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 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2019-06-20 08:45陈俊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头高龄

陈俊刚

(河南省信阳淮河骨科医院骨一病区,河南信阳 464000)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现象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发生骨粗隆间骨折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以往临床中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常采取动力髋螺钉以及髓内钉治疗方案,此两种方案虽可取得一定疗效,然而存在螺钉切割、骨内翻以及骨不连等相关并发症。近年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开始广泛应用,该术式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有报道指出[1],股骨近端防旋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可实现术中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该次研究自2017年1月—2018年8月将着重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及PFNA内固定术两种术式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诊治的8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回顾分析对象,利用数字法来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 70~91 岁,年龄均值(80.4±0.2)岁;Evans骨折分型:Ⅲ型患者19例,Ⅳ型患者23例;病程1~21 d,病程均值(6.2±0.4)d。对照组:包括患者 42例,男性 22例,女性 20例;年龄范围 70~90岁,年龄均值(80.3±0.3)岁;Evans骨折分型:Ⅲ型患者21例,Ⅳ型患者21例;病程 1~20 d,病程均值(6.3±0.3)d。两组研究对象上述线性资料组间比较均衡度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术中保持仰卧位,于牵引床上首先实施牵引复位,于C臂X线透视辅助下详细观察患者骨折部位,并于大粗隆顶点处4 cm处做一手术切口,由大粗隆顶点处进针,并顺导针实施髓扩张。选择长度适宜的PFNA髓内钉并将其旋入,结合具体情况调整髓内钉的插入深度,之后需要连接侧方导向器,将股骨颈内倒针由套筒插入到股骨头关节面下方大约6~10 mm处,对臂X线机的透视位置进行调整,通过侧向瞄准干将长度适宜螺旋刀片置入其中,在放置时保持顺时针方向,同时保障处于解锁状态。锁定螺旋刀片,维持螺旋刀片处于患者股骨颈部中下侧,完成后将远端螺钉旋入并进行锁定。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进行治疗,手术中患者保持侧卧位,于髋关节的后外侧做一手术切口,对关节囊进行切开,充分暴露其骨折处以及股骨头。同时需保留大粗隆骨以及小粗隆骨,小粗隆骨的骨折块进行复位,并以钢丝环行结扎,于股骨小粗隆上方1.5 cm处实施截骨,将大粗隆骨以及小粗隆骨完全保留,同时对头颈进行切除,详细测量头直径,并以扩髓器依据由小到大的基本顺序进行髓内扩张,以骨水泥型针对人工股骨头实施加长,同时依据患者髓腔和个体股骨头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人工假体,骨水泥适量注入到髓腔,完成后可插入人工股骨头插柄,之后对骨块实施加压及固定,直至骨水泥凝固。

1.3 评估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中用时、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离地活动时间。(2)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依据Harri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据此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为显效:即手术后患者恢复状况良好,同时Harris评分超过90分;有效:即患者手术后能够借助辅助器进行离床活动,同时Harris评分达到70~90分;无效:即患者无法进行活动,且Harris评分未达到70分。(3)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以及消化道应激溃疡等。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中用时和手术后离地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组别 手术中用时(min)手术中出血量(mL)手术后离地活动时间(d)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52.42±3.17 73.64±5.98 5.915 0.000 112.36±14.52 195.64±16.75 5.358 0.000 10.21±3.17 16.34±5.93 6.417 0.000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42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显效者21例,治疗有效者20例,治疗无效者1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同期对照组42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显效者14例,治疗有效者24例,治疗无效者4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1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情况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38%;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例,发生消化道应激溃疡者2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1.9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中针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总体治疗方案已初步达成共识,即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及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确保患者能够较短时间内恢复临床活动,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一步降低此类患者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DHS内固定手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然而患者股骨头颈部螺钉在术后切割情况以及髋内翻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针对高龄骨折患者,此类患者手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是治疗成功以及确保患者手术后较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2-3]。近年来临床中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更倾向于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来治疗,虽然该术士也具有创伤性较大和出血量较多等一系列情况,而通过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确保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高龄骨折患者中也可使用,对于实现患者术后及早离床活动具有重要意义[4-5]。

研究中指出[6],应用加压活动鹅头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可取得满意效果。应用DHS手术具备良好的钉板结构,可发挥尽力地固定功能,同时又具有活动加压效果,针对稳定性以及轻度骨质疏松者可取得一定疗效。然而针对存在严重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手术后的螺钉切割仍然不可避免,并且无法实现患者手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并且在手术远期可能发生螺钉松动、断钉和移位等不良情况,有可能诱发髋内翻畸形。从理论上来看髓内固定系统与人体生物力学结构更加相符,适宜作为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内固定物,而PFNA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全新内固定设备,该手术方案具有操作便捷、术中切口小和出血量少等一系列优势,通过应用螺旋刀片可发挥防旋功能,同时可避免骨量丢失,具有显著的力学稳定性。通过该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同时在手术用时和手术之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这提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可优先考虑运用PFNA内固定术。针对稳定性骨折患者,也可选择DHS手术。然而针对高龄骨折患者由于其骨质疏松情况较为严重,此时则可优先考虑PFNA内固定手术,以确保患者手术后能够及早进行离床活动,降低由于长期卧床而引发的相关并发症。

加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是对患者临床疗效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该次研究中,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主要有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消化道应激溃疡等,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较高,容易诱发肺栓塞引起患者死亡。因此针对高龄手术患者,术后需进行有效的预防性治疗,严格避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采取抗凝治疗,同时鼓励患者手术后及早进行离床活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速度加快,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上所述,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头高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