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

2019-06-20 18:49朱秋菊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核心文本素养

朱秋菊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素质教育中“三维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正如福建语文老师吴朝晖曾经写道的:“一个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解读一篇文本,就不能算是个称职的语文教师。”

一、何为“文本解读”

李华平教授认为,语文课程教学语境中的文本解读,是指针对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的教学解读,是指具有方法论价值的服务于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文本解读。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文本”一般指作者的原始作品或经过编者删改并加上提示、注释等的教材。“解”和“读”就是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从字面来看,即理解和阅读。当然,正确的顺序该为“读解”更为妥当。所以说,文本解读就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等文本的阅读与理解等活动。

文本解读的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然而现实中却有大量的语文教师缺失了这一能力,仅仅学会生搬硬套教参、网络或名家的解读去复述给学生。或许对于传统的语文考查方式而言,如此的授课方式倒也无碍。然而,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的提出与部编版教材的落地也带来了考查方式的转变。而考查方式的转变也倒逼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发生变革,倒逼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

二、如何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

(一)“读”是文本解读的起点

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语言的建构,那么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必然无法忽视文本的语言,而关注语言的最直接手段就是“读”。1962年,叶圣陶先生提出“讲读教学就是教学生读书”。王乃森教授则强调,上语文课不难,难的是怎样教学生去读书。因而,“读”成了语文教学的要义,成了文本解读的起点。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体例中,对学生“读”的能力有了更为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七年级上册教材要求。

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单元的导语中都把学生的“读”作为单元目标,而且有层次地递进,从“朗读”到“默读”再到“速读”,“读”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正地开始重视“读”,要将“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纳入自己的教学设计。教会学生“读”的方法,其实才是打开文本解读大门的钥匙。

(二)“思”是文本解读的核心

叶圣陶认为,教师要有独立的思考与见解,又能不断研究和实践,掌握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得到实在的益处。而文本解读的核心便在于教师对文本的思考——需要用自己的学识认知与生命体验对文本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从而帮助学生透过语言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我们知道,能选进教科书的文章,一般不会存在太多争议,大多主题鲜明,大意集中。所以读懂一篇文章大意并非难事,但是否人人都能读出一篇文章的深意就未必了。然而很多教师仍然问学生一些傻问题,这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就很难吊起学生的胃口,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有独立的思考与见解,便能够引导学生读到他们常常忽略的细节,或许他会发现原来语文的妙趣就躲在灯火阑珊处。譬如杨绛的《老王》中开篇提到“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提醒学生发现“他蹬,我坐”这简单的四个字影射了两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三)“解”是文本解读的密码

“解”以文本为基础,以个人经验和学识为依托,侧重于文本意义的辨析、评判以及潜在意义的发掘,要求读者有创造性的发挥。同一篇文本,一千个语文教师就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这并不是件值得烦恼的事。语文并不像理科一样,以追求统一的答案为宗旨,其最大魅力便在于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发散思维,丰富我们的生活。

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很多人对此不解,甚至很多老师也讲不清楚这样的一句话在这里究竟有何深意。于是,很多学生学习了这样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之后,只不过感觉又学习了一篇文言文而已。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好好解析一下这段文字,就会发现这是一幅多么动情的画面啊!首先,联系上下文发现这段文字明着写阁子,实则写的是曾经在这阁子中生活过的亡妻。其次,我们不能够忽略上句中所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我们可以带着学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作者在阁子中读书之时,妻子跑过来一会儿趴在作者旁边问东问西,一会儿趴在桌子上握著毛笔颤颤抖抖地学着写字,字迹还歪歪扭扭的。那么,在这两点的基础之上,我们似乎不难想象为何诸小妹追问阁子之事了,因为妻子曾经在归宁之时和诸小妹提及阁子及其中的快乐时光。而这曾经的欢乐时光又与今日物是人非相比映衬出此时的悲凉。因此,“解”常常是文本解读的终极密码。而“解”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得以养成,依赖于语文教师长期对阅读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关注,否则对于文本的解读只能流于表面,难以深入。

曹勇军认为,一个不能给学生好成绩的语文老师不是好老师,但是一个仅仅能够给学生好成绩的语文老师肯定不是好老师。而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正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语文学科因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依靠语文教师解读文本去完成。因而,在呼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亟待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核心文本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