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爽 邓 怡 邹崇飞 杨 阳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云南省昆明市 650106,电子邮箱:yuzhshuang@163.com)
双颌前突在正畸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唇部相对前凸,颏部相对后缩,侧貌美观性较差,患者常因自觉嘴凸,欲改善其面容而就诊[1]。研究发现采用拔牙矫正治疗双颌前突,治疗后获得相对柔和、直立的面容[2]。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影响,对面容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正畸医生面临一个考验:既要了解美貌人群的特性,同时也要明确正畸治疗可以解决双颌前突的程度以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让患者有一个正确的心理预期,从而获得医患均满意的治疗结果。有学者对成年女性双颌前突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进行了研究[3-4],也有美貌人群侧貌软组织的相关研究报道[5],但目前尚无关于双颌前突矫治后人群和美貌人群侧貌软组织的对比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比双颌前突矫治后患者和美貌人群的侧貌软组织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2018年国内电影、电视剧及时尚杂志中面型自然的美貌女性右侧面像48张(美貌组),年龄23~40岁。侧面照要求:90°侧面,前额充分暴露,面部、唇部自然放松,对侧眉毛、瞳孔、睫毛不可见,只可见一侧人中,图像清晰,无侧面剪影。由评价小组(10名正畸专业人士以及10名非专业人士)按照满意程度进行打分,按照评分从高至低选出前25张美貌图片。同时选取2007~2018年于我院就诊的25例双颌前突女性患者,将其矫治结束后90°右侧面照片作为矫治组,照片拍摄要求同美貌组。矫治组纳入标准:(1)成年女性;(2)Ⅰ类磨牙尖牙关系,轻度拥挤;(3)治疗前上中切牙突距≥6 mm,下中切牙突距≥3 mm,其中,上中切牙突距为上切牙冠唇侧突点至上牙槽座点的距离,下中切牙突距为下切牙冠唇侧突点至颏前点的距离;(4)无缺失牙。排除存在慢性系统性疾病,以及有正畸、正颌或者颌面外科治疗史的患者。
1.2 双颌前突患者的矫治方案 均选择标准直丝弓矫治,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链圈滑动关闭间隙,支抗选择强支抗。治疗结束均达到相对直立面型,覆牙合 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中性。矫治结束后均由本院专业人士拍摄照片。
1.3 图片处理方法 使用Adobe photoshop CS6平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调整图片分辨率均为97.985像素/cm2,翻转图像均为右侧面,使额前点(glabella,G)与软组织颏前点(pogonion of soft tissue,Pos)连线垂直于水平面,裁剪照片,上至发际,下至颏下,前至鼻前点,后至耳后。将标准化处理过的图片导入几何画板图像测量分析软件,由第一作者用同一台计算机在一段连续时间内进行测量分析,所有图片均测量3次,每隔1周测量1次,所得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后取均值。
1.4 观察指标
1.4.1 测量标志点:(1)G,指软组织额之最前点;(2)软组织鼻根点(nasion of soft tissue,Ns),指软组织侧貌上相应的鼻根点;(3)鼻顶点(pronasale,Pn),指软组织鼻尖最前点;(4)鼻小柱点(columella,Cm),指鼻小柱上端的最前点;(5)鼻底点(subnasale,Sn),指鼻小柱与上唇的连接点;(6)软组织A点(A-point of soft tissue,A′),指上唇最凹点;(7)上唇突点(upper lip anterior,ULA),指上唇最前点;(8)口裂点(stomion,St),指唇自然闭合时,上下唇交接的最前点;(9)下唇突点(lower lip anterior,LLA),指下唇的最突点;(10)下唇缘点(lower vermilion border,LV),指下唇黏膜和皮肤的界点;(11)软组织B点(B-point of soft tissue,B′),指下唇最凹点;(12)Pos,指颏部软组织最前点;(13)软组织颏下点(menton of soft tissue,Me′),指软组织颏部最下点;(14)耳屏点(tragion,t),指耳屏软骨上缘,耳轮脚基部向颅侧部皮肤过渡的点。
1.4.2 基准平面:(1)OP平面,指Ns-Pos连线中点与t之间的连线[6]。 (2)E线,指Pn与Pos的切线[7]。 (3)H线,指ULA与Pos的连线[8]。见图1。
1.4.3 测量项目:(1)角度测量指标包括全面突角(G-Pn-Pos)、面突角(G-Sn-Pos)、鼻突角(Pn-Ns-Sn)、鼻唇角(Cm-Sn-ULA)、上唇倾角(OP-A′-ULA)、下唇倾角(OP-B′-LLA)、颏唇沟角(Pos-B′-LV)、上唇颏突角(ULA-Ns-Pos)、下唇颏突角(LLA-Ns-Pos)、上下唇突角(ULA-Ns-LLA)、面角(OP-Ns-Pos)、H角(H-Ns-Pos);(2)线距测量指标包括Sn-H距、B′-H距、ULA-E 距、LLA-E距,测量点位于E线、H线后为负值,之前为正值。见图2。
图1 基准平面
图2 测量指标
注:1为全面突角;2为面突角;3为鼻突角;4为鼻唇角;5为上唇倾角;6为下唇倾角;7为颏唇沟角;8为上唇颏突角;9为下唇颏突角;10为上下唇突角;11为面角;12为H角;13为Sn-H距;14为B′-H距;15为ULA-E 距;16为LLA-E距。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美貌组的面突角、全面突角、鼻突角、Sn-H距均大于矫治组,上唇颏突角、下唇颏突角、H角、ULA-E距、LLA-E距小于矫治组(均P<0.05),其余各项软组织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软组织测量指标比较(x±s)
组别n下唇颏突角(°)上下唇突角(°)面角(°)H角(°)Sn-H距(mm)B′-H距(mm)ULA-E距(mm)LLA-E距(mm)矫治组256.61±1.854.11±1.03109.34±3.2820.00±4.28-9.34±2.41-3.47±1.530.36±2.032.45±2.59美貌组254.18±0.784.10±1.65108.71±2.9112.62±2.36-3.79±1.16-3.26±0.88-2.61±1.31-1.20±0.86 t值-5.4590.2820.597 6.723-9.311-0.472 4.979 6.132P值<0.0010.9870.554<0.001<0.001 0.630<0.001<0.001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逐步提高。正畸专业人士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已形成较为明确的审美标准,而普通群众的审美标准常随着社会趋势改变,易受到媒体传播以及明星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公众人物的侧貌软组织特征,更能代表大众的审美,能够获得可信度较高的美学参考数据[8-9]。因此,了解当代大众审美趋势对我们制定正畸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正畸治疗的主要目的为实现患者牙列整齐的同时获得协调的美观容貌[10],而软组织的测量分析在正畸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价值[11-12]。矫治计划对治疗的成功与否极为重要,正畸医生在制定矫治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诉求,不仅要关注到骨面型,还要将软组织的测量分析纳入考虑范围。双颌前突患者一般以嘴凸或侧面凸为主诉求治,其在经过拔牙正畸治疗后面型可得到较好的改善,可得到一个相对直立的面型。但每个个体的硬组织结构,软组织的厚度张力、功能,以及遗传因素等均存在差异,因此拔牙矫治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面部五官由软硬组织共同构成,美观的判定主要是针对面中下三分之一的评估,其中鼻、唇、颏三者协调才能达到美观的侧貌。本研究所选取的测量指标是对颜面部美观判定的敏感指标[13],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面部侧貌的美观与否。本研究结果显示,美貌组的面突角、全面突角、鼻突角、Sn-H距均大于矫治组,上唇颏突角、下唇颏突角、H角、ULA-E 距、LLA-E距均小于矫治组(均P<0.05)。即美貌组的侧貌较矫治组更加直立,鼻尖高且鼻底深,鼻部更加立体;鼻尖点、额点、颏点的位置以及上下唇厚度对测量数值的影响较大,鼻尖点的位置由鼻子形态决定,额点受其额部倾斜度影响,颏点位置也由颏部软组织决定,因此,矫治组唇部凸度较美貌组大,鼻尖低,鼻底平坦,致使其双唇相对于鼻部和颏部明显前突。该结果也符合相关学者在侧貌软组织上的美学研究结果[14]。
由于患者对美的要求逐渐提高,以及受大众审美趋势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患者以明星为参照作为诊疗标准,抑或是对矫治结果抱有正畸治疗所不能达到的预期,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经过本研究的对比分析可得出:(1)美貌人群的侧貌更为直立,而矫治结束后双颌前突患者虽然获得相对直立的面型,但相对于美貌人群而言其侧貌仍相对稍凸,这是因为双颌前突患者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骨性问题,颏部相对后缩,而且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成年女性,光通过单纯的正畸治疗并不能改变其骨性问题[15]。(2)美貌人群鼻部更加挺立,鼻突角也相对更大,唇突度小于矫治后的双颌前突患者,公众审美或更倾向于更为后缩的唇突度。因此,正畸医生在以美貌人群的侧貌软组织美学为参考标准时,结合患者对美的认知及追求,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矫治计划,加强患者沟通,减少审美认识的差异,建立患者正确的正畸心理预期,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正畸方案,获得医患双方均满意的矫治结果[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