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论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提出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营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办法,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能力 巧设疑问 营造环境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150-02
創新不仅是一个民族向上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一个人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生物属于高中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去听闻、感受、观察鸟语花香、鱼虫草木……并从中获得启发与感悟,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不断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然而,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必须顺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潮流,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缺乏创新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理而言,教师应当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并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但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愿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教师旧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的展开会起到阻碍作用。教师如若长期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地进行教学,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自然就无从谈起。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从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习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保证教学的进度,但容易造成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学生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懂得如何入手进行解决,只懂得一味记忆所谓的标准答案。这必定会对其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培养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如若学生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而不去探究、去思考,则难以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更不会懂得转换逻辑思维、迁移生物知识。换言之,在旧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懂得被动学习、被动思考,而不懂得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与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能力则会被抹杀。
(三)实验教学备受忽略
生物学科与物理、化学学科一样,讲究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因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高中的生物试验课并未得到安排。具体表现在生物实验室设备不全,有些学校竟然连一些基本的生物实验仪器都不足,如显微镜、酒精灯等,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验需求,这也是阻碍实验教学有序开展的问题。除此之外,学校负责人与教师均认为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无太大益处,从而导致其不愿安排实验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多半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实验教学备受忽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一)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没有思考就不会有所谓的想象与创新。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所有的目光集中在知识讲解上,而应当利用问题、疑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达到提高其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局限于熟悉教材内容,而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转变学习观念,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甚至是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的源头与起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从而让创新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例如,学习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人们常说‘一母生九子,连子十个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的是怎样一种现象?”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欲望。学习到“线粒体和叶绿体功能”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提出一个学生可能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我们常说人类是高级动物,那么为什么我们人类却不需要如植物一般进行光合作用呢?”此种提问方式远比直截了当地讲解教材内容来得更有趣,而且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在不断的思考与反复的探究中,学生的思维更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又如讲到与“光合作用的机理”相关的内容时,教师还是先提出一个导入问题:“我们人类生存都要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全球 60 多亿人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呼吸,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被二氧化碳包围?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还没有用完?”当学生听到这个问题时,便会陷入思考的状态,并设想一些答案,如:“其实我们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快,就是二氧化碳大量增多的表现。”有的学生会回答:“植物会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使得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与氧气能够保持恒定,而不会大量增多。”可见,提问具有促进思考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为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条件。
(二)营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人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而是众多生物中的一种。我们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繁衍,与其他生物一样接受环境的影响与干预。众所周知,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均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 、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与价值,使其能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因子与创新灵感,最终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持续不断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强行将自己所认为正确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更不能通过课本来束缚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应当鼓励其脱离课本,摆脱传统的思考方式,自由自在地进行思考与创新。
例如,学习到“免疫调节”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从小到大都打过不少疫苗,但是你们知道打疫苗的作用与原理吗?”提出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来进行课堂导入,可让其尽快投入到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当中。通过生活化问题将学生思维从生活例子过度到教材内容当中,可避免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与压抑,从而有利于激发或扩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又如,学习到“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与学生探讨一些平常不会探讨的问题:“我们是如何从襁褓长成一个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少年?”随后,让学生分别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分析或者相互传看,这样课堂氛围顿时变得欢乐、生动起来,学生的思维自然也会受到启发,这对于其创新性思维的形成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纵观现在的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强、记忆力好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但真正懂得独立思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生却非常少,这是现代教育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各种研究表明,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发展带来诸多益处。实验教学属于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应做好实验设施与设备的完善工作,为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与此同时,生物教师应多开展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现象与自然现象,并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的时候,不必依照教材内容来进行实验教学,而是将实验的形式转变为探索性实验,并据此设定实验方案与实验目标,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均有所不同,教师可以进行分层实验教学,或者要求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同组进行实验,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植物会发生吸水或失水的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与探究,使实验更具有方向性与目的性。学生在进行探索性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动手,而且还需要动脑,也只有手脑结合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实验效果。如实验的主题为“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教师先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设计几个实验目标:①什么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②pH 是多少才是最适合酶反应的。学生先对以上实验目标进行分析讨论,随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实验前开展交流讨论与问题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而且能让其思维处于不断思考与跳跃的状态,为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根据实验的主题来确定实验的具体目的,并让其发挥聪明才智,思考还有哪些简单便捷的实验方法,从而帮助其形成创新型思维。
现代社会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竞争,还包括人才竞争,尤其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巧设疑問、营造环境、重视实验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重点培养其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苗艳春,王俊平.新课标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0)
[2]靳桂红,朱 梅,朱伟华,等.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4)
[3]龙包海.论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12)
[4]黄友元.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5)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