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关平
(宜宾市妇幼保健院骨科,四川宜宾 644000)
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作为一种创伤外科骨折,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导致生活质量低下,致力于尽快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临床上多开展手术治疗[1]。但是不同手术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为促进骨折尽快愈合选择科学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交锁髓内钉固定凭借一系列优点在临床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如固定可靠、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创面小和预后恢复快等,现为了明确该术式的治疗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专门进行分组研究,详情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男68例、女32例。分组时根据入院时的数字编号 ,每组50例,患者最大年龄79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4.28±9.49)岁;受伤原因:车祸伤、重物砸伤、高空坠落伤等;将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与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患者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上签字确认;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经钢板内固定法治疗。(1)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麻醉方式,即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开放性骨折伤口进行彻底清创,清除坏死和血运差的组织至健康组织。(2)将常规消毒工作做好,切口位置的选择以骨折为中心,依次将各层切开,以此将骨折端充分显露出来,将骨折间的软组织清除干净并对骨膜进行剥离,尽可能少的剥离,骨折完成复位后做好临时固定工作,使用合适的钢板并根据情况弯折,保证钢板与骨具有良好的贴附性,然后完成钢板的放置,关于钻孔操作需要在骨折线两端合适位置开展,拧入数量、长度合适的螺钉,对稳定型骨折骨折端进行加压操作,以此有助于骨折复位;针对合并神经与血管损伤的患者,需要开展修复血管神经吻合术[2]。
1.2.2 观察组 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法治疗。麻醉方式、清创与常规消毒操作同上。(1)治疗股骨骨折:取患者仰卧位,如满意骨折闭合复位效果,则开展闭合复位内固定;反之,则需要行小切口切开复位,通过依次切开各层的方式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尽可能少地对骨膜进行剥离,全面清除骨折间的软组织,将骨折复位与临时固定工作依次做好。切口位置选择在大粗隆顶点近端,切开各层后显示出大粗隆,在大粗隆顶点位置选择开口位置,插入导针后经透视确认其位置正确与否,然后在导针的引导下开展扩髓操作,其直径要比髓内钉直径大1 mm,将髓内钉置入其中,对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情况进行透视,确保髓内钉具有正确的位置,然后将2枚锁钉在骨折远端置入,髓内钉加压骨折端是否倒提需要按照骨折粉碎情况,再将2枚锁钉置入骨折近端,术后做好透视工作[3]。(2)治疗胫骨骨折:取仰卧位,在满意骨折闭合复位的情况下开展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反之则进行小切口切开复位治疗,根据胫骨骨折部位行前外侧小切口,将各层切口后将骨折断端充分显露出来,骨膜剥离尽量少做或不做,完成复位操作后进行临床固定。进行90°屈膝,选择膝前髌骨下缘和胫骨结节间正中行一切口,将髌韧带显露出来,并将其纵行劈开,胫骨平台前缘显露出来后,在胫骨平台下斜坡处顺髓腔方向通过尖锥开口,对胫骨进行扩髓或不扩髓操作,保证其直径比髓内钉直径大1 mm,在其中放置合适的髓内钉,先后在骨折远端、近端各置入两枚锁钉[4]。术后外固定不需要进行,只需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3 术后处理 术后为有效预防感染,连续使用3~7 d的抗生素,按照患肢实际肿胀情况适当地给予脱水药物和患肢抬高治疗。术后24 h后可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两周后扶双拐可以进行无负重行走,4周后单拐负重行走,3个月后可以弃拐行走。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粉碎性与多发骨折、体弱患者,关于下床负重时间需要按照自身病情的实际恢复情况来确定[5]。
认真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观察。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105 min,平均手术时间(72.16±1.25) min, 对照组手术时间在 73~135 min 之间,平均时间为(89.8±7.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n(%)]
观察组骨性愈合率高达88.00%,对照组仅为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2。
在全身骨折中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通常占有很大的比重,因内固定方式与切开复位不当,极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骨外露、骨不连和切口感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预后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为致力于帮助尽早恢复关节功能,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在该次研究中,相比较于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经交锁髓内钉治疗后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骨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交锁髓内钉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便于骨折愈合,有助于提高预后效果,便于及早恢复关节功能,与钢板内固定法相比,优势如下。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的比较[n(%)]
(1)中央内夹板式固定,是一种轴心固定,能够有效地分散受损骨和髓内钉间的应力,且髓内钉负荷不大,能够减少疲劳骨折。(2)关于骨折近端的软组织和骨膜不剥离或很少剥离,以此可以将骨膜的完整性、连续性充分地保持下来,骨折断端的血液循环可以得到有效保持,对于骨折愈合十分有利[6]。(3)经弹性应力可以保证髓内钉接触软组织,有助于强度与弹性的保持,骨折愈合的生理应力可以得到有效满足,进而为骨折愈合与骨痂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局部供血障碍也能够得到有效避免,从而能够减少不良反应。(4)先近端固定、后远端固定的方式,可以保持主钉和远近钉结构的稳定性,促使骨干保持一提,避免髓钉变形;同时,髓内钉有助于肢体长度的保持,其所具备的良好抗压缩性与抗旋转性,能够帮助患者及早开展负重训练。针对不满意复位效果的患者,通过切口切开处理,以此有助于损伤的减少,有效预防感染,且便于扩髓和移位骨片回归原位,预防远端旋转移位,从而能够极大地提升安全性[7]。
综上所述,采用交锁髓内钉对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