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

2019-06-18 01:26张萍
师道 2019年5期
关键词:法布尔蟋蟀住宅

张萍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收录的课文《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观察研究昆虫30年后的心力之作。它不仅是教师阅读生命、感受哲思的永恒经典,也是学生扩大阅读、练习写作和培养“健康生活”观念的优秀教材。教师对本文指向“核心素养”的解读,揭示其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自然平等的生命观和旷达唯美的生活观,不啻是带领学生体验、构筑“健康生活”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和生动示范。

小文章大命题

《蟋蟀的住宅》全文不过八百来字,讲述的不过是小小的昆虫挖掘小小的洞穴。这看似无关我们人类痛痒的“小”事情其实蕴含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命题——家是什么?房子与家是什么关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在人们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蟋蟀的住宅”以及蟋蟀如何建造住宅,似乎能給欲壑难填的人类带来一些启示——蟋蟀其实也是不肯随遇而安的,但它们一定要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用自己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地建造哪怕在人类看来也算是“伟大工程”的住宅,而不愿意贪占他者任何一丁点的便宜,更不会偷工减料。尽管它们的一生不过一年甚至半年之短,但是,它们却用毕生的精力,避免苟且偷安,同时又不慕荣华。正如《昆虫记》原文中的一段话所言:

蟋蟀用冷静的眼光看着,发出歌声。

远离这世界吧!

不要过分享受它的快乐与繁华,一个低凹的家,安逸而宁静,至少可以给你以不须忧虑的时光。

在法布尔温暖而又多情的眼眸里,蟋蟀不仅是朋友,是隐士,更是地地道道的地球公民——它们和我们一样,同属于一个地球,共存于一个家园。只是,相对而言,蟋蟀们更懂得创造的价值,更享受简朴的生活,更了悟生命的意义。它们短暂的一生是充实而快乐的——因为劳动伴随一生,创造伴随一生,歌唱伴随一生。

带领学生学习本文,了解蟋蟀的勤劳朴实是一方面,意会作者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生活观,是更重要的方面。应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能用平和友善的眼光看世界,能靠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改善生活,才是幸福的根源所在。

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之快乐,到社会生活中去体验生命之尊严,这似乎就是作者和作品的响亮呼声。

然而遗憾的是,“平等观念”和“生活教育”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还远未落实,仅停留在口号和理论上。比如家庭教育中的“长幼尊卑”观念、“把学习搞好,别的都不用管”的亲子共识;比如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平等相处”“学科均衡发展”“关注社会生活”等长于说教而缺乏行动的现象;比如社会生活中的“贫富悬殊”“官僚本位”“利益至上”“享乐主义”等,与《蟋蟀的住宅》中朴实而醇厚的生命观相比,相去甚远。

幸而有《蟋蟀的住宅》的警醒、引导和教育,希望通过教师的深情解读和着力引领,正确的生活观和幸福观能早点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根来。

小生命大哲思

身长不过寸余的蟋蟀仅凭脆弱的肢体就能建造九倍于身体甚至更深更阔的“豪宅”,着实让人类汗颜。它的豪宅之“豪”不仅在于工程之浩大,更在于结构布局之科学合理——顺着向阳的堤岸拾阶而上,绿荫掩映的大门、平整宽敞的平台、曲径通幽的走廊、干净整洁的房间——简直就是高级的虫界别墅啊;它的“豪”不仅在于陈设的落落大方,更在于气息的文艺清新。随着作者观察的眼神和追随的脚步,读者一定能看见快乐劳作的主人公的身影,听见且弹且唱的劳动号子,想见儿女情长的温馨画面。世间还有什么能比自给自足、自娱自乐、自由自在更让人感觉惬意的处境呢?

如今,人们似乎都在追求“诗意地栖居”,都在向往“诗和远方”,殊不知,小小的蟋蟀早已用行动告诉了世人:诗意,不在远方,就在当下,就在生活本身。谁都可以也必须心怀梦想,但首先一定要直面现实、脚踏实地、悦纳自己。蟋蟀“活好当下”的生存哲学不正是我们人类应该遵循的幸福法则吗?

然而事实上,好高骛远却是很多“聪明人”的基本样态,因为眼角上扬,便看不见脚下的土地和田园,因为够不着幻想中的果实,所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我心依旧无着落,失意和痛苦也就在所难免。

我们的很多学生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被望子成龙的家长催促着赶往各种兴趣班,结果连最基本的课程学习都没了兴趣;我们的很多成人因为追名逐利、急功近利,连最基本的福利——亲近自然、仰望星空都无暇顾及,因为梦想太过高远、脚步太过匆匆,体会不到现实生活的美丽和神奇。

但如果能像蟋蟀一样,踏歌而行,乐观进取,同时降低欲望,不计得失,是否就可以通达洒脱、心满意足些呢?

其实,每个生命都是值得理解、尊重与呵护的必然存在,只要它努力地活好了自己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蟋蟀如此,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

小细节大技艺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从以上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有蟋蟀工作作风的严肃认真,更有作家及作品的严谨细致。作者之所以能如此体贴入微地描绘蟋蟀的生活,一定是因为,他化用了儿童的眼光,采用了平等的视角,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倾注了柔软的情感。

儿童的眼光是火热的,澄净的,也是犀利的,惟其如此,才能明察秋毫。而“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汪曾祺《慢煮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该是何等清明雅致啊。

“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的王小波是这样,“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的顾城是这样,三十年如一日与虫子同呼吸共患难的法布尔也是这样。但生活中更多见的却是这样的家长和老师,他们总希望“懵懂”的孩子快点丢掉孩子气,早点懂得人情世故。殊不知,没了童真的孩子,眼里的世界少了很多趣味,是很难欣赏到虫界的奥妙的。

我们也曾自作聪明地用“雕虫小技”来戏说有些作品的低调质朴,其实,雕刻家很清楚,正因为虫子小,所以,雕刻起来难度很大,较之于“雕梁画栋”,实乃有过之而无不及。有鉴于此,能从细节入手,在细微处见真容,着实是非凡的技艺方可为之。法布尔能用细小的笔刀刻画出蟋蟀精致的住宅,一来归功于其刀法的纯熟,二来归功于其心性的纯粹。他完全视自己为一只昆虫,一介草木,摒弃高高在上的抒情主人翁做派,惟其如此,才能感同身受,休戚与共,体察虫子的情趣。

如果有人能俯下身来,与大地与花草与虫鱼融为一体,那么,他将是何等的生生不息、永垂不朽?如果有作品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以虫界照见人间的温暖与喜乐,那么,它将是怎样永恒的经典呢?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人,《蟋蟀的住宅》就是这样的作品。我们读法布尔的文章,就是在自由浪漫的伊甸园里休养生息,心中自然而然地充满感激和敬畏!

话又说回来,大凡好文章,都不过思想的引子和观察的例子,《蟋蟀的住宅》亦然。适度的文本解读和师生共读,以了然作者的内心追求,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进而形成主客互动以及人本互通的教育磁场,是为目的。《蟋蟀的住宅》只是展示法布尔自然生态观念及人生价值观念的一个缩影,他的更多文章,类似作家的更多作品,都可以借助其抛砖引玉之功,成为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典范。文本解读,不仅要指向“健康生活”,也要指向“学会学习”以及“自主发展”。——此亦为“核心素养”的题中之意。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法布尔蟋蟀住宅
蟋蟀的决心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捉蟋蟀
法布尔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蝉壳
读《“怪人”法布尔》有感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