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刚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民族地区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属八县市),地处湖南省西部边陲,毗邻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境内有武陵山贯穿龙山、保靖、古丈、永顺等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也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由于地域限制,湘西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均在湖南省处于落后位置,学校体育工作相对薄弱。研究表明,近15~20年,湘西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耐力素质下降明显[1]。 自2014年教育部等6部门颁布《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以来,校园足球成为湘西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总结湘西自治州校园足球开展情况,梳理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扎实推进湘西民族地区的校园足球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湘西自治州共有6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湘西自治州有小学212所,普通中学179所,中等职业学校27所,共计418所学校[2]),约占全州各类学校的14.6%。这说明湘西民族地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申报建设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这反映湘西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喜爱校园足球,也体现湘西民族地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美好愿景。但通过表1可以发现,湘西民族地区校园足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大部分县市足球特色学校为10~15所,花垣县和古丈县却分别仅为2所和3所,位列全州倒数第1和第2位。由表2可知:花垣县人均GDP排名湘西州第三,地区GDP排名为第四;古丈县人均GDP排名湘西州第五,地区GDP排名垫底[3]。可见,花垣县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主要问题可能是态度上不重视;古丈县则可能存在态度上不重视和经济状况落后的双重原因。
表1 2015—2018年湘西州8县市足球特色学校布局
注:数据来源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办公室网站;9年一贯制学校、12年一贯制学校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分开计算;完全中学按照初中、高中分开计算
足球教学是达成校园足球普及目标的基本路径和主要形式。足球教学是专业教师向学生传授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使其形成足球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活动[4]。调查湘西州6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现存在如下问题:足球课堂教学相关研究欠缺;没有足球教学校本教材;足球教学交流活动开展不足。湘西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校园足球教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2 2017年湘西州各市县人均GDP排名
注:数据来源于https://www.haojingui.com/gdp/5196.html
足球课余训练是实现校园足球目标的基本路径和必要形式。目前,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存在重竞赛、轻训练,校内外结合的青训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技战术风格未形成,行业标准建设跟不上[5]等问题。访谈中,教练员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学校领导对足球课余训练的支持力度不够,校际间足球交流太少等;培训学习机会不多。
校园足球竞赛是青少年足球竞技能力的主要展示平台,也是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6]。调查发现,目前湘西州校园足球竞赛组织与管理投入力量不足、体制不健全、机构建设落后(尚没有专门性的校园足球竞赛组织与管理机构)等问题;同时,校园足球优秀后备人才的选拔渠道不畅通,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
当前,湘西州校园足球发展中对足球师资培训、场地设施保障及校园足球安全等一系列足球保障体制尚不完善,不能满足本地区快速发展的校园足球活动的需要。这可能与校园足球领导机构不健全、宏观布局不明确、发展理念不清晰等因素导致,而这正是湘西州校园足球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湘西州没有专门性的校园足球办公室。州市县校园足球负责人对校园足球工作的战略管理意识和战略规划意识淡薄,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对校园足球发展理念不明确,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意义理解不深入,对校园足球工作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重申报、轻发展,重检查、轻普及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使校园足球势态逐渐向现代化、世界化、未来化发展?如何坚持以国际化、信息化的开放视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如何积极学习校园足球的先进理念,探索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湘西民族地区校园足球管理部门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湘西民族地区校园足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花垣县和古丈县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明显较少(分别为2所和3所),严重影响了该地区校园足球活动的推广,造成湘西州校园足球普及布局失衡,成为湘西民族地区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短板”。除经济因素外,关键问题还是校园足球发展的领导者转变态度和观念。
调查发现,湘西民族地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学训练水平低下。其中,足球专业教练员非常少,其他项目体育教练员占绝大多数;非体育专业的教练员约占1/5。专业足球师资严重匮乏,极大影响全州校园足球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那么,提高校园足球活动质量、增强校园足球活动效果,这一全国校园足球中期发展的着力点,就无法实现。湘西州青少年校园发展与研究中心应考虑建立与开发具有特色的本土足球教材,加强足球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学训练水平。
目前湘西州每年全州性校园足球比赛1次,市县级比赛每年1次,校内比赛也是每年1次。虽然达到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最低要求,但竞赛组织与管理仍停留在表面检查上,这与相关机构建设不完善有关。缺少丰富的足球竞赛形式,不利于足球优秀后备人才的选拔。
自2015年开始,全国各省市区均在《意见》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如:北京开展校园足球“1346”推进模式;上海建立“四横四纵”赛事体系;贵州实施“小学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和高校专业化”的校园足球课程改革试点;山东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校园足球发展协同机制等。这些发展经验与模式,都是相关省市在落实校园足球推进中,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7]。湘西民族地区多为山地,交通不便,在校园足球的竞赛组织与安排中,从注重实效出发,因地制宜设定赛程赛制。例如,由于足球专业师资匮乏,可考虑组织省内高校体育院系足球专业学生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形成固定的带教训机制,充实师资力量。为深入推进湘西民族地区的校园足球发展,建议相关上级领导与职能部门主动走出去学习交流,充分理解其他省市成功经验背后的具体做法,并将其经验与模式付之于实际工作。
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的基础工程,更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锻炼意志品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8-9]。对照“意见”,广大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第一目标应是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带动学校体育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10]。因此,湘西民族地区在校园足球的推进中,更要紧紧围绕“意见”精神,摒弃校园足球中“锦标主义”“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等不良倾向,坚决把“踢球育人”作为开展校园足球的主要目的[11]。其次,校园足球应在全校教职工与学生家长群体中形成共识,即校园足球不仅是体育老师的工作,更需全校协力与家长协助,促进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保障四大体系协同,全面推进校园足球的多元化育人功能。此外,通过校园足球培养青少年遵守竞赛规则的意识,培养其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青少年积极拼搏、团结互助、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推动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密切融合。健康快乐的校园足球活动为切入点,促进学校体育改革,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邓小平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广大中小学应成为足球运动普及的“主战场”,通过参与校园足球运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正如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所言,“我们开展校园足球,主要是培养会踢球的医生、律师、法官等社会主义各行各业的建设者”[12]。因此,全员育人契合党和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通过在广大中小学普及足球运动,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挖掘出具有足球运动天赋的学生数量也不断攀升。结合湘西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在普及校园足球的基础上,遴选少数场地、师资及足球基础好的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精英球员训练工作,从而分层级设置布点学校,优化湘西州校园足球发展体系,促进全员育人与足球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局面的形成。
开展校园足球是发展中国足球的基本要求,更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促进健康、提升体质、丰富课外生活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湘西民族地区的校园足球发展是我国基层地区校园足球发展的缩影,反映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校园足球发展实际状况。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程,校园足球在推进中如何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的精神,落实相关政策。摒弃形式主义,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元形式的开展,努力提升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