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菊
(本溪市铁路医院 眼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研究显示,近年来,青光眼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该类疾病首先使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是不同的手术方案具有不同的效果[1-2]。因此,我院将青光眼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手术,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青光眼患者一共(102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5日至2017年1月1日,将102例青光眼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排除标准:其他严重眼科疾病;基础性心肺功能疾病。纳入标准:青光眼患者102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检查并结合病史,确诊为青光眼。观察组51例,31例女性,20例男性,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6.12±1.02)岁。对照组51例,30例女性,21例男性,年龄46~66岁,平均年龄(57.15±1.2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手术,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大致和观察组相同,患者采用丝裂霉素C。在术前对患者使用降眼压药物,确认患者眼压指标在正常范围,在患者眼球周进行麻醉后,将角膜缘作为基底,从三点方向进行穿刺,根据患者病情,在患者巩膜下方放置丝裂霉素C,时间在2~5 min,再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患者小梁组织切除,然后进行处理,将巩膜瓣使用尼龙线进行缝合,将平衡液注入患者前房穿刺口,结合巩膜瓣密闭状态、前房深度,确认后将球结膜缝合。
1.3 观察指标:对比以及分析观察组、对照组青光眼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眼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青光眼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计数资料描述,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眼压情况以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青光眼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青光眼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眼压情况对比:观察组青光眼患者的术后6 h眼压(27.12±5.13)mm Hg、术后12 h眼压(20.15±3.27)mm Hg、术后48 h眼压(10.11±1.28)mm Hg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情况(mm Hg,)
表2 两组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情况(mm Hg,)
images/BZ_117_1279_1299_2300_1341.png观察组 51 27.12±5.13 20.15±3.27 10.11±1.28对照组 51 29.45±5.35 24.65±2.47 15.26±2.11
近年来,青光眼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指人体眼压眼球异常升高,若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易导致严重后果[3-4]。通过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能在术中调节患者巩膜瓣缝线,能降低浅前房、早期低眼压等并发症,能改善患者病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多数患者实施该项手术治疗后,其自身眼压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如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已经成为青光眼患者首选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5-7]。经研究表明,观察组青光眼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青光眼患者的术后6 h眼压(27.12±5.13)mm Hg、术后12 h眼压(20.15±3.27)mm Hg、术后48 h眼压(10.11±1.28)mm Hg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综上所述,通过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眼压,降低并发症,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大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