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素养是“双创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应用型大学想培养出色的“双创型”人才就应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本文介绍了“双创型”人才具备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简述了应用型大学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信息素养教育。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双创型”人才 信息素养教育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2
一、应用型大学为什么要培养“双创型”人才
人才培养是一所大学的根本与核心。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现实需求。[1]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快成为全体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一种素质教育。“双创”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大学,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现实需求。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以培养“双创型”人才为目标。应用型大学作为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大学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上应该不遗余力。
二、“双创型”人才为什么要具备信息素养
1.信息素养是“双创型”人才产生的原动力
如果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结果,那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就是“双创型”人才产生的原动力。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亚历山大宣言》指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是人们搜寻、评价、使用、创造信息,有效实现个人、社会、职业、教育等人生各階段目标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是人们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结构、进行科研创新、实现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是信息时代“双创型”人才最显著的标志。
2.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只有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能更好的生存。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其中,信息素养与基本学习技能被列为同等位置,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所以,“双创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信息素养。
3.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们学会生存,把握机遇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并非是让所有人都去“创业”、“创新”,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们在竞争激励的信息社会中学会生存,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面对,寻求发展,谋求机会,奋勇向前!
3.1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开展“双创型”人才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有利于让大学生们学会学习,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利用信息工具,找到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突破困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3.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展“双创型”人才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快的将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且有能力在离开校园之后仍然能源源不断地增加创新创业的知识储备。
因此,信息素养是“双创型”人才的必备素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关乎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双创型”人才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方面,国外理论研究起步早,体系完善,且实证经验丰富。国外对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方面。如大家对“信息素养教育”比较认同的定义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日本包含“信息相关课程教育”和“读者教育”两大类;英国共建学习和教育研究所,整合学科课程与信息技能的培养,创建了信息素养模型;澳大利亚重视培养目标与评价意见反馈,建立教育管理及协调机制等。[2]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虽然发展较晚,但是在近几年有明显上升趋势。随着MOOC的兴起,信息素养教育再次被推到了人们的眼前,仿佛MOOC成了大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颗“救命稻草”,作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重要阵地的图书馆也与“信息素养教育”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一时间“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体系”、“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遍地开花。
不论信息素养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实际如何,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几乎就是“文献检索课程”或“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信息获取的方式方法及技巧和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开展的,也很容易忽视了信息素养更广阔的内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信息文化,是一种基本能力,即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因此,关于信息素养教育其实就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展开的。
四、应用型大学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浅析
信息素养教育在很多高校人才培养中并不被重视,很多学生也显然缺乏信息素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双创型”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学习一些课程就可以的,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即便走上工作岗位也很容易浅尝辄止,止步不前,最后失去原有的优势,无法胜任更高级别的工作,重蹈历史覆辙,造成下岗,甚至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遭遇生存问题。
开展“双创型”人才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即便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仍然能主动学习,制定目标,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挑战自我,从而走向人生高峰。
五、培养“双创型”人才信息素养教育方法
1.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
结合 “双创型” 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大学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创业需求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研究能力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同时不断改革课程内容,大胆创新,除旧立新,引入最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3]
2.“文献检索课程”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
根据高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开展文献检索/信息检索课程教育改革,修改授课方式和学时,如授课性质可以为公选课或是必选课,课程学时为8学时、16学时、24学时或32学时不等。并且根据实际需求,修改检索课程的授课内容,以实践教学为主,加强学生信息检索与应用技能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嵌入式课程”,将信息素養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
3.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如今,很多学校都鼓励教师制作“在线开放”课程,不论是“慕课”还是“微课”,都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了从“大班授课”到“私人教学”的体验。通过开展在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目标意识,并且应当鼓励学生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及通信手段,利用新媒体构建“个人图书馆”、“终身书房”,不断学习,拓宽眼界,开阔视野,让创新创业意识贯穿始终。
4.完善课程建设和评价体系
4.1完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构建和评估
应用型大学应该积极构建、完善本校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虽然很多高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还不够重视,但是“双创型”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应用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信息素养是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因此应用型大学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足够重视,并且不断完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建设和评价标准。
4.2将“信息素养”作为课程、项目的评价标准之一
应用型大学通常比较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培养方式通常以“教学课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主,并且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评价标准。信息素养教育是“双创型”人才必备素养之一,因此,高校即便不能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有足够的重视,也应该将“信息素养”作为教学体系评价标准之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结论
信息素养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应用型大学,尤其是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面。信息素养教育表面上看是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但实际上却更应该重视实践技能的锻炼。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和专业技能,开阔眼界和格局,从而更快速的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志国.“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广东化工.2017,44(21):166-167.
[2]汤慧.互联网~+思维下提升高职“双创”人才信息素养的意义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2):116-117.[2017-09-15].DOI:10.14004/j.cnki.ckt.2017.1446
[3]吴旭艳,杨稷,万晓清.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信息素质教学研究[J/OL].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01):125-127.
作者简介: 高源(1987-)女,硕士研究生,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和数字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