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海洋牧场发展需求及布局策略研究

2019-06-20 07:38:12席小慧尤广然吴英超赵东洋
渔业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庄河市牧场渔业

席小慧,尤广然,吴英超,刘 明,赵东洋

(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市海域海岛开发与保护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

海洋牧场是指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1]。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2-5],已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及沿海地区增殖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海域生态环境和实现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6-8]。

合理选划和科学布局海洋牧场空间区域是保障海洋牧场建设安全有效的前提,对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和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至关重要,对推动海洋渔业产业布局优化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是意义深远。我国沿海多个行政区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和类型,对科学指导地区海洋牧场建设和渔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大连庄河市为例,分析海洋牧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础条件,从空间、环境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发为海洋牧场布局提供了思路,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庄河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海洋牧场布局与建设的基本原则

参考诸多文献[1-5]中对海洋牧场的研究,笔者认为海洋牧场布局与建设大体包括以下三项原则。

1)依法依规,绿色发展

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海洋功能区划、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及用海规划紧密衔接,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蓝色经济产业为主导,推进海洋牧场产业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海洋、和谐海洋和安全海洋。

2)尊重自然,尊重实际

立足区域海域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充分结合渔业产业发展和养殖用海分布实际现状,明确海洋牧场的功能定位与建设内容,科学布局人工鱼礁、底播增殖、设施养殖、围海养殖等各种建设类型。

3)统筹兼顾,生态优先

统筹考虑海洋牧场的海洋水产品产出、休闲渔业发展、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等各种功能,确保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的生态合理性优于经济合理性,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海洋渔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 庄河发展海洋牧场的基础条件

庄河市是国家重点渔业区、大连市和辽宁省确定的现代渔业和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从区位环境、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来看,均是发展增殖型和休闲型海洋牧场的良好场所。

2.1 区位环境

庄河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北黄海地区开发开放的前沿,横跨东北经济区和黄渤海两大经济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开发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一核、一轴、两翼”的黄海翼。所属区域位置优越,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可作为联系大连地区其他城市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枢纽站。

2.2 自然资源

庄河市海岸绵延曲折,滩涂宽阔,拥有93个岛礁[9]和6个海湾,海水水温适宜,水质肥沃,初级生产力较高;海域内拥有渔业资源种类近百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40余种,如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魁蚶、菲律宾蛤仔、长牡蛎等。对庄河市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站位的水质各项因子基本上符合一类标准,沉积物各项因子基本上符合一类标准,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浮游动植物种类丰富,叶绿素a和无机氮含量均较高,水体营养条件较好,底栖生物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均处较高水平。

2.3 海底环境

对庄河市石城岛南部(A区)和大王家岛南部(B区)两个重点海域开展的海底地形测量结果显示,两个区域海底地形较为平坦,A区海底标高为-9~-7 m,最大高差2 m;B区海底标高为-25.9~-24.3 m,最大高差1.6 m;对10个站位进行底质取样与样品判定的结果显示,庄河市西、中部海底底质为泥质土,适宜开展菲律宾蛤仔等品种的养殖,东部区域海底底质为沙质土,适宜开展虾夷扇贝等品种的养殖(图1和图2)。

2.4 产业基础

海洋渔业是庄河市传统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稳固。根据《辽宁省海洋渔业统计年鉴》,2016年全市实现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约213亿元,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经济均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同时,海水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总体实现稳步增长,2016年较2014年增长率达8%以上。王家岛海域富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石城岛海域上品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区名录中,对于庄河市海洋牧场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图3)。

3 庄河海洋牧场建设的主要需求

3.1 发展空间拓展需求

庄河市海水养殖类型包括底播养殖、围海养殖、滩涂养殖和浮筏养殖,分布上呈现出近岸和西部海域密度高、远海和中东部海域密度低的特点(图4)。尤其是青堆子湾和石城岛周边海域的养殖密度状况堪忧,剩余的实际可养空间十分有限,生态环境压力较大;东部海域有很大面积虽然已经确权为底播养殖,但尚未有养殖活动,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积极拓展海水养殖空间成为庄河海洋牧场建设的主要需求之一。

3.2 生态环境改善需求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给海洋生物自身及其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养殖过程中滥用化学农药和抗生素、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局部区域超密度养殖等不合理的养殖方式,极易造成海水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恶化而爆发养殖灾害,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使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海洋牧场每一个环节都基于海洋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生态优先为首要理念,是修复庄河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3.3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需求

庄河市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和产业结构层次低,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的第一产业长期在海洋经济中占较大比重,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海洋渔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海洋牧场布局,可依托陆域配套相对完善的渔港码头和海岛自然与人文景观,打造“陆、岛、海上观光与垂钓”为特色的休闲渔业区域,推动实现以渔业为主导的一元产业结构向二元、多元化产业共荣的结构升级[1],优化庄河市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引领庄河市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4 庄河海洋牧场布局策略

4.1 疏密策略

如上所述,庄河市青堆子湾近岸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修建了养殖围堰,仅剩地窨河、湖里河和英那河入海处未被开发,实际可用空间非常有限。石城岛周边海域聚集了大量底播养殖和部分筏式养殖,养殖密度非常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海洋牧场建设中,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应当通过管控、统一协调的方式适度降低该区域的养殖密度。对青堆子湾等开发强度较大的区域,不允许再修建新的养殖堤坝,不允许违法占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提倡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生态模式。对石城岛周边海域应通过宏观调控有计划地逐渐缩减现有浮筏养殖规模,使之处于养殖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同时采取底质改良、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鱼礁等技术,恢复和增加生物多样性,逐步改善区域海洋生态环境。

4.2 东移策略

庄河市中东部海域养殖用海密度较低,有很大部分面积虽已审批为底播养殖,但一直未被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且中东部海域水质较好,水深25 m左右,十分适宜开展深水网箱养殖。在海洋牧场建设中,为缓解近岸和海岛周边的养殖压力,养殖空间应当向条件优越的中东部区域和深水区域转移,实现庄河市海洋渔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和向深海不断挺近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虾夷扇贝等海珍品的底播增养殖,但要注意控制底播密度。也可借鉴国内外深水网箱养殖发展的经验[10-14],通过试验开发出适宜当地海洋环境的网箱结构,探索牙鲆、花鲈、黄条鰤、红鳍东方鲀等鱼类的养殖技术,改善区域内养殖品种单一的现状。

4.3 统筹陆海策略

为推进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庄河市海洋牧场布局时应遵循陆海统筹的原则,通过实施陆海联动推进海洋牧场健康持续发展。陆域依托青堆子渔港、大郑镇渔港和庄河渔港等港口资源,选择黑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青堆子湾布局建设养殖加工基地。海域积极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生态修复作用和渔业生物资源恢复作用[15-17],开发垂钓、亲海、捕捞、观光、美食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与周边的石城岛、海王九岛和大王家岛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庄河市休闲渔业特色,提升旅游品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渔业经济快速发展。

5 结论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海洋牧场产业是一项大型综合性产业,需要长期发展过程。庄河市海洋牧场建设将对大连市乃至辽宁省渔场修复和渔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庄河市牧场渔业
海上牧场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28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世界农药(2019年4期)2019-12-30 06:25:06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问题研究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02
辽宁省庄河市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探析
完善农机监理工作?护航现代农业发展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中国水产(2017年2期)2017-02-25 07:56:08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叮当牧场
Gift Horse
休闲采摘乐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