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桌面电影”

2019-06-24 03:03孙冉冉
新闻传播 2019年22期
关键词:浅析

【摘要】于2018年在全球发行的电影《网络谜踪》作为一部非传统意义上的悬疑剧情电影,一经上映便收获了影迷们的广泛好评。不同于其他悬疑电影、甚至当今绝大多数电影的是,《网络谜踪》事实上是一部“桌面电影”。身处当今数字时代,电影艺术的表达内容与表现形式正不断发展更新,而《网络谜踪》这一桌面电影毫无疑问便是数字电影时代的绝佳代表之作。本文以电影《网络谜踪》为例,浅析“桌面电影”这一电影新形式的诸多特征,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及相关思考。

【关键词】《网络谜踪》;桌面电影;浅析

一、《网络谜踪》简介

《网络谜踪(Searching)》是由导演阿尼什·查甘蒂( Aneesh Chaganty)执导的一部悬疑剧情电影,它完美融合了全新的电影叙事语言、严丝合缝的细节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及呼应时代的中心主旨,受到了广大影迷的热情追捧,被誉为“年度最大黑马”。

影片故事发生于一个刚搬至美国加州圣荷西的韩裔金姓家庭中,是一个由爸爸David Kim、妈妈Pamela NamKim与他们唯一的女儿Margot组成的三口之家。然而,在幸福美满的几年共同生活后,妈妈因患重病不幸离世,爸爸从此与女儿相依为命。在16岁的某天,Margot突然失踪,爸爸David焦急之下报警找寻爱女。在协助寻找Mar-got的女警探Rosemary Vick办案的同时,David也用女儿平时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打开社交网站,于互联网中抽丝剥茧追寻爱女的下落。在找寻Margot的途中,David锁定的一条条线索总在进一步的追查时被判定无效;他亦惊讶地发觉在妻子Pamela去世后的这些年里,自己原来从未真正了解过女儿Margot,他们早巳成为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正当几乎所有的可能性都被排除而似乎只能接受一名罪犯无缘由地杀死了Margot并将其推入湖底的“事实”时,是David的敏锐直觉、高超洞察力与对Margot永不放弃的希望让他发现了案件最关键的破绽,查出幕后真凶居然是警探Rosemary与她的儿子Robert,并最终成功营救了已躺在悬崖之下足足五天、奄奄一息的爱女Margot。

《网络谜踪》在上映之后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如潮点评。有人评价其为“网络犯罪片”,亦有人称其为“亚裔惊悚片”,而笔者认为,《网络谜踪》绝非为了“悬疑”而“悬疑”、“惊悚”而“惊悚”,其事实上是使用悬疑电影处理的方式呈现出了众多引入深思的社会现象及十分现实而深刻的主题。

首先,在爸爸David通过破解女儿Margot各类社交网络平台账号及重访她的页面浏览记录等方式寻找相关线索时,影片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重要事实,即身处于当今互联网时代,电脑“记得”一切。在如今这个以数字物为表现内容及形式的虚拟世界里,到处都是我们留下的数字痕迹,这些数字痕迹记录着我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所行所思,亦在某种层面上悄然显现着我们在物理世界中并不一定会表达出来的心中所想。换种方式说,这些数字痕迹有可能泄露大众的个人隐私,其安全性与隐密性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所应关注的重点及基本保障。

其次,影片中Margot的失踪被众人周知后,网络中出现的众多热点推测与相关话题,及一些由原先同Margot关系不太好之人发表的对Margot表示同情的视频等,都隐射了现实生活中一系列光怪陆离的消费热点事件的社会现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时代亦是一个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互动性、实时性等特征使得网络中的信息过度丰富。在这片一望无际的信息海洋中,人们一方面享受着信息资源充足、交流方式选择范围广的便捷,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信息真伪性与准确性考证的焦虑。在虚拟世界里,为了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信息编码者必须创造更醒目的符号吸引人们的注意,而人们在大量雷同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信息困难加大[1]。因而一些实时性强、内容具有爆发性与强大吸引力的信息便会引发大众集中的关注,而人们出于扩大自身影响力或是自我满足等目的,所形成的对此类信息的关注、传播与见解发表都是一次次对于热点事件的消費。

再者,是《网络谜踪》中展现的现代家庭中家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与相关反思使得该片的主题得到升华。爸爸David自从妻子Pamela去世之后便在同女儿Margot谈话时处处避免提及此事,在潜意识中希望M argot以遗忘的方式尽快走出悲伤,体现了家人中存在的“回避”与“沟通”两种对立的相处方式。又由于爸爸David工作较忙,日常生活中仅有较少时间同女儿Margot进行当面交流,体现出了现代家人之间由于彼此生活日渐忙碌而于现实生活中日益疏远、进而将彼此之间的大部分交流置于冰冷的聊天对话框中的趋势。而警探Rosemary在得知儿子Robert错将Margot推下悬崖后,并未选择尽快拨打电话请求救援帮助,而是选择包庇其犯下的过错,更是体现了父母对于孩子的“保护”与“溺爱”二者之间一步之差的区别。此三者都是家庭生活中的经典话题,皆引起了各年龄层观众们的深刻思索与反思。

最后,无论是支持还是反抗,每个人都被时代洪流襄挟着不断向前。技术在不断改变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当今数字时代,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互联网等技术,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点滴,与远方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而有些时候,我们也需要关机,体会现实生活中有温度的感情。对于现代人们而言,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早已缺一不可,妥善处理二者在生活中的所占比重、随时关注二者对于人们自身的影响是当今所有人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二、浅析“桌面电影” “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悬疑片,却用了一种非常不典型的方式呈现出来。”导演阿尼什·查甘蒂对《网络谜踪》进行了十分精妙恰当的总结。《网络谜踪》在内容上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悬疑电影,达到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剧情效果,但其最大的亮点实际上是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世界电影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全新形式作为叙述方式。正是基于这种独一无二的影片叙述方式,人们将此类影片概括为一个新的电影类别,即“桌面电影”。

(一)从屏幕视角呈现整部电影

影视技术与电影制作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应用这些技术来实现屏幕视角的呈现则是“桌面电影”的首创。

在“桌面电影”中,影片所有镜头皆由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截屏图片与录屏视频构成,角色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角色本身的情感流露皆以在屏幕中打字、视频聊天、鼠标位置移动及屏幕显示页面比例的缩放等方式呈现,演员的动作也都以操作电脑、浏览网页为主。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屏幕上的一个个互联网窗口即为”桌面电影”的影片场景,窗口的不断切换就相当于场景的不断切换,不断推动着影片情节深入发展,观众们在这过程中则被指引着在不同的窗口之间来回移动视角。在观感层面,当观众使用电脑全屏观看“桌面电影”的时候,他们会感觉仿佛就在看自己的电脑桌面,影片的沉浸感和代入感也由此被挖掘到了极致。

与此同时,“桌面电影”巧妙玩转“蒙太奇”剪辑手法,对电影的镜头语言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与重构,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常规认识。以《网络谜踪>为例,电影开场的前五分钟本质上就是一个蒙太奇片段,通过“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大量具有丰富信息的镜头以越来越快的节奏剪辑组合在一起,一家三口的三条不同线索不断交替地出现在银幕中,使观众的感官随着影片节奏的愈发加强而被快速激活。同时,整部影片的镜头语言亦突破了传统电影镜头语言的界限,开辟了一条完全崭新的道路。整部电影本质上都属于近距离特写,“在屏幕前去表演”便是主演警探Rosemary Vick的美籍演员黛博拉·梅辛(Debra Mess-ing)提及的于她而言的最大挑战;镜头角度由于几乎全为电脑视频聊天的视角,所以基本上以正面角度为主:电影的镜头移动形式从“为了还原活动的人在活动的世界中的视觉感受”转换成“为了还原坐在屏幕前的人在虚拟世界中的点滴行踪”,在影片的很多部分,镜头的移动是随着鼠标位置的移动而发生相应变化;镜头的长度考量更是以普通人浏览各类页面所需时间为主要参考依据……“桌面电影”对电影的镜头语言进行了全方位改写与重构,其十足的创新性为当代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灵感与借鉴。

(二)“参演演员”及表演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于“桌面电影”而言,“参演演员”将不再限于现实世界中的众多男女演员本身,其范围将进一步扩展,就连屏幕中的鼠标光标都要会“演戏”。除了视频聊天部分及以其他形式出现的视频是由演员本身出演以外,剩下的单纯为屏幕上各类窗口切换的影片部分实际上皆由鼠标光标来完成。例如鼠标光标在移动过程中突然变慢而停留在某一处,或在点击按钮的前一秒钟犹豫等,都在导演的设计之中。同时,这也意味着影片幕后制作人员本身必将以屏幕中的鼠标光标等形式参演到电影中来。在这台电脑背后,他们既是选角师又是置景师,甚至也必须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而对于男女演员的表演而言,其表演形式亦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演员基本上是在屏幕前对着屏幕演戏,因而整部电影几乎全为近景与特写,十分强调人物的瞬间反应与其情感变化在面部表情上的体现,进而使影片蕴含了巨大的情感冲击力。

此外,除了男女演员的对白,键盘的敲击声及鼠标的点击声亦成为了“桌面电影”中“屏幕演员”别具特色的言语表达。例如当现实演员在屏幕聊天框中打字时,同時出现的音效一定为相应的键盘敲击声;在进行场景切换即屏幕上窗口之间的切换时,鼠标的点击声亦必将配合鼠标的相关动作而出现。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影片一般不再插入其他音效,而是希望营造一个相对安静沉默的整体氛围,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屏幕演员”上来。

(三)制片过程实属不易

“桌面电影”的制作亦实属不易。以《网络谜踪》为例,电影的拍摄共计用时13天,后期制作却足足耗费了两年多时间。

首先,“桌面电影”的所需素材量十分庞大。为了理顺所需素材量,导演阿尼什·查甘蒂在开拍《网络谜踪》之前,就借用了谷歌公司的“原型制作”系统,自导自拍自剪,通过自己一个人出演“父亲”“女儿”“警探”等影片中的所有关键角色,预先完成了一个长达100分钟的临时版本。阿尼什相当于把电影已经提前制作了一遍,使后来的演员实拍和后期剪辑更加便捷。

接着,“桌面电影”的场景设计变得更加复杂。由于《网络谜踪》在内容方面具有时间上的跨度,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电脑的操作系统与网络的变化也年年更迭,因此制片团队为了更好地营造影片的沉浸感与代入感,用了一年半时间还原了近16年来的电脑操作系统及各类软件的界面。“其实我的方法很笨,是在搜集了不同时期电脑界面和软件的样子后,再依照它的模板一个个重新做图。”阿尼什在描述制作过程时这样回忆道。同时,为了让观众信服,每个影片角色都需要分别准备严密贴合时间线的个人网上资料。每个角色的个人资料在准备与计划时几乎都要精确到分秒,例如Facebook页面、Twit-ter时间线等数据设置都要贴合角色本身的生活时间线;甚至屏幕上每一个对话编辑的速度,都要加以控制、张弛有度。

此外,“桌面电影”的所需图层数也更多。通常一般电影的后期制作最多需要3、4个图层,而桌面电影由于通过二维的屏幕视角来呈现,在细节处理上便更需要有所注意,才能使剧情更好地发展下去。如《网络谜踪》为了将悬念和细节做到极致,屏幕内一度超过30个图层。每个被打开的网站,每个出现的相关信息,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同后续情节相关联的。

(四)通过“真实”来还原真实

相较于当今众多利用新兴AR与VR技术呈现电影的新形式,“桌面电影”具有自己非常特殊的意义。在笔者看来,“桌面电影”并非通过构建“虚拟”来模拟真实,它是通过“真实”来还原真实。VR与AR技术通过构建一个特定的虚拟空间来选择性模拟现实中的某些“真实”,而“桌面电影”则是通过展现人们在虚拟世界中那些真实的言语行为来还原人们真实的心理情感及所思所想。学者刘友古认为,虚拟世界事实上仍是一种生存世界,只不过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把人类理性的世界图景转化为一种可感的、具有虚拟性的生存世界[2]。因而虚拟世界并不是虚幻的,而是实然的,就如同自然物所构成的物理世界一样真实: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所展现的言行举止亦同在现实世界中一样真实,只是有时候可能体现的是同现实世界中不同的一面罢了。“桌面电影”正是介于AR、VR等电影新形式与传统电影形式二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选择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电影形式的全新叙事方式,仍旧叙述着这个时代的“真实”。

(五)小成本制作电影类的成功典范

此外,“桌面电影”亦为小成本制作电影的一个成功典范。《网络谜踪》是好莱坞中拍摄周期非常短的影片,对于影片中演员参演部分的拍摄仅用了13天,剩下的网络素材制作、镜头剪辑等工作则由导演、编剧及几位剪辑师耗时两年多共同完成。这部电影虽然在影片制作人的个人精力方面投入较大,但是在经济成本上耗资远不如其他“好莱坞大片”,可以说为当今小成本制作电影“成功出道”提供了相应的经验借鉴。

三、“桌面电影”未来发展思考

纵观电影发展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而在这过程中,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电影艺术的每一次理论革新与美学革命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支撑[3]。

对于传统电影的拍摄,我们多采用胶片为载体记录影像。在这一时期,影像的呈现需要经过胶片的冲洗、拷贝等多道复杂工序。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的出现将电影从胶片中解放出来,从此电影不再局限于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再现,影像亦不再是完全由摄影机拍摄、被胶片所记录的光影,不再是被复制技术所“复原”的“物质现实”,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影“影像”的表现空间和叙事手段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同时,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亦对电影行业进行着相应的改造。电影的观看不再局限于影院,播放渠道得到空前拓宽,在各种移动端屏幕上观赏电影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电影的发行方式与传播途径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变,首发于各门户网站而非线下的电影越来越多,电影在大众之间的传播更是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

但与此同时,于传统电影而言,由于技术受限,内容便尤为受到重视,尤其是许多著名的黑白电影由世界名著改编而来,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主题的展现,十分经典而耐人回味。而当今大多电影在技术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重视,“数字化”是其最显著特征,却常容易出现重金打造的画面特效反而喧宾夺主、影响内容完整度的现象。电影从传统情况下对“内容为王”的坚守,竟逐渐衍生出“技术大过内容”的现象趋势。

身处当今数字时代,电影艺术的表达内容与表现形式与传统电影艺术都有了较大区别,而“桌面电影”毫无疑问便是数字电影时代的绝佳代表之一。“桌面电影”在内容方面的影片素材多数为“数字物”,由计算机进行制作,直接从电脑界面中产生并截取而来,与传统电影拍摄时使用胶卷来记录大部分制片所需素材截然不同:在形式上,它亦以“真实”还原真实,通过屏幕展现真实的数字化虚拟世界来还原现代人们的真实生活及心理,巧妙呼应了当今数字时代的鲜明主题。可以说,“桌面电影”本身就是数字时代的产物,没有数字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桌面电影”的诞生。

作为顺应时代发展而诞生的新兴事物,“桌面电影”的创新特性及其所获得的初步成功亦给数字时代电影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灵感与思索。一方面,其全新的叙事语言堪称“2018年一大壮举”,的的确确将对今后电影的叙事语言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小成本制作的電影,它否定了对高投资、大场面、新兴技术、高级特效的一味追求,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却收获了优良口碑与广泛好评,既为小成本制作电影的成功提供了经验借鉴,亦使大投入制作而口碡不佳的电影制片人有所警醒与反思。

在当今数字时代,若一部电影内容尚佳,技术不足,则较难以吸引观众们的观影兴趣;若其技术尚佳,内容不足,则更是会在互联网上招致大量“差评”。从传统到现代,于电影本身而言,其实质就是技术与内容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容与技术二者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被解构、建构及重构。技术的革命带来了电影内容创作方式的转变,甚至是内容本身的转变;内容呈现的需求亦不断呼唤新技术的诞生及应用。但内容及内容呈现的艺术性始终是电影艺术的根本基础与最终目标,无论技术如何革新,其始终不能大过内容,而应始终作为一种辅助的存在,用于更好地诠释内容。

因而对于“桌面电影”的未来,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继续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同时亦努力做到“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网络谜踪》导演阿尼什·查甘蒂曾这样说:“最大的挑战是,《网络谜踪》是基于传统故事改编而来,而我们需要在它和反传统拍摄手法之间寻找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即指技术与内容之间的最佳平衡。《网络谜踪》之所以如此成功,正是因为它实现了“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甚至达到了合二为一的极高境界。影片中,社交网络既是女孩Margot失踪的根本原因,也是找寻她的唯一途径,因而以屏幕视角呈现整部电影是最合适于内容的、亦使内容呈现效果最好的技术形式。从某种层面而言,技术在此片中甚至已经融合成为了影片内容的一部分,进一步呈现着内容本身——正是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使《网络谜踪》成功地获得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鸣。对于今后“桌面电影”的发展,其亦需重点关注技术与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持自身技术新颖性的同时亦注重内容的表达与呈现,努力制成更高品质的数字时代电影。

结语

本文以电影《网络谜踪》为例,浅析了“桌面电影”这一电影新形式的诸多特征。“桌面电影”从屏幕视角呈现整部电影,其“参演演员”及表演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制片过程实属不易,通过“真实”来还原真实,且是小成本制作电影类的成功典范。对于“桌面电影”的未来发展,笔者认为,其需继续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亦需努力做到“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大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数字时代电影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冰玉.基于消费社会理论的网络热点事件的产生和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1.

[2]刘友古.数字时代的本质与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5-02(005).

[3]罗莉.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孙冉冉,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与传播学、管理学。

猜你喜欢
浅析
浅析《受戒》中文学的性质
浅析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SCHMID语音交换系统维护与维修案例浅析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渤海国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