叙事视角,不再从政治、社会层面评述康熙、雍正、孝庄等历史人物的文治武功、雄才伟略、功过是非,而选择关注人物个体,观照其内心世界,在历史资料中寻找他们作为“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在节目中,康熙是“紫禁城学霸”,酷爱钻研西药;乾隆是“戏痴”,借听戏唱戏感受多面人生;溥仪热爱自行车、电话等新事物,又代表着腐朽帝制,新派又落后;铁血强硬的雍正也能获得十三弟胤祥全心全意的辅佐……遥远、符号化的历史人物剥去严肃的外衣,展示出具有人性化、人情化,生动、接地气的一面,让他们的形象更饱满、更真实,极具可读性和可信度,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更具吸引力。
(三)讲述普通故宫人的工匠精神,让敬业之心更长存
真人秀节目最初吸引观众,关键在于让明星站在了“素人”的位置,在临时、突发的情景中展现出更具真实感的形象。但真人秀的普及以及随之而来的关于真实性的争议,也让观众逐渐产生怀疑和审美疲劳。素人出镜逐渐获得市场,普通人也可以站在明星的位置了。
2018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广受好评,验证了观众对素人节目的接纳度。《上新了·故宫》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掘,让故宫各部门各岗位诸多普通研究者从幕后走到台前,担当重要角色,指引、帮助嘉宾探索故宫,成为推动节目节奏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些工作人员朴实低调、认真专注、博闻广识,对职责充满敬畏,在嘉宾和观众内心造成极大震撼,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故宫医院织绣类文物修护室,看到工作人员们安静、专注、细致地清洁蟒袍,得知修复一件蟒袍需耗费一年时间,明星嘉宾周一围形容他们“像是一群武林高手,心好定,眼神好安静,他们的呼吸好像跟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仿佛是在另一个空间存在”;在各位研究员出镜时,弹幕不断划过观众评论:“这样的工作太伟大了”“老师们真厉害”“这就是工匠精神”“我想去故宫工作”……故宫人的出镜既满足了观众对陌生职业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通过展现他们的专业、敬业,传递出充分的社会正能量。
(四)见证故宫文创诞生的前世今生,让故宫文化更鲜活
经过数年打造,故宫文创已成为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现象级模式。[3]新颖的传播方式,为故宫文化走出深宫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上新了·故宫》将文创产品的诞生、销售与综艺节目融合进行跨领域合作,通过北京电视台、今日头条APP、爱奇艺等多平台互动,正是节目的创新之一。通过每一期的主题探寻,故宫文创开发员们采集灵感元素,完成文化创意作品的上新任务。
节目在实现文创产品上新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推进。节目聘请明星嘉宾担任文创新品开发员,以阿尔法蛋、客串明星嘉宾作为助手,邀请设计师、美院学生现场出镜、线上投稿;节目过程中通过探访、寻觅故宫景点,捕捉灵感和搜集元素;节目尾声十分钟,开发员们从学生们众多投稿中甄选完善,确定本期文创方案,并完成产品成品出炉,最终再获得观众一定票数后,完成“上新”任务。
节目观看中,观众不仅学习文博知识、了解故宫故事,并且见证了故宫文创产品诞生的全过程,进而通过购买产品,与节目和故宫产生更深度的联系。这本身,不仅是一种生产,也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推广。
三、《上新了·故宫》的节目宗旨创新
节目形式、内容创新的背后,是主旨上的突破和创新。《上新了·故宫》的主旨是明确的:向年轻人推介故宫文化,让故宫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展。第一季节目开篇,单霁翔的独白清晰地传达了这一宗旨:“故宫本来就是年轻人的朋友,我希望他们靠得越来越近,让这种活力真正活起来,让故宫永远年轻下去”,“欢迎年轻的朋友们来到故宫,用他们的创意让故宫焕发出新的意趣,只有这样,新与故,才能共同创造出永恒。”
从实际效果看,节目立意并非局限于故宫文化,而是蕴含着多层次的主旨意图。
(一)推广故宫文创产品,打造众多“网红爆款”
推出文化创意作品,是节目最直接的目标。在目前已播的节目中,已经诞生“雀鸟缠枝美什件”“山海文渊·文具包”“星辰时光旅行箱”“天香雀舞多宝格”等14件文创产品,均受到市场热捧。其中“畅心”系列睡衣众筹金额更是在节目播出一月有余后就突破1000万元,创下了综艺节目周边的销售奇迹。[4]
约翰·菲克斯认为:“在相似的商品中作出选择时,通常不是比较其使用价值,而是比较其文化价值;从诸多商品中作出一种选择,就成了消费者对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的选择。”[5]故宫文创产品的价值在于其承载的文化性,每一件产品诞生均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土壤。经过节目讲述的故事,观众更直观、完整地了解其设计元素、认同其设计理念。例如,“福贺(蝠鹤)佳音”主题睡衣,主打宣传语是“酣睡故宫畅心上新,沉醉百年畅音戏梦”,灵感源于乾隆时期的男蟒戏衣,并将畅音阁内天花纹样、卷草纹木雕匾兽等的吉祥意象融入设计,化乾隆时期的戏衣为现代的睡衣,寓意“蝠福,福如意;鹤贺,贺佳音”。面对产品,消费者将带入历史,召唤节目观看体验。文创产品的新颖、时尚、独特等属性,均是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的优势,节目通过制造“网红爆款”,牢牢抓住了年轻观众。
(二)普及文史博物知识,提高社会审美能力
受历史性、艺术性的限制,传统文化的鉴赏对相关知识储备有极高要求。知识储备上的门槛,导致传统文化与当今普通年轻群体之间往往保持一定的距离,影响了其传播。面对行业困境,两季《上新了·故宫》始终深挖故宫这一巨大文化IP的内涵,以普通年轻观众为目标受众,对其进行年轻化“再创造”。
节目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借助实物、情景剧、动画等视觉手段,将深奥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专业知识进行细致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表达,为目标受众降低鉴赏文物的知识门槛,极为有效地向社会输出了文史博物知识,提高了社会的文化素养、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同时,节目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视角、叙述方式和传播方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事实证明,年轻人并不是对弘扬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关键在于传播者是否找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这是《上新了·故宫》的第二层节目主旨。
(三)传递民族文化自信,着眼未来文化繁荣
节目最具高站位,最为深远的意图在于,在普及知识、推广产品、培育观众之上,它着眼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进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新了·故宫》让文物“活”了起来,既有内容,又有产品,“零距离”走进大众视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文物的温度与文化的内涵。㈣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上新了·故宫》实现了“温故知新”,让故宫和传统文化“高而不冷”,让观众在感知历史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与信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自信则国家自信。节目瞄准年轻群体,培育出年轻观众的文化自信,就是培育国家民族未来的文化自信,培育未来的国家文化繁荣。这是节目最高、最深的主旨意图。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媒体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这一创新策略的选择,总体呈现出北京电视台“首善媒体、大美品质”的媒体坚守,为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效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积极承担起电视媒体的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何倩.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11期.
[2]《上新了·故宫》成上海电视节综艺赢家[R].中国青年网,2019年6月17日,https://t.ynet.cn/bajia/26184966.ht-ml.
[3]陈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自信创新表达探析——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0期.
[4]单品众筹破千万!《上新了·故宫》屡造文创“爆款”[R].中国青年网,2018年12月18日,http://fun.youth.cn/gn-zx/201812/t20181218_11818147.htm.
[5]約翰·菲斯克,著.周宪,许钧,译,电视文化[M].商务印书馆,2010: 448-449,
[6]滕华林.从《上新了·故宫》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视听,2019年第3期.
【作者简介】周红,北京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