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婉珍
【摘 要】高中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一个科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都有着一定的惧怕心理,老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这种心理。数学是门有趣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数学课堂的“阶梯教学”,希望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阶梯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140-02
1 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阶梯性,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总会有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会有数学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学生的数学思维决定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1]。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有部分学生是觉得太难了不想学,而有些学生是不会学,教师应该分别分析他们的基本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后积极的引导这两类学生。
学生数学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学习能力梯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达到理想的目标成绩,最终促进整个班级成绩的提升[2]。对不想学的学生应该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利用一些数学小竞赛或者小游戏的方式吸引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不会学的学生,老师应该更上心一些,可以先测试一下他们目前的数学水平,把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分别给他们制定适当的目标。第一个组的学生为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对数学这个学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对数学题有一定的好胜心,并且有一定独立的思考能力,能达到课堂课外要求的基本要求,这类学生老师可以让其参与学科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第二类学生为数学思维能力较强但对数学不敏感的学生,这类学生老师应该加以引导、启发,可以让其做教材的课后习题,巩固其数学基础;第三类学生则是数学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这类学生需要老师多加关注,帮助其构建数学思维,达到自主思考的目的,可以让他们多看看课本的案例,多思考为什么,理解题目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还可以让三个小组成为互助小组,让第一类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帮助其他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2 理清教学目标,以旧知带新识分层备课
教材是教学的标准,教材课本中有划分具体的单元或章节。它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按照教师的教学应用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简单到容易,以阶梯性的内容为导向,给学生带来了一个精彩的数学世界。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对新的知识内容、类型和其他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以旧带新的教学方式,借助各类教辅资料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新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增加了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理清知识点对这个阶段学生的难易程度,要及时理解教学的知识点和对学生预期的目标,可以把课程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等级,让学生分等级掌握:第一个等级是最基本的也是每一个同学都需要掌握并且能够独立应用的,第二个等级是大部分同学需要掌握并且能够自己解决的,第三等级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是少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点并且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三个等级的知识点都是需要讲解的,但是在课堂上最主要还是讲解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题目。此外还要及时的关注学生,如果大多数学生没有及时理解,那应该反思是不是老师讲的太快或者是备课出现了问题,只有找到了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
3 讲课内容具备阶梯性,循序渐进
老师讲课也是一个关键的事情,这与老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只是照本宣科,叙述一个客观的事情,并没有教会学生具体的思路、方法,这就导致了数学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3]。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会从学生感兴趣的点下手,再带领学生把难题解
决掉。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先把简单的内容大致点一下,确保大部分同学都跟得上,再把过程大致的点一下,然后分析说明题目的重点、难点和同类型题主要的考点是什么,这样慢慢的带领学生的思路去分析数学题。等学生能够理解后再找些同类型、较难的题目让他们自己按照之前讲解的步骤一步步去试着做。当大部分学生做出题目之后,教师再认真的讲解遇到这种题型该从哪里下手。教师的责任并不只是把答案教给学生,而是把做题的方法与思路教给学生,也就是通俗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于学生最终的考核老师是帮不上忙的,老师只能在学生备战的时候教导学生一些学习方法。
4 每周一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摸底测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摸底测试可以随时发现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的基本情况,看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态度,是否用心去学习或者复习了[4]。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学习导航的作用,一旦发现自己被哪些题难住了,考试之后就要努力抓住那些同类型的题型进行练习,正确掌握那些难题,在以后遇见同类型题目的时候拿下它。
老师可以设置每周一测,第一周的题目是最近学习的基本知识,稍稍简单些;第二周再增加些难度,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周学习的重点知识和第二周新学的知识;第三周又比第二周稍稍难一些,其中考试的内容又包括前两周的主要知识点以及增加第三周新学的知识点……以后的周测试都以此类推,这种类型的测试不但可以让学生记住之前学过的重点知识,还可以让老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阶梯方式的每周一测对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是最直接的。
5 课后练习慢慢渗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操练士兵是对士兵来说是一件大事,实际操练对学生来说,也是同一个道理。对很多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并不难,但是人的记忆是很难维持较长时间的,当学生学过相关的知识后再遇到同类型的数学习题,第一反应是这种题型似曾相识,但是就是不会做[5]。
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学生慢慢淡忘了解题的思路,知道这种类型的题有做过,但是当自己独立做题时还是被难倒了。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反复操练,增加做练习的次数以此巩固学生的基础,让其在下一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能够独立解决。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共同挖掘數学的规律。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任何学习都是有必要的,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尝试着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6 结束语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都是了解的。数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学习过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一下子就取得成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路上,如果老师能够将“阶梯教学”带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去,并且对学生认真负责,那么应该会取得一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前进.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高中数学问题性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刍议[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23).
[2]鹿文文.问题成为反思升华的“阶梯”——对在问题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反思能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5(37).
[3]周海燕.让问题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浅论高中数
学问题性教学策略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0).
[4]葛炜.让兴趣成为数学学习的阶梯--论兴趣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促进意义[J].文理导航(中旬),2014(2).
[5]鞠静楠.对当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思考和研究[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