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
摘 要: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移动图书馆作为数字阅读化的一种新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重点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虽然我国较国外发展的更滞后些,但随着我国手机等移动产业的迅速发展,移动图书馆必将成为主流。本文主要对移动图书馆进行本质上的介绍,对其服务模式进行总结和指出不足之处,从而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服务创新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 服务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0-02
一、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1.数字图书馆的由来
数字图书馆是美国科技工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并于1994年在6所著名大学进行实验,1995年在美国奥斯汀召开了第一次数字图书馆国际会议。而在国内,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IFLA大会上举行的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组织影响”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会正式将数字图书馆这一名词展现给了众人[1]。然后,数字图书馆在我国开始兴起,而数字图书馆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路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在我国发展越来越快,很多高校和省级图书馆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数字阅读平台,将海量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并以电子书、网络阅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数字图书馆服务理念是通过互联网使图书馆的信息随时随地传达到读者,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使读者更方面获取馆藏资源,同时为后来移动图书馆的兴起提供了方向。
2.移动图书馆的兴起
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开通了国内最早的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拉开了移动图书馆在国内的应用帷幕。随后香港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相继开通了短信服务,2006年7月,湖南理工学院开通了国内第一家手机服务的图书馆[2]。2009年10月,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开通了3G业务,手机上网速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到今天为止,像清华北大山大等众多知名高校都建立了较完善的移动服务平台,比如像人大图书馆,可通过手机进行座位预约,馆藏资源查询,藏书位置查询等人性化服务。
但很多地方学校和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起移动阅读平台。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尤其是年轻群体大都使用智能手机。因此移动图书馆的建设迫在眉睫,这也是当代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今天普遍浮躁的社会背景下,虽然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读书无用论,但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受到更好的教育,更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的孩子出国读书。虽然有些盲目性,但可看出读书已成为一种时尚。而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优势资源更应该共享,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给广大的读者提供开阔视野的原汁原味的阅读资料,对提高广大群众的基本素养具有重大作用,这也是现在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所在。而移动图书馆正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读书爱好者随时随地可登陆图书馆进行选择阅读。
二、移动图书馆的含义和特点
1.移动图书馆的含义
在学术定义中,移动图书馆有很多定义,但大都是指依靠无线移动网络技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手机,IPAD,上网本)来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查询,订阅等服务。也就是说将图书馆资源数字化,通过无线互联网技术随时随地服务于读者,改变了传统的定时定点的阅读模式。
当然移动图书馆来自Mobile Library一词,也叫流动图书馆,后来实体的流动图书馆逐渐发展为通过无线网络对图书馆和读者进行联系的服务模式,更加方便的将馆藏资源提供给读者。也有学者将移动图书馆理解为一种环境,本人比较认同这种看法,图书馆通过服务器将馆藏资源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快速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无时无刻感受到图书馆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虚拟环境,比传统图书馆覆盖面更加广泛,把每一个拥有移动设备的读者置于其服务之下。
2.移动图书馆的特点
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扩充,因为它不仅具有数字图书馆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可移动性,方便性,即时性,个性化等显著特征。移动图书馆不只依赖于手机,还可以通过其他移动设备进行阅读,如IPAD,电子书等。形式多样化也是其一大特点。
2.1 可移动性
与传统图书馆比较,这是移动图书馆最大的优势。传统图书馆只能让读者在图书馆内阅读,最多将书借出,不利于读者随时阅读。移动图书馆可借用移动设备更加方面读者随时随地阅读,而不受时空、地域限制。
2.2 方便性
移动图书馆不需固定的PC终端,也不依赖于体积较大的笔记本电脑,而是用体积更小的手机、IPAD、电子书等移动设备,更方便携带。
2.3 即时性
传统图书馆只在白天开放,并且只在固定地点阅读,而移动图书馆打破了这一界限,将全天24小时服务于读者,读者可随时登陆图书馆网站进行阅读,有效提高生活阅读质量和充分利用闲暇时间。
2.4 个性化
移动图书馆可让读者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网上预订、查询、阅读、交流、活动通知等个性化操作。更加方便读者的阅读体验,使读者利用更多的时间提高自己素养上,对整个民族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5 资源丰富
移动图书馆不仅拥有和实体图书馆一样的信息资源,还具有很多没发布的电子资源,方便读者在线阅读。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等各个资源类都应有尽有,资源丰富。
三、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局限
移动图书馆拥有以上好的特点,能够方便广大人群的使用,但也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问题,其次是技术问题、服务等问题。
1.前期建設需要高成本
因为涉及到网络技术,需要和运营商共同合作,必然需要高消费。如果对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读者收取过多费用,会让读者望而却步,如果不收费,本身运营就会出现问题。所以需要政府部分的财政支持。总起来说,不少高校图书馆比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更好,财政支持到位,但公共图书馆缺少这方面的优势。
2.技术仍需提高
很多文章提到的技术问题现在都解决了,比如移动系统混乱多杂,现在手机系统一般为安卓、苹果、IOS系统。移动终端不仅只具有查询、订阅等基本功能,也具有了很多PC终端所具有的的功能,如座位预订、在线阅读等人性化服务。还有就是移动设备屏幕太小,不易阅读问题,现在开始流行大屏幕智能手机,此问题也有效得到解决。但还没做到一致,比如语音阅读等更高级的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3.管理人员能力低
对于图书馆本身来说,服务问题至关重要,移动图书馆需要更高端的高素质人才来管理,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而现在管理人员能力普遍低效。电子版权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事情,移动图书馆把以前的纸质馆藏资源数字化,必然容易对原有的作者构成侵权问题。
4.资源太少
很多很久之前出版的图书现在还没有电子版,从移动图书馆中更是找不到,所以需要进一步资源的数字化,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可读资源。
5.服务缺少均等化
移动图书馆毫无疑问需要智能手机,而在我国拥有智能手机的大部分是年轻和中年群体,几乎所有的老年群体大都用的一般手机,即使他们手持智能手机,因为年龄较大,操作知识太少,大部分老年人也不会用。这就对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提出挑战,如何让所有的群体都有效利用移动图书馆资源值得讨论。
四、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1.服务模式要多样化
现有的图书馆需要提高对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的服务水平,将短信提醒、wap网页操作等连接起来,对这方面加大投入。另外提供视频资源,在3G时代,现在手机已经完全可以达到视频效果,而移动图书馆服务并没有跟上,而采用IT-LTE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图书馆需要提供更多的视频资源供读者阅览,进一步提升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档次。
2.扩大服务对象群体
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资源,公共图书馆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通道,但乡村居民得不到类似的服务,缺乏对图书馆的了解,对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很不利。如果将移动图书馆有效的覆盖到农村,加强村民对移动图书馆的认识,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3.服务要均等化
服务要满足不同群体的要求,尽量使广大群众都能到足不出户,就能够有效获取图书馆资源。对不同群体提供相对公平的服务是图书馆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对特殊群体特殊照顾,比如向广大中老年人讲解有关移动图书馆方面的使用说明、培训等等,提倡全民閱读。
五、移动图书馆在应用中的设想和对策
1.解决版权问题,用内容吸引读者,实现资源定期更新
目前国内图书馆一般采取借阅本馆馆藏数字资源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阅读资源,我们可以参考国外图书馆的做法,采取读者选择资源,图书馆购买有版权的电子资源的政策,实现丰富移动图书馆阅读资源,达到资源定期更新的目的。
2.保持移动阅读的多渠道
图书馆可以开通手机移动阅读服务,向读者提供自有版权的特色资源,如上海图书馆实际上在2005年就开始了移动阅读服务----手机图书馆,用户通过手机,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短信服务。其短信服务内容为:开馆信息、书目检索、文献请求、参考咨询、讲座预定等服务。这可以说是一种信号,如果再将这项服务推广,如在服务内容方面增加数字资源的直接阅读,服务对象增加移动阅读器用户等,那么,移动图书馆阅读服务就可以开展。但在提供这类服务的时候,要尽可能明确所购资源的法律授权与使用权限,并通过身份认证的方式来解决读者在馆外随时查阅数字资源的需要。
六、结语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步完成从传统纸质阅读向电子化的转换,但移动图书馆仍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实现服务创新离不开政府支持;各项法规、法规的保护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营造便利、温馨、人性化的阅读环境,真正发挥移动图书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燕梅,江波.我国移动图书馆四大服务途径比较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3(9):87.
[2]茆意宏.移动互联网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