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之畔椿树飘香小香椿带动大产业

2019-06-19 06:04黄继勇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红油赵家香椿

文、图/黄继勇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辿村,是一个位于太行深处、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谷。北有洹河由西向东流过,南有黄庙沟省级原始森林公园。王家辿村始建于明朝初期,青石筑屋、风格古静、布局俨然、民风淳朴,几个世纪来近乎与世隔绝。由于当地环境优美,生态原始,村民们保留着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扁担挑水,柴火做饭,驴车拉货,碓臼舂米,大都自给自足,因此被誉为一座天然的“太行山山村风俗博物馆”“中国传统村落”。同时,该村还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王家辿红油香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王家辿村还有一个名片——香椿之乡。在村口,一块刻有“香椿园区”的石碑引人注目。因该村地处洹河南岸,三面环山,日照充足,气候适宜,水土特殊,山土墒情很适合种香椿,折一枝香椿,插在土里就能活。香椿在当地又叫“满屋香”,采一束放在室内,满屋芳香,沁人心脾。由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种植的香椿色泽红艳、味道香浓,曾为历代皇家贡品。王家辿红油香椿品质也很好,据检测每100克香椿蛋白质含量大于9.8克,钙大于143毫克,维生素C大于115毫克。根据《鹤壁市郊区志》(1999年版)和《鹤山区志》(1988年-2000年)等文献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王家辿村一带有少量栽培,1956年合作化以后,王家辿林业队长王太宝从林县西齐村购进大量苗木进行栽培,数年内发展到万株以上,并推广到临近村庄。20世纪80年代,政府号召种植,又新种植2万余株,年产香椿芽在5000千克以上。1990年,东齐村又栽香椿300亩。截至2000年,香椿园区(以王家辿为中心辐射到周围村庄)发展到450亩,建造香椿温室大棚6座。

王家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清朝乾隆年间,王家辿村地界内没有香椿,村北洹河对岸赵家河村种植了大面积的香椿。当时,赵家河村有一富户人家叫赵金龙,家里田间地头长满了香椿,色泽红润,味道纯正,能治疗多种疾病,被人们称为“宝贝菜”。赵家只有一女,十分娇惯,取名叫香春。王家辿村有个才子叫王庆兴,文才出众,相貌超群,经人说合与香春联姻成婚。成亲后,香春从娘家移植香椿树数株到王家辿村,谁知,不足3年,赵家河香椿几近枯黄绝迹,王家辿村地里的香椿倒是越长越多,遍布村野。村民都说赵家河的香椿是随着赵家河的闺女“香春”移到了王家辿村。王家辿香椿盛产不衰,直至房前屋后、坡头岭上无处不有,香椿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生活保障和致富门路。

王家辿村为国家级贫困村,2000年以来,鹤山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王家辿村及周围村庄,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万亩香椿园。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统一供种、技术管理、施肥、收割、加工、包装销售”的六统一模式。通过几年的努力,香椿种植覆盖全村,2014年《鹤壁日报》刊登的《揪两把叶子就能卖钱》一文,对王家辿红油香椿给当地带来的财富大加赞誉。2014年4月,鹤山区委、区政府在王家辿村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香椿节,大大提升了王家辿红油香椿的知名度,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收入。为此,每年4月,鹤山区委、区政府都在王家辿举办香椿节,一届比一届盛大,到王家辿的游客也一年比一年多。2018年,王家辿红油香椿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王家辿红油香椿成了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品牌,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目前,王家辿红油香椿种植面积约2000亩,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下一步,王家辿村准备抓住国家惠农、强农政策机遇,逐步向机械化、自动化、集约化、可控化现代农业发展。未来香椿产业紧紧围绕国家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以科技为先导,以标准化生产为依托,实现产业化运作——产品系列化、多样化、精细化,不断提高产品效益和附加值,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王家辿这个国家级贫困村依靠小香椿这个大产业脱贫致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猜你喜欢
红油赵家香椿
香椿吃前要焯水
赵家祥教授
采用安全层法对红油爆炸事故进行定级的探讨
香椿
红油抄手
香椿
红油变蛋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
虱子
出版名家:赵家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