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摘 要】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基于地理的这个特点,老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透过生活看到本质,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地理知识基础。本文就国内地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地理教学生活化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为地理教学工作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114-01
一、国内地理教学现状
高考地理被划分为文科专业,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背诵知识点就能得分,但实际上,地理是综合类学科,包含其他学科知识。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教学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同时,由于课时不充足,在教学和复习中过度依赖课本的现象明显,拓展不够生活化。学生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情境的设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能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设定,就会造成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下降。中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比较差,会受到兴趣的影响。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将生活帶入课堂中去,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衣着相貌来辨别民族,这样既可以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知识,也能够将知识结构变得更加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地理教学生活化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使本来枯燥无味、充满理论知识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提升[1]。
三、贴近生活,发展学生的地理探究思维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地理教材中的知识,不是将生活现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将生活现象进行概括,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要求,从中加入一些生活现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得出问题答案,使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身份得到充分的展现,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思维。
四、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一)创建生活化情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的课程必须从教材出发,与生活相结合,将学生的问题都带到学习情境中去,让死板的教材变成生动的情景,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发挥自主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成绩[2]。如对于锋面的讲解,由于抽象难以直观理解,老师可以打个生活中的比方,如打篮球的时候,一个瘦子后卫撞上胖大的中锋,由于二者体重差异一般比较大,受力不同,瘦的容易被撞回去或者摔倒。同样原理,由于冷暖气团重量也不一样,二者相遇的时候,轻的暖气团就容易上移,形成倾斜的锋面。
(二)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而教师的“教”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不能总是依靠教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来进行课堂内容的补充。如教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设问:为什么朝霞、晚霞呈现桔红色?(近地面大气中尘埃多,颗粒较大,散射能力强,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难被散射。)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为停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将这样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关注时事新闻,适时更新教学素材
教学要紧密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与时俱进。这样就才能尽量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国家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2019年南方多雨雪,而北方比较干燥,通过这些现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其原理,达到学以
致用。
五、总结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要贴近现实,教师要将生活现象和地理知识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对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进行精心的设计,努力做到新课改中要求的将课程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与此同时,通过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初中地理老师应当找到更加适合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崔春.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6).
[2]张东霞.浅析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