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体记者 杨秋意 高 阳 李 苏
编者按:巩义市的河洛镇、康店镇属于黄河滩区的一部分,拥有黄河滩地近10万亩。近年来,在中央、河南省等相关部门对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有效治理和合理利用等政策的指导下,在巩义市有关部门结合河洛镇与康店镇滩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小麦、蔬菜、花生、果树等为主要种植品种的具体方案,目前效果良好,还产生了众多流转土地承包经营的农业企业。而在这众多农企中,康治亮就以自己多年来敢干、愿帮、舍得、无悔的实践品质和行动,成为巩义市黄河滩地农业企业家的典范,为巩义市黄河滩地农业种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巩义市河洛镇位于黄河与洛河的交汇处,拥有大量黄河滩地。相传,我国上古时期“三皇之首”的伏羲,在此依邙山之高、观河洛水势,绘成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的八卦图,创造了河图洛书,使这块神奇的土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中心,受到世人的敬仰。
康治亮,一位年近七旬的人,生在河洛镇,常年受河洛文化的浸润,智慧而练达,积累了一身财富后反哺农业,立志把黄河滩区做成高效农业。
“人生的意义不在地位多高,也不在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做了多少有利于社会的事。一个人一生获得的财富与他放弃多少成正比。”写在白板上的这段话,是记者进入康治亮略显简陋的办公室的第一印象。问他,这是谁写的,字体如此清秀,康治亮明显兴奋起来,豪气地答道:“是我写的,我曾做过教师。”在记者看来,一个相貌平平,走在大街上基本不会产生回头率的中年男人,却是一个拥有上亿元资产的企业家已很是出乎意料,还有一手好板书,实在令人刮目相看。然而,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对康治亮的采访,其对农业的执着与付出更是令人敬佩。
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康沟村的巩义市宇清材料有限公司,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最大的专业生产无机净水材料的股份制有限公司,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河南设立的首家絮凝剂产、学、研基地,以生产净水材料为主,至今净利润达1亿多元。康治亮就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其“治亮”牌净水材料屡获全国大奖,在业界影响广泛。
而谈到康治亮为什么转行干农业、怎么有实力陆续流转6000多亩黄河滩地,就绕不开他干了30多年的净水材料生意。用他的话说,“没有之前几十年的原始积累,干农业只是空谈”。
2014年年初,在河洛镇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动员下,康治亮开始了解农业、接触农业,并于2014年4月成立了河南梦飞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截至2016年,共流转滩地6500亩,涉及河洛镇康沟村、石关村和寺湾村。
康治亮(中)站在一片白菜地里,向记者(左)介绍种植情况
从此,康治亮一发不可收拾,全身心投入农业。“我已爱上农业”成了他在与别人交谈时的口头禅。
目前,康治亮的黄河滩地已建成供港蔬菜基地2400亩,小麦、花生高产轮种2000亩,苗圃景观园600亩,特色水稻500亩,有机红薯500亩,渔乐园200亩。
显然,康治亮的初次转型是顺利的,只是这顺利的背后,还有许多考验在等着他。
搞农业不容易,需要有精力和财力,在黄河滩地搞农业更不容易,除精力和财力外,还要有毅力和耐力。这一点,康治亮感受最为深刻。
“我最初流转的黄河滩地,实际上就是一大片荒滩,所有的沟渠、变电站、水井、水泵、地管线,一半以上的道路等,全部是我投入的真金白银,再加上自己之前并没有真正从事过农业,对于种什么、怎么培育、如何管理等问题,都不甚了解。”康治亮对记者说,面对这样的条件,他没有一点担心,坚信能做好。
然而,事实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短短两年,投入2000多万元,不见回本,只见投入;自己种植或是与相关农业科研院所合作试种的农作物相继宣告失败;别人承包他的土地因种植不善亏损无力还贷跑了,结果银行找到康治亮要求他承担责任……无止境的投入和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着实让原本信心满满的康治亮产生了怀疑,接着开始动摇:搞农业到底行不行?
这个问题,不仅在康治亮的心里产生了,在众多的康治亮的心里也普遍存在着。
幸运的是,康治亮坚持了下来,并在把土地转包给有经验、有技术的种植户的基础上,实现了盈利。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康治亮的眼界和胸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经历了这么多,我们公司现在的目标,就是对高科技与农业、现代企业与传统农户经营相结合之路的有益探索,我们公司的战略是:以科技发展农业,以农业带动经济,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仅种5000亩蔬菜就可以实现就业1250人,可使属地3个村全部就业,流转地农民的土地流转费每年可以“可转移投资”的形式享受到公司的盈利分红(即选择性投资:企业亏损了保流转费,盈利了按股比参与分红),使3个村3000多户农民增加收益。
对于康治亮来说,格局大了,境界也就高了,过往的巨大投入与坎坷,也就看淡了。
“从2017年以来,转包我的土地的种植户,一共有十三四户,而且都很稳定,基本能够盈利。我也开始赚大钱了。”康治亮兴奋地说。
“按照你之前的总投入比例和这几年的摸爬滚打,每年怎么说也要赚200万吧?”记者还未问完,康治亮的秘书李方就笑着,略带自嘲地说,“每年50万可能会有!”“投入2000万,每年回报50万,就算是以后不追加任何投入,光回本也得40年。”记者的精打细算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大家在笑康治亮幽默的同时,也在笑康治亮算的一手“好糊涂账”。
不过,康治亮可不认为自己幽默,更不是真的糊涂。
“现在农业市场太不稳定,转包我土地的种植户也不容易。实话讲,我现在只针对1200亩种植蔬菜的转包户收取10%的基础设施费用,其他种植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的转包户更不容易,他们能保证不赔钱就行。”康治亮的话发自肺腑。
经过这几年对于农业的深入了解和体会,康治亮完全没有了最初在农业领域大捞一笔的想法。在看过农民辛劳,感受过农业难干后,他现在唯一的想法是:赚钱是大家的,我只要把前期投入的基础设施费用慢慢收回就行。
截至2017年年底,康治亮的6000多亩黄河滩地,共带动3129户农户增收,同时还出资200万元与政府合作,共同为20名贫困户提供助贫贷款。
然而,康治亮做的远不止这些。
自己出资建设宿舍楼,为300多名职工免费提供住宿,康治亮心甘情愿;别人承包他的土地经营不善,亏损漏洞自己补上,康治亮坦然面对;周边很多村子发展农业苦于没有资金,都找“梦飞公司”借,甚至至今没有一分回头钱,康治亮无怨无悔……
“情怀是什么?通过从事农业,我也拥有了。那就是体谅农民、心疼农民、帮扶农民、奉献农民……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用行动回报社会。”康治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投入这么大,回报这么低,接下来是继续投入,还是见好就收?”记者的问题非常现实,而康治亮的回答更是坚定:现在正在给镇里谈再流转4000亩黄河滩地,因为我有信心把农业做好。
康治亮对农业继续干下去的信心,不仅来自曾经长期积累的雄厚实力,还来自于他对农业的真正热爱与长远规划。
跟随康治亮和李方一路沿着6000多亩滩地边走边看,初见金黄的小麦、成片成片的果树、正在喷淋的蔬菜,还有那在地头收获的农民……无一例外,都会被康治亮详细介绍。他的表情与神态,全是自信与从容,一丝也看不出“曾经投入何时归,欲恐将来更难回”的忧虑。
蔬菜喷灌正在进行中
“那是我下一步准备要流转的土地。”站在一片长势喜人的白菜地里,康治亮手指远方,向身边的人讲解着、规划着,颇有一番指点江山的英雄气概。也或许,在康治亮的心中,这大片的黄河滩地已经是其心中的全部“江山”。
“你看,这里都是黄河滩地,生态保护相对较好,咱们刚才所看到的菜地、果树,都是无公害、绿色产品。”对于未来在黄河滩地继续耕耘的规划,康治亮向记者介绍说,“我们以后就是准备利用黄河滩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集休闲、采摘、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真正实现从万亩荒滩到万亩良田的转变。”
然而,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根据巩义市土地总体规划,黄河滩土地均属于基本农田。前几年,康治亮在基地建设的农业仓储设施主要用于农业机械、农资产品、农具存放,以及长期务工人员的住宿和公司生产必需的办公设施等。但由于黄河滩区土地属多重性质,因而在执行各部门的政策时,经常出现“政出多门”现象,土地部门强调“基本农田保护”,林业部门强调“湿地保护”,河务部门强调“影响泄洪”。这些政策的不统一,极大地影响并打击了老康继续发展农业的信心,使这位硬汉忧心忡忡。
他说:“为增加蔬菜加工产能,公司年后用市政府创业扶持资金100万元订购了一套蔬菜深加工生产线,又用项目扶持资金150万元订购了蔬菜自动清洗分拣设备,以上两套生产线分别需要3000平方米的车间安置。但在上周,因政策原因,原计划安装上述生产线的仓储车间被全部拆除,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公司业务发展。此外,去年拆除的300多名职工的宿舍直到现在还未新建,从事蔬菜种植、管理的工人一直处于居无定所的状态。原本与郑州高校食堂、部队后勤、港区机关食堂等签订的供应协议,将面临违约的风险。”在如此情况下,老康迎难而上,他们与河南省中石油签订了年供货金额3000万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全省中石油超市提供优质的米、面、油等。又与河南省中石化不断沟通,双方也已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他自信,未来的黄河滩区一定是价值数亿元的大市场。
面对不断增加的合作订单,他真诚地说,在不违反各职能部门政策的情况下,希望把这块“凉地”变成“热土”,造福当地农民。
他认为:“干农业就是播种希望,收获未来。”希望他在黄河滩区的梦想成真。
记者的话:
只要是企业,无论哪一个领域,都离不开成本、投入、效益、利润这些关键词,对于康治亮也不例外。难能可贵的是,康治亮在从事农业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于农业理解层面的升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不看重短期投入、只看重长远收获的理念,无形中改变着康治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至于使其在从事农业、乐于帮助的实践中,奉献着自己,深耕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