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娜
2018年,我国的GDP创造了90兆大关的财富,同比增速达到了预期6.6%。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多增1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期间我国经历了中美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争端、国家去杠杆、转变产业结构和稳增长、保就业一系列的阵痛。2019年,预计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的增加、经济的下滑风险等导致稳增长和保就业的压力更趋严重。
表1 2018年4季度和全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2017年我国国有单位就业人员6063.8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406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34,107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就业人数远远超过了国有集体经济,说明仅依赖于国有集体企业保就业是不现实的。那么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生存困境,是2019年保就业,维持稳定的重中之重。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2018年我国4季度GDP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略有升降,如表1所示。
按照全年6.6%的增长速度的产业划分,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远远落后于平均增长速度6.6%,只有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是高于平均水平,说明2018年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主要贡献来源于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但是应该发展什么样的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哪些行业应该优先给予政策扶持,哪些行业对于经济的贡献是最大?可以看到,2018年只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高于6.6%的平均水平。在这三个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是行业的绝对额只占国家GDP总值的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绝对额占2.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4.5%。说明这些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巨大,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未来应该大有可为的地方。
(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今年年初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3,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加大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优惠力度,多维度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投入力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量资金仍然在金融体系内部流转。银行为了应付政策导向,自己成立小微企业,自己贷款给自己,使得许多实际需要资金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根本贷不到款,无力发展。
(二)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下滑,银行本身监管更趋严格。因此在考虑自身盈利和风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于风险的评估。与此同时,一些民营和小微企业用工、用地、原材料、税收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上下游拖欠问题增多。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顺周期”特征使其主动降低风险偏好,有的银行强化了贷款管理,上收或集中了贷款审批权限;有的银行出于信贷资金安全考虑,存在对企业抽贷、断贷、压贷等现象。再加上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更偏好大企业、基建和房地产项目,一时难以转换。
(三)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良莠不齐。如何在一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中重点扶持也成为考验执政者和投资者的头痛问题。一方面,民营和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抗风险能力弱,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信用违约风险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我国的投资环境还不成熟,存在部分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利用国家政策进行投机炒作,例如近年热炒的P2P项目和PPP模式。这些都需要中央和地方政策执行者拿出具体的细则进行监管和控制。
(四)我国的营商环境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浓厚。以我国上市企业为例,几乎90%的私营企业上市公司高管只要达到可以解禁的条件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出后辞职。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媒体上放话所谓的上市就是为了捞钱,完全没有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百年企业、优质品牌的意识。
(一)加大对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财政政策力度。面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税收、减少社会保险的缴交比率,大力减轻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负担。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制定就业和减税相结合的措施,不要搞一刀切。就像马云在2019年1月15日李克强总理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座谈会中提到任何事情切忌“一刀切”,更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方式管理机场”。在高科技行业中通过减税的方式鼓励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向这一行业聚拢。而在快递业中可以通过降社保费率、提高工伤保险赔付额度等方式保证我国物流人才的就业稳定性。
(二)拓展互联网金融和政府基金的使用范围。通过支付宝、微众银行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有限额地给予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融资,降低对于这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的要求。中央和地方根据大数据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要求成立天使基金,培养和孕育一批未来的能够对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品牌。
(三)政府需要拓宽民间的投资渠道。我国民间储蓄率2016年接近于GDP的50%,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几年民间储蓄率更加高涨。因此通过合理的方式拓宽民间投资渠道,让民众把手里的钱投资于实体经济,特别是有前景的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需要政府的引导。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投资平台,平台上既有政府引导又有融资需要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政府专门负责整理这些企业的真实信息进行监管,引导有投资意向的民间资本进行投资。
(四)加强企业文化的扶持和宣传。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的鼓励高管股东持股的优惠政策,限制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任意圈钱的行为。在教育、文化的传播中树立成立品牌意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