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肌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6-20 01:27何淼红徐吉芬姚兵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何淼红 徐吉芬 姚兵明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州 510800)

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致使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该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脑梗死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水平仍较高,其中偏瘫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后遗症[2]。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肌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观察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56±3.85)岁;左侧偏瘫38例,右侧偏瘫37例。对照组男39例,女 36例;年龄 44~75岁,平均年龄(60.02±3.75)岁;左侧偏瘫40例,右侧偏瘫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3]: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经CT或MRI头颅成像等检查确诊;肌力等级≤Ⅳ级;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者;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康复训练疗法。(1)急性期:护理人员每天为患者翻身、拍背,并维持健侧卧位,2~3 h/次;对于卧床患者可协助其进行肢体被动训练,运动时告知患者活动部位、方向,缓慢进行,并进行基础康复训练,如床上移动、坐起等。(2)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训练、站立训练、转移动作训练等,鼓励患者进行自主训练;进行洗漱、穿衣、步行、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锻炼,以患者不出现疲劳、疼痛为宜。(3)后遗症期:着重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锻炼,主要内容包括上下楼梯、平地行走等,2次/d,20~30 min/次。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治疗。(1)急性期: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等;上肢取少泽、外关、曲池、合谷等;下肢取复溜、太溪、太冲等。(2)恢复期: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等;上肢取手三里、极泉、少海、曲池等;下肢取足三里、涌泉、学海、丰隆等。(3)后遗症期: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等;上肢取外关、合谷、曲池、极泉等;下肢取委中、血海、涌泉等。20~30 min/次,1 次 /d,5 d/周。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4]。(2)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共10个项目,内容涉及进食、活动、洗澡、大小便等方面,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3)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情绪角色、躯体健康、社会职能、生命活力五个方面,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MA及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FMA及MBI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FMA及MBI评分比较(分s)

MBI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FMA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75 75 t P 59.68±4.46 60.02±4.38 0.471 0.642 70.56±5.12 80.26±7.02 9.668 0.002 60.87±5.26 60.68±5.19 0.223 0.824 70.69±5.86 82.26±6.95 11.022 0.00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生命活力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生理功能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情绪角色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躯体健康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社会职能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75 75 t P 56.86±3.56 55.98±3.65 1.495 0.142 71.26±5.20 79.65±6.98 8.348 0.001 55.86±3.71 56.02±3.65 0.266 0.792 69.99±6.02 80.02±7.86 8.774 0.003 55.86±3.45 55.82±3.51 0.070 0.942 70.62±6.02 79.03±8.02 8.342 0.003 55.65±3.68 56.59±3.71 1.558 0.123 75.22±6.21 82.02±8.98 5.394 0.004 57.65±3.84 56.98±3.91 1.059 0.294 75.21±5.98 83.65±9.56 6.482 0.003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偏瘫多与情绪激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导致大脑局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致使神经元细胞损坏、坏死有关[6~7]。因患者发病后锥体束严重受损,致使中枢性瘫痪,导致机体运动、感觉功能发生障碍,患者可出现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不能运动等现象,治疗多以缓解脑血肿、抑制血小板凝结及恢复梗死区域血供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配合进行基础康复训练[8]。康复锻炼是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及综合功能,利用器械或自身力量进行主动或被动练习,以缓解患者肢体功能。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抑制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发展,可预防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促使脑功能重建,改善大脑功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大脑新陈代谢,提高机体代偿功能,预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9]。

中医认为,脑梗死后偏瘫属“偏枯、偏废”等范畴,与静脉瘀滞等原因有关,导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针灸有疏通血气、滋养肝肾、醒脑开窍、舒筋活络之效,能促使患者机体运动功能恢复。此外,现代研究认为,针灸可缓解大脑血液循环,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神经功能,从而促进肢体运动中枢功能恢复;同时可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恢复其感觉传导通路,进而改善肢体肌肉肌张力,使再生神经协调性得到提高,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还可刺激大脑皮质层,从而重建肢体运动中枢,促使肢体运动功能转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