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的理论进路与创新路径

2019-06-24 03:09张晓曦
理论观察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

张晓曦

摘 要:网络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是团结动员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也是党群众工作时代化的必然指向,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本文从观念转变、平台运用、能力提升、话语创新四个方面对网络群众路线的践行策略进行探讨,以求更好地推动网络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践行。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路径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4 — 0077 — 04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守秉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群众意见表达的崭新平台、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互联网”时代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将互联网发展造福人民的政治保证,也是加强舆论监督、从严治党的有效途径。

一、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一)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党的工作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群众的支持是党的执政基础牢固的根本保障。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网络群体日益具有多维和多层次型性,网络群体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他们的意见表达也属于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①。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到群众中去,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执政环境,到群众中去就要到网络中去,认真倾听网民呼声,积极回应网民诉求。通过有效的党群网络互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坚持贯彻网络群众路线是新时期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

(二)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团结动员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凝聚人民力量与智慧,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当今,互联网建构了新的社会形态,形成了群众与政府对话、基层与高层对接的“绿色通道”。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群众路线践行的时空局限,由“面对面”变为“键对键”,更利于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来。用群众喜闻乐见、高效便捷的形式和方法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利于扩大动员群众的范围。因此,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团结动员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

(三)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党群众工作时代化的必然指向

伴随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度融入于人类社会,深刻改变着全球发展格局,让世界成为休戚与共的联系体、命运攸关的共同体。我国作为拥有七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互联网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已成为聚合民意、汇集民情的“舆论场”,并对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①运用互联网来听取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是丰富践行群众路线的方式。因此,不断推进群众路线的时代化,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是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思路。

二、网络群众路线的功能阐释

(一)政治功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由互联网飞速发展开启的网络群众路线,现已成为党获取执政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成为了互联互通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②可见,网络群众路线具有提升执政能力的政治功能。一方面创新执政理念,伴随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执政党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概括和凝练出符合时代发展、人民满意的执政理念。我国网络空间在这方面承载着显著的政治功能,网络政治蕴含着巨大的潜在能量,也对我们党的创新执政理念提出新要求。网络群众路线适应了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的特征,拓宽和丰富各种网络问政平台和网络政治参与渠道,隐性民意逐步转为显性民意,党能够通过网络了解民情和民意、汲取群众的智慧,不断更新和充实执政理念,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提高政治智慧,实现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另一方面,提升执政能力。在新时代,网络已成为群众路线的一种延展,促使党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元化运用网络资源,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來创新党政工作,能够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二)社会功能:推进网络社会治理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及及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要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离不开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推动网络社会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③。因此,积极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有利于发挥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正能量,不断优化网络社会空间。当前,网络空间仍充斥着大量错误认识、错误言论,扰乱群众思想、危害社会稳定。借助网络平台、抓住网络传播规律,通过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运用鲜活的“网言网语”把大政方针宣传出去,让广大网民了解国情、信服政策,自觉抵制那些诋毁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错误言论。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向网民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培养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能够提升广大网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培育纯净的网络社会生态环境,为网络社会的治理创造良好的氛围。此外,不断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还能够精确识别群众诉求并明确整改方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提升社会管理绩效。

(三)生态功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监督是党进行自我进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群众路线进行网络监督、群众监督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在网络社会,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状态被置于网络的大环境下,互联网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监督已成为反应迅速、参与范围广、影响力度大的新兴监督方式,能够弥补体制内监督的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④积极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能够发挥网络监督的功能。网民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能够及时发现行使权力的隐患和问题,提升了群众监督的效率和作用。把监督挺在前面,努力实现无缝化的网络监督,有助于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三、网络群众路线的践行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群众工作的网络思维

践行好新时期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可以看到,我国互联网网用户逐年攀增,如果忽视互联网的广泛影响,对网络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不能形成正确认识,就有可能落户于群众、落后于时代。因此,要从战略高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和积极树立网络思维。思维变革是推动网络群众路线工作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思维理论,才能更好地践行网路群众路线。一是要确立系统性的思维。要认识到网络不仅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工具,网络群众路线不只是传统群众路线的一个领域分种,而是传统群众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群众工作整体的网络化。二是要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开展网络群众工作过程中,要以网路群众为中心,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与喜好,高度重视群众的参与感,使得网络真正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进而有效提高网络群众工作的质量。同时,开展网络群众工作要运用“平民化”的思维,能够放下身段与架子,学会运用网络语言与广大网民进行交流互动,获得广大网络群众的认可。三是要树立逆向思维。网络群众路线是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最终目标是为人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我党要运用逆向思维,利用网络收集民意之后回到现实社会解决问题,有效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领域,实现“上网访民意”和“下网解民忧”相对接,“网上问政”和“网下施政”相联动、“上网察民意”和“上门送服务”相结合。

(二)运用平台:畅通群众工作的网络渠道

开展群众工作,需要一个有效渠道来支撑,网络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传统的群众工作是以有组织形态的党组织、宣传部门、工会、共青团等进行有物质形态的文件、报纸、会议来开展的活动。新时期,互联网已成为获取信息和实现多种社会功能的平台。所以,开展群众路线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创新和拓宽群众工作的渠道,以手段更加先进、方式更加灵活、覆盖面更加宽的网络纽带扫除盲点、延伸触角、提高效能。一是要建立民意收集机制。各级部门积极设立网络舆情中心,并指定专职人员收集、整理各种民意,并根据各部门不同需要进行深度分析,为制定、调整各项方针政策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二是健全民意回应机制。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党政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同广大网民进行快捷沟通,将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变得常态化、便捷化,及时回应网民的关切,以网络问政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三是制定有效的参与评价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以此来倒逼领导干部运用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技能,切实提高网络群众路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升能力:增强网络群众工作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群众路线多次被强调,关键是它代表了群众工作的新趋势。信息化的今天,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日益信息化,群众发表意见和建议、接受公共服务等都借助于网络。因此,走好网络群众路线,需要提升工作能力,有效利用互联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党员领导干部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要不断提高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提高网络管理能力。践行网络群众路线,需要先掌握网络技术、把握网络舆论的规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需要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和上网工具,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运用网络来了解社情民意,尤其面对突破事件所形成的网路舆论,要做到先声夺人,有效避免网络谣言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还要学会运用网络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每个群众都感受到党的关怀。二是要增强团结凝聚群众的能力。有无团结凝聚群众的能力,是一个政党能否赢得群众支持的关键所在。在网络群众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更新设身处地、因势利导。特别是遇到觉悟相对低、认识比较慢的网民,需要利用网络资源生动鲜活地把政策讲明、把道理讲透、把态度讲清。同时,党的群众工作者要引導广大网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问题、解决问题,使得群众能够信服党的领导,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三是要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决策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扩大党内民主,还要逐步扩大人民民主,促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做决策之前,党的群众工作者要利用互联网深入群众,摸透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真正做到决策从群众中来。在决策过程中,要利用互联网鼓励群众发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得决策过程变为群众意愿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要依靠网络群众,发动网络群众来帮助宣传,更好地推动政策的实施。四是要增强法治管理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要坚持法治管理,学会在法律范围内开展网络群众工作,使得法治管理成为开展网络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化解网络问题的有效手段。如在防止和纠正网络错误行为过程中,要依法执行,避免出现错位和越位、失责和失当的现象。同时,还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养成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良好操守。对网络中出现的违法犯罪、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话语创新:掌握网络群众工作话语权

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深刻改变了舆论和宣传的格局。互联网把我们所面对的空间分为现实和虚拟两个部分,并使得两者交集越来越大,网络空间成为了现实生活的映射和延伸,反映着网民的生活、意见及诉求。要做好群众工作、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就要求党的群众工作者及时应对汹涌的舆情,及时回应网民群众最关切、最忧心的利益诉求,牢牢掌握住网络群众工作的话语权。一是要讲求话语的针对性。网络群众工作同传统群众工作一样,都是为人民群众所服务,这就需要及时掌握网络群众思想变化的特点,了解网路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有的放矢地发表言论,才能提高实际效果。为此,针对突发事件和相关决策,及时收集群众在网上所表达的意见,及时了解群众的想法,并对不同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回应,使得群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真实情况。二是要注意话语的层次性。群众工作的内容是有区分层次的,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来提出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既要注意群众工作的先进性,又要兼顾群众工作的广泛性。要对网络群众深入了解,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对于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的群体,要引导他们真正懂得党的思想、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言论,坚持维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培养他们具有模范带头意识;对于普通工人、农民、个体私营者等,利用互联网对他们进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时,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巩固他们拥护党的领导的意识,还要注意文明道德教育,减少网络错误思想对他们的侵害。三是要注重话语的创新性。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换代,新媒体迅猛发展,持续给人民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群众工作需学会运用各种传媒渠道创新话语权,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创新话语权理念,树立新媒体、融媒体、大宣传、一体化发展等理念;创新话语内容,要围绕百姓关切的热点焦点痛点,抓住典型来讲故事和摆道理,创作出更多积极向善、喜闻乐见的网络内容;创新话语形式,多用图像、视频等可视化表达和互动化传播,增强话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创新话语方法,实现话语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传播话语过程中做好分众化、差异化和个体化;创新话语体系,促使“教导灌输”转为“对话交流”,多用“网言网语”,少“官腔官调”。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信息化时代下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党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深入把握互联网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互联网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推动网络群众工作往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运用互联网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使网络真正成为为人民群众谋取幸福的工具,成为巩固黨的执政根基的优势所在。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