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霞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目标,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监督力量不断充实,监督方式和手段不断改进,监督效能不断提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如何做好企业国资监督工作、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当前国企国资工作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笔者结合在国有企业的工作实践,尝试从国资国企工作全局出发,深入分析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系统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国资监督工作的方向和主要着力点,不断完善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国资监督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科学认识、深刻分析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是积极适应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企国资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督工作的基本前提。
(一)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和保值增值水平,国家从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管理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多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要与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相适应。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管理。不同类别企业拥有的资源、承担的责任和承受风险的能力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与分类管理相适应的监督目标、监督方式,探索实行分类监督与差异化监督。二是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国有企业继续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董事会建设,并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分类分层管理,这就要求监督工作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相融合,充分考虑董事会建设、职业经理人等工作实际。如在完善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对外部董事、实行市场化方式选聘的职业经理人违规决策或重大决策失误进行责任追究的路径、程序及标准等。三是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要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相适应。为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新一轮国企改革强调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既要防止在引进民营资本时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被鲸吞糟蹋,也要避免在参股民营企业时因尽职调查不充分、资产评估走过场导致国有资本“被忽悠”,切实加强有关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不能借改革之名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二)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对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为加快调整优化监管职能和方式,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国务院于2017年4月印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这既为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要适应简政放权的新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勇于自我革新,积极推动简政放权,一次性取消、下放、授权和移交43项监管事项。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要按照简政放权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创新监督手段、突出监督重点、建立协同机制等方式,增强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取消、下放、授权和移交的事项能够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二是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要适应改组组建“两类”公司的新要求。为了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国务院国资委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牵头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国有资本运营“两类”公司。如何按照《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要求,对“两类”公司进行有效監督,也是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要适应加大问责力度的新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加大问责力度也是调整优化监管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全完善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工作组织体系,及时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推动形成发现、调查、处理问题的监督工作闭环,也是一个需要结合实践不断探索的重要工作。
(三)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紧迫性对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企业国有资产体量巨大,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此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发生了一些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从目前情况看,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内部人控制、企业领导人员权力制约不够、违规经营投资造成资产损失、腐败案件时有发生等问题。随着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工作关系国企国资改革成败,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督工作,为国企国资改革保驾护航。
(四)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对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2016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把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定位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并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赋予了全新内涵和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批国企“老虎”接连落马,这些腐败案件的背后既反映了部分国有企业管党治党责任没有落实、党的建设淡化虚化,同时也折射出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缺少有效权力制衡和监督,对个人问题没有防患未然、防微杜渐,由一次次小的违规决策慢慢撕开了私欲的无底洞,放弃了对党性修养的坚守,大搞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等。以上种种,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改进监督方式、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协同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国有资产监督工作。
回顾以往40年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分析当前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坚持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制度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扎紧篱笆、守好仓门,既要守住前门,也要守住后门,窗户也不能跳进人来。”当前,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制度体系还不健全,一些基础性监督制度缺失,一些监督制度已不适应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的新情况,一些监督制度的操作性不强。在今后的监督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国有资产监督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力争用3—5年时间,制定发现、调查、处理问题等各方面的基础性监督制度,修订与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的新情况不适应的现行监督制度,印发一批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初步形成新时期国有资产监督制度体系。
(二)更加注重协同联合
当前企业国有资产監督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外部监督包括党和国家公共管理监督、出资人监督、社会监督等;党和国家公共管理监督主要包括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等三类监督。当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存在多头监督、重复监督、监督资源分散以及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客观要求构建全面覆盖协同配合的监督工作体系。同时鉴于一些重大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造成的后果也涉及到多个领域,单靠一个部门难以彻底解决,在今后的监督工作中,首先要清晰界定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各监督主体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整合监督力量,建立会商机制,实现监督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检查,增强监督工作合力,提高监督效能,建立高效顺畅的监督协同机制,以及重大违法违纪向司法机关移交机制,努力形成内外衔接、上下贯通的国有资产监督格局。
(三)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在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的全覆盖的基础上,未来一段时期,将集中监督资源,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的监督,对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于一些综合性的、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重点监督,提升整体监督效果。
(四)更加注重责任追究
在一段时期内,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损失时有发生,有些企业负责人没有得到及时追究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监督工作的实际成效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增设两个监督局,加强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着力打通监督链条上成果运用环节“最后一公里”,努力形成发现、调查、处理问题的监督工作闭环。从工作开展情况看,责任追究工作虽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对于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处于国企国资改革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责任追究的“利剑”作用,既有利于形成威慑常在、警钟长鸣的态势,又有利于通过严肃问责,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约束有效的经营投资责任体系,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力保障国企国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五)更加注重放管结合
依法加强监督和增强企业活力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需要把握的重要关系,增强企业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加强监督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影响面广、政策性强,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还比较复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牢牢把握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特点,实事求是、全面科学地开展监督工作,坚持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相结合、严格约束与正向激励相结合,在强化监督、严肃问责的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最大限度调动中央企业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在认识上“简单化”、在行动上“一刀切”。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