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调查分析

2019-06-20 08:45陈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肢体下肢常规

陈田

(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100)

下肢骨折在临床上属于骨科疾病,其原因与社会生活的改变、交通便利等有一定的关系,症状主要是肢体功能损伤,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下肢骨折的恢复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由于时间较长,往往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产生不良的治疗情绪,甚至是抵触康复治疗,损伤患者的身心健康。早期运动康复治疗是在患者治疗后及早根据患者的肢体状况制该详细的康复计划,使患者严格按照康复计划执行,家属陪伴在侧给患者鼓励与支持,使患者心理状态恢复稳定,进而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该次主要对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8例下肢骨折患者展开早期运动康复治疗,以下是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下肢骨折患者为98例,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的是常规组,其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20例,年龄在20~72 岁,平均年龄为(35.6±2.9)岁,骨折部位:18 例为踝关节骨折、13例为跟骨骨折、8例为髌骨骨折、8例为胫腓骨骨折、2例为股骨骨折;采取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的是康复组,其中男性有27例,女性有22例,年龄在 22~75 岁,平均年龄为(35.9±3.2)岁,骨折部位:19例为踝关节骨折、15例为跟骨骨折、8例为髌骨骨折、6例为胫腓骨骨折、1例为股骨骨折。纳入标准:经手术及病理诊断均为下肢骨折,告知患者病情以及治疗方式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手术耐受性较低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常规组与康复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分析。

1.2 方法

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的是常规组,告知患者病情详情,术后14 d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运动训练,按时服用药物等。

采取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的是康复组,术后3 d,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包括(1)主动运动训练:若患者关节、肢体固定妥善后,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收缩拉伸训练,要求锻炼强度从小至大,训练速度从小至大,训练以患者可以忍受为度。若下肢固定欠佳,医师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抗阻力训练,也是以患者忍受程度为主,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医师指导患者下肢关节训练,采用平衡牵引的方式,每个关节训练20次,要求力度均匀,速度适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医师要叮嘱患者适度锻炼,切不可操之过急,造成再次损伤的发生,增加病情。医师告知患者不可长期卧床休息,并告知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可带来的不良反应,给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健康教育的好处,并最大程度上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指导。医师需要对患者的运动康复情况进行观察,鼓励患者坐立训练,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康复训练中的意外事件,若是康复训练存在差错或者失误,需要及时给予纠正与有效治疗。若是下肢康复锻炼可进行负重训练,给患者适当增加负重练习。早期运动康复治疗中,医师首先给患者进行适当的患肢抬高训练、下肢伸直训练,直至患者可独立行走,要求锻炼时间为15 min/d。(2)被动运动训练:医师按照患者骨折以及肌肉损伤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按摩与针灸治疗,同时给予被动运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3)心理教育:医护人员在康复治疗之前给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若患者为轻度骨折,告知患者病情状况,康复治疗时间以及效果,使患者放松心情,积极接受康复治疗,若患者为重度骨折,告知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康复时间以及康复效果,并给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运动动作示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工作,进而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医护人员指导家属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避开患者的敏感话题,给患者鼓励与支持,使患者的康复运动信心增强。

1.3 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的情况。生活质量的评价量表是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1],涉及社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情感功能、心理状态以及运动功能等,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肢体功能康复采用自制的康复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下肢行走能力、行走时间、行走次数等,总分为50分,平凡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表示为()或者百分率,分别给予t检验或者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康复组患者下床行走时间、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组别 下床行走时间(d)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分)肢体功能康复(分)康复组(n=49)常规组(n=49)t值P值29.62±1.51 54.23±1.59 16.024<0.05 116.05±8.41 86.13±5.22 8.417<0.05 96.51±2.18 78.52±2.54 11.325<0.05 47.35±0.18 35.61±0.24 9.335<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康复组患者并发症有内固定松动的1例,骨折移位2例,肌腱损伤1例,发生率为8.16%,常规组患者并发症有内固定松动的6例,骨折移位的5例,肌腱损伤的8例,发生率为38.76%,康复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致伤原因较多,有交通意外事故、运动训练意外以及高空坠落等,常见于青少年与老年人,该病症状主要是严重损伤其肢体功能。临床上按照骨折部位的不同将下肢骨折分成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股骨骨折、髌骨骨折以及胫腓骨骨折等,骨折部位的不同,其治疗方式会有所不同,需要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式,便于患者骨折的愈合。临床上最常采用内外固定方式治疗下肢骨折,治疗中选用钢板,长期治疗会挤压其患肢[2],甚至是对骨折断面造成严重损伤,丧失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常规康复治疗方式是指导患者长期卧床休养,但是研究发现,长期卧床休养会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使患者骨内矿物质大量流失,可造成骨质疏松、肌腱损伤等并发症,使患者的痛苦显著性增加。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可将骨内矿物质的吸收作用显著性增强,有助于骨的生长发育,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便减轻患者的痛苦。下肢因走路和负重,需要高度的稳定性。两下肢应等长,若长度相差2 cm以上,就会影响走路,相差越大,影响越严重。因此,在治疗下肢骨折时应注意以下特点:对复位的要求要高,轴线对位力争接近正常。因为成角畸形越大,对关节活动,承重力线和肢体长度影响越大;固定时间较长,待骨愈合牢固后才开始负重,防止因过早负重发生畸形和再次骨折;因股部肌肉较发达,收缩力强,股骨骨折在手法整复后,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不易维持对位[3],需要持续牵引治疗。该文中对该院收治的98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下床行走时间、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并发症有内固定松动的1例,骨折移位2例,肌腱损伤1例,发生率为8.16%,常规组患者并发症有内固定松动的6例,骨折移位的5例,肌腱损伤的8例,发生率为38.76%,康复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早期运动康复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对其关节活动度可明显扩大,及早使患者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临床康复中应用早期运动康复治疗有显著性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及早下床行走,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大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猜你喜欢
肢体下肢常规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别受限于常规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