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伟
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大“放管服”力度,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历经多年改革,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反映出一些突出问题。笔者在赴天津、上海等多地调研时发现,不少地方审批制度改革虽然已经力度很大,但企业仍不满意;虽然一些好改的环节都改了,但涉及审批条件、标准、程序等实质性问题的“硬骨头”仍然存在。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迫切需要从根本上实现大的突破。2017年以来,笔者跟踪考察了湖北省黄石市的“先建后验”审批制度改革相关情况,并对改革成效进行了系统性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历经一年多改革实践,黄石市“先建后验”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效,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总结其经验做法,对全国审批制度改革,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开展类似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7年5月,黃石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模式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在开发区范围内开始启动“先建后验”改革试点,将项目建设中一些不必要的前置性审批程序,转化为事中事后监管,缩短审批时间、降低审批成本,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企业项目建设从原来的“先批后建”到“先建后验”,是审批制度的一个根本性变革。从改革评估结果看,“先建后验”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审批时间、审批环节、涉及部门、审批成本等都大幅减少,企业对此次改革的满意度高达89.46分(满分为100)。
(一)事前审批时间大幅缩短
试行“先建后验”承诺制以来,企业项目审批时间由平均79天,减少到6天,平均缩短90%以上,大大缩短了项目报建时间。定颖电子一期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审批时间缩短3—4个月。洪福新材料公司改革后比改革前审批时间至少缩短9个月。
(二)事前审批环节和涉及部门大幅减少
开发区工业项目的17个前置审批环节已经减少为“0.5+0.5”个环节(即用地预审的部分事项、合规性审查的部分事项),其余前置环节全部后置到项目开工建设后进行,涉及部门由原来的9个减少为2个。
(三)审批成本大幅下降
政府部门经营服务性收费基本取消,中介服务收费降低50%左右。部分审批事项改为政府统一服务,政府承担了部分原来由企业承担的审批费用;对试点项目实行行政服务“零收费”,企业原来所需缴纳的风险评估费、防雷设计技术审查费等7项服务性收费由开发区代缴,企业不再缴纳;部分审批事项改为企业承诺,也让企业减少了部分原来必须找第三方论证的费用。
(四)事中事后监管频次有较大幅度提高
改革前每个项目监管频次平均为10次,改革后监管频次增加到40次,进一步强化了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确保了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自始至终合法合规、达到技术标准。
(五)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提示指导频次大幅增加
从项目开始报建到验收,有关部门的提示与指导次数达到100余次,有力地防范了项目建设中因审批减少而遇到的障碍。
(一)建立前置审批清单,推动审批瘦身
为确保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开工建设,黄石市对项目建设的所有前置事项进行了系统梳理,只保留用地预审、合规性预审2项,以及企业注册、发改委备案2个手续。项目业主只需具备这4个条件,建设部门就核发施工通知单,项目就可以开工建设。其余前置事项都后置到项目开工后进行。
(二)建立政企承诺清单,实行风险共担
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双向承诺机制。企业方面,必须承诺项目建设及运营合法合规、确保安全,符合各领域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能留下任何“后遗症”。政府方面,在完善信用体系的基础上,只要企业做出诚信承诺,即可拿到“施工通知单”开工建设。承诺书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建立政府代缴清单,实施政府统一服务
由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对具有产业园区共性特点的规划环评、水土保持、矿产压覆、文物保护等7项实行统一评价评估,对房地产测绘费、建筑垃圾渣土处置费、场地地形图实测费等7项服务性收费实行代缴,企业不再单独进行评价评估及缴纳相应费用,中介服务性收费减少一半。
(四)建立包保服务清单,全程代办服务
在申报、建设、验收三个阶段,分别派出“一对一”服务专员,对建设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窗口统一受理,由专人负责,全程陪同,优先办理。实现“一窗受理、一口出证、一站式服务”的一对一全程跟踪、保姆式、管家式的VIP服务。
(五)建立项目验收清单,强化过程监管
从发放施工通知单起,就严格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对每个项目分门别类地开展全程监管。项目建成后实施城建、国土、规划、消防、环保、安监等部门“联合验收”,改变过去单部门各自验收的做法。联合验收“零容缺”,项目业主(企业)必须完成全部相关承诺事项,所有事项必须全部验收合格,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各项验收手续和证件。
(六)建立联合惩戒清单,规范诚信管理
一方面,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涉企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建立企业信用积分、诚信档案、“红黑榜”等制度,对不履行承诺的项目实行联合惩戒,倒逼企业守承诺、讲信用。另一方面,严格落实企业承诺制,精心制作《承诺书》和《一次性告知书》,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截至目前,尚未发生企业失信行为。
(一)“先建后验”改革不彻底,改革范围有待拓展
从改革内容上看,“先建后验”试点的目标是要达到项目建设无审批管理,但开发区试点仍保留了4项前置事项。从试点项目类型看,“先建后验”试点项目多是工业项目,且主要针对备案项目,对于核准类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并不涉及,试点项目类别有限。从区域范围看,目前承诺制试点主要集中在开发区范围内,如何推动全市域改革试点还有待探索。
(二)改革试点时间较短,改革效果有待系统性检验
黄石市自2017年5月底启动承诺制试点,到现在只有一年多时间,试点涉及项目只有几十个,几乎没有项目完整地走完从报建到建设再到后期运行的全过程。“先建后验”承诺制试点的整体流程再造是否合理,项目建成后是否会存在遗留问题,都有待在后期项目建设乃至运行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三)事中事后监管还要继续规范,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要加强
在与部分试点企业的交流中,有企业提出,在强化了一些部门监管责任之后,一些领域出现“任性检查”、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因此,不仅要加强对企业监管,还要加强对监管部门自身是否依法履职方面的監管。
(四)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尚不完善,对改革者缺乏有力的保障
调研发现,改革容错、纠错机制缺乏,改革推动者对深化改革产生不少顾虑。如何设置一个改革容错机制、纠错机制,给改革者一个兜底的保障机制,让改革者能放手改革、大胆改革、彻底改革,是下一步深化“先建后验”改革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五)改革事项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亟待更高层级授权
2017年初湖北省发文,支持各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5月,黄石市开始改革试点,但是从省级层面到市级层面,都未走完改革试点授权的程序。部分改革涉及国家法律法规的突破,亟需通过省级层面与国家层面有关部门沟通,取得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授权。
(一)进一步深化开发区改革试点,探索将审批事项减少为零
下一步改革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在条件不成熟时,主要是指社会信用体系、企业诚信信息体系、失信惩治措施等制度,以及环保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诚信社会建设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一是将供地方案审批与建设用地(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2项审批合并为1项:建设用地(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二是暂时保留建设用地(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证核发2项审批;三是划分环保功能区,明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的区域,在该区域内暂时保留审批,在区域外则按照企业承诺制管理;四是取消其余14项审批,改为企业承诺制管理。第二步,在条件成熟之后,逐步取消暂时保留的审批事项,改为按照企业承诺制管理。
(二)进一步将改革试点率先扩大到省级开发区,强化改革成果应用
目前,黄石市“先建后验”改革试点是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范围开展。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改革试验方式,可以首先在省级开发区扩大改革试点,进一步总结改革经验后,再积极稳妥地将“先建后验”扩大到全市域范围。一是按照省级开发区规划定位要求,由政府提前统一做好区域的土地整理、道路建设、水电气热、文物、水利、气象等有区域共性特征的事项,将39项审批中可以由政府统一、提前办理的事项事先办完。二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剩余审批事项的简化、审批流程的优化,大大减轻企业审批负担。三是在将改革试点扩大到省级开发区,并取得更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先建后验”在全市域推广。
(三)进一步拓展改革内容,探索推动全流程审批改革
在初步构建起“先建后验”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报建阶段企业所需准备的各种材料进行完善和改革,对承诺制管理的流程进行完善。例如,凡企业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编制的,审批部门不需另行委托中介机构组织评审,建议取消图审机构对施工图纸的审查,由其编制机构依法对其终身负责。
(四)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有效透明的协同监管机制
一是对项目建设中的重点环节、监管要点、监管标准进行逐项梳理,构建与承诺制相匹配的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规范达标,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出问题。二是规范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制定严格的监管程序、标准,督促监管部门依法监管,避免一些企业提出的监管问题。三是构建有效透明的协同监管机制,探索运用多种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是健全“互联网+监管”模式,用足用好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
(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配套措施,规范和优化政府服务
一是规范完善政策性条件体系。制定完善可承诺事项的准入标准、政府统一服务事项的各类评估报告、确需保留审批事项的流程和要求等政策性条件。二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靠前服务机制。在目前已建立企业项目代办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项目报建指导服务机制,让靠前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加强双向信用约束体系建设。整合湖北省、黄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和“红黑名单”制度,强化对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守信践诺的约束作用。四是建立完善改革评估和纠错机制。建立改革信息反馈机制,强化改革效果评估,定期跟踪评估改革进展,及时调整改革措施。
(一)改革要敢于触碰“硬骨头”
从各地调研情况看,目前各地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虽然点多面广,但改革深度仍然不够,好改的环节都改了,但是涉及实质性问题的“硬骨头”仍然没有改,申请人最为关心的行政审批标准、条件、程序上的简化还刚刚起步,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黄石市的“先建后验”改革应该是啃“硬骨头”的很好例子,通过分析每一项审批事项的特点,逐项研究取消或下放的具体措施,实质性地将事前审批事项减少到几乎为零。因此,建议在推动各地改革试点时,应借鉴黄石“先建后验”的好做法,着重瞄准前期审批制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勇于啃“硬骨头”,敢于打攻坚战。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逐项研究每项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审批标准、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大刀阔斧地将一些没有必要放在事前的审批事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质性地简化行政审批,缩短企业审批时间。
(二)改革要重点突破“肠梗阻”
从各地调研情况看,很多地方审批制度改革遇到“肠梗阻”难以深入,部门利益成为阻碍改革的根本原因,一些部门往往以法律不允许为借口,就将一个好的改革措施“消灭”于无形。黄石市的“先建后验”改革,在完善信用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承诺合法合规,允许企业先开工建设,将原本前置的审批事项,后置到开工建设后、联合验收前。通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始终合法合规。这种做法实际上有效削弱了法律障碍、部门利益这两个阻碍改革的“肠梗阻”。因此,建议在推动各地改革试点时,一方面,应借鉴黄石“先建后验”好做法,对于一些暂时没有条件突破的旧法律条文,要鼓励、授权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削弱旧制度对项目审批造成的阻碍。另一方面,应从国家层面,加大协调力度,下决心打破部门利益对改革的关键性制约,加快修订有关法律条文,减少来自法律层面的阻力与障碍。
(三)改革要下大力气“做前期”
黄石市“先建后验”改革之所以取得较好成效,与市各部门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密切相关。企业项目入驻开发区的时候,土地、规划、道路等基础设施、文物、水利等各领域审批事项已经“提前”由有关政府部门办理完成,企业项目只需要再办理剩余的有关审批手续,审批事项得到大幅削减。因此,建议在推动各地改革试点时,可以借鉴黄石市这一做法,首先精密规划城市每个区域的发展定位、土地性质,然后按照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等不同区域的不同规划要求,分别由政府提前统一做好区域的土地整理、道路建设、水电气热、文物、水利、气象等有区域共性特征的事项。企业项目入驻后,只需办理其他非区域共性的事项即可,这将大大减轻企业审批负担,有效提高审批效率。
(四)改革要特别注重“夯基础”
“先建后验”改革必须依靠两个最关键的基础工作作为支撑,一是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政府统一服务。黄石市“先建后验”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夯实了这两个重要基础。因此,建议在推动各地改革试点时,可以借鉴黄石市这一做法,一方面,在构建并完善企业承诺制的同时,加快推进国家、地方各层面的信用体系建设,搭建涉企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制度,夯实企业承诺制的制度基础。特别是要建立信用“红榜”,对诚实守信的企业,优先办理相关手续。让守信与失信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督促企业信守承诺。另一方面,将审批改为政府统一服务的同时,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增强政府靠前服务能力。
从黄石市“先建后验”改革试點情况看,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仍然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改革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的动力还能进一步增强,推动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改革就要改彻底,放权就要放到位!“改彻底”,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改革那些好改的环节,还必须瞄准那些最难改的关键环节。“放到位”,就必须克服部门本位主义,大刀阔斧、一放到底、立竿见影,“法无禁止皆可为”。除了合法合规方面的一些关键环节必须审核外,其余的微观市场行为必须彻底交权给市场主体。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