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共享经济行业中的垄断现象

2019-06-18 08:21李嘉华蒲春旭李婷媛
商场现代化 2019年7期
关键词:行业市场共享经济

李嘉华 蒲春旭 李婷媛

摘 要:随着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共享产品和服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扩展了许多新兴的共享行业,共同组成庞大的共享经济市场。但是随着共享行业领域的不断扩大,垄断现象也伴随而来。共享经济行业中的垄断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影响着共享经济行业的发展。本文将基于这一现象,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便使得共享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关键词:共享经济;市场;行业;平台企业;寡头垄断

一、共享经济与垄断概述

1.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指一种基于陌生人临时转让使用物品的权利的新经济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整合闲置物品、人力和教学医疗资源,获得一定的报酬。共享经济模式几乎都是通过互联网作为中间媒介来完成的。其实质是由第三方创建的一个市场平台,提供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非盈利组织或者政府部门。人们通过这些共享经济平台,整合线上线下闲散资源,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还可以向企业、公众筹集资金。共享经济模式主要是由产品或服务的供方、需方和共享平台这三大主体所构成。而在这三大主体中,共享经济平台由于缺乏相应的完整的法律法规约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有可能会朝着垄断的方向发展。

2.垄断(本文指寡头垄断)

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所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着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些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整个行业所提供的总产品或总服务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从而把持着该行业的产品服务供给。

3.共享经济行业垄断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其中某些行业的企业出现了“数一数二,不三不四”的局面,即这些行业中,只有第一大、第二大的企业能够最终存活下来,第三、第四甚至排名更加靠后的企业将不得不退出这个行业,可能最终形成寡头垄断局面。

(1)边界界定

共享经济市场实质上是一个涵盖了众多不同共享行业的市场,相当于众多共享行业的集合,例如网约车行业、房屋短租行业、共享单车行业、知识分享行业等等。本文所谈的共享是指在互联网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将供需双方进行匹配,交换使用权,互惠双方的交易行为。这些不同的行业相对于自身来说其产品或服务具有商业化、平台化、中介化、同质化等特点,每个行业是一个小型的“相关市场”,即消费者认为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一組或一类产品或服务所组成的市场,且这一组或一类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是通过共享经济企业平台为中间媒介完成交易的个人用户,一般是自有资源,且供应量不大,其中前向与后向一体化的共享经济企业较为特殊,例如Mobike和OFO。因此排除了一般认知意义上的产品或服务,例如网约车行业排除传统出租车,民宿短租排除了传统的酒店旅馆。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产品或服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化,难以比较,无法形成行业之间的垄断,因此共享经济的垄断主要出现在共享市场下的不同共享行业内部,即行业里的寡头垄断。

(2)定义

共享经济行业垄断指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在从事提供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共享产品或服务交易的共享企业所组成的行业里,少数企业存在着通过经营者集中(合并、扩大)战略达到占据市场大份额的地位,并隐含可能利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者进入,构成高度进入壁垒的行为。在共享经济垄断行业中,同一行业产品没有差别,但却具有高粘性用户垄断。

共享企业经由“赢家通吃的圈地运动”诞生了占据行业支配地位的领军平台,共享经济企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力量,其自身也是合法的。理论上这些领军平台在经营和竞争中应该遵循反垄断法,不能冲破垄断行为的边界,特别是不能操纵市场支配地位从事排除与限制竞争的行为。然而反垄断法在共享经济行业里并没有对此规定具体的标准。因此可能会造成企业机会主义地规避法律的局面,从而影响共享经济行业的发展。

(3)“共享行业圈”下企业的“赢家通吃的圈地运动”

在第六届“中国竞争政策论坛”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国提出共享经济行业所面临的垄断问题。依据共享经济市场近年竞争态势,共享经济平台垄断应是基于“共享平台赢家通吃的圈地运动”。该运动具体可分为以下三阶段。

在第一阶段,共享平台企业所对应的行业市场处于开发阶段,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充分竞争,大量平台涌入市场。

在第二阶段,由于在共享经济领域中,同一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同质的,竞争对手之间是共享生产能力的,以及消费者是极易变动的,故一旦某个共享经济平台企业推出了更大的优惠,投入较少的资金,便可以获得大量消费者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巨大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又因共享平台企业经营发展模式是以市场份额为关键的“融资——上市”模式,故在此阶段平台企业将采取“烧钱式”战略打资本消耗战。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市场过度竞争,优胜劣汰,大量企业被淘汰出局。

在第三阶段,通过激烈的竞争,市场逐渐成熟,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的行为趋于理性,经营战略向注重“用户消费体验”转变。随着市场份额逐步饱和。在共同利益目标的驱使下,同一行业的竞争者需要及其可信的契约才能达成共同默契——同业合并,即从共同的投资人转变为彻底合并。唯有合并才能共赢,合并是共享经济市场竞争的均衡结果。合并产生的行业龙头,通过自身所占据的巨大市场份额,存在着类似限制经营者进入市场的行为,实现赢家通吃。

二、共享经济行业垄断的特征及论证分析

共享经济行业自存在垄断现象起,如何判定其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是目前理论研究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影响垄断行为的因素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进行探讨。

1.高度的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者买方具有怎么样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主要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指标,与市场中垄断力量形成密切相关。在共享经济这个“大染缸”市场,不同“颜色”,即不同行业的市场被本行业少数几家大企业所控制,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在行业总生产量和总销量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是最常用的衡量市场集中度的绝对集中度指标。以行业集中度指标从定量角度分析共享经济垄断现象。

其中:

CRn:規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的行业集中度;

Xi:表示第i家企业的市场份额;

n: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数;

N:产业内的企业总数。

2017年共享经济领域各行业市场份额

以2017年各个共享经济行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例进行分析:

网约车行业CRn:(1859.250+62.310+86.430)/2010=0.999

共享单车行业CRn:(58.144+30.604+8.902+2.786)/102.800= 0.977

房屋住宿行业CRn:(25+12.499+75+12.499)/145=0.862

生活服务行业CRn:(1129.74+624.61+287.15)/2096=0.974

行业集中度指出,当CRn越接近于1时,表明行业集中度越大,由此可见,共享经济行业存在着寡头垄断的趋势。

2.高度的进入壁垒

当前,由于我国缺乏关于共享企业的数据资料,因此构成进入壁垒的某些关键因素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导致进入壁垒的衡量变得十分麻烦。本文以新企业实际面对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进行定性叙述。

(1)规模经济

按照规模经济规律,为了获得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新企业也可能试图以最低经济规模进入市场,但是这会导致行业总供给的大幅度增加,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跌,甚至降到单位成本之下,结果可能是很得不偿失的。

以共享单车行业为例,共享单车孕育之初,Mobike就占领了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其生产成本较高,新进入者ofo、小蓝、哈罗等为了获得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试图以最低经济规模进入市场,但是一味地降低成本,不仅会增加大量的单车供给,而且也会因为降低成本而导致质量下降,所以导致整个单车行业价格因竞争而下降。这样的行为,使得想进入共享单车领域的新企业因无法负担高额成本而被“拒之门外”,也会造成现行业已存在的企业因成本和质量的因素退出这个行业。

(2)产品差异化

尽管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提供着同类的产品或服务,但是其还是存在着些许差异,例如颜色、售后服务、质量等等。这些差异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培养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因此这些存在着消费差异的消费者对行业中原有品牌的认可会迫使新进入的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来消除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但绝大部分新企业承担不起这样的巨资,或者即使承担得起,以靠巨资维持也不是长久之计。

(3)政策法律制度

德姆塞茨等学者认为,在某些行业中,企业的发展要受到政府的限制,包括税收、专利制度、城市规划等等。那么在共享经济领域,不少政府存在着进入壁垒的保护,如上海地区政府限制共享单车的投放以保证城市的合理规划和交通状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新企业要想进入受限的区域则不是明智之举。

三、共享经济行业垄断所带来的问题

1.共享经济行业垄断导致有效竞争的缺乏,垄断程度不断加深

共享经济行业垄断意味着行业内企业数量的有限性,使得现存的垄断企业无需面对来自新进入者的竞争压力,行业内部的有效竞争逐渐减少,有限的共享经济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消费者与供给者,行业内部企业更多地采用“串谋”的方式,进而维持自身市场地位,形成卖方市场,垄断程度不断加深,由此造成双边网络效应,进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垄断企业缺乏竞争、不重视产品服务质量等。

2.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共享经济行业的垄断意味着买方或卖方一般只能参与一个企业平台,几乎不参与或较少参与其他企业平台。这也就意味着,平台供需两端的用户无法在多个平台之间转换,或同时参与多个平台,因此无法有效地制约或削弱某一个特定平台的市场力量。处于垄断地位的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将利用自身市场地位所拥有的市场权利,实行高价策略,这将不利于消费者的权益。

3.共享经济垄断将产生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效应,但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弱

共享经济行业的垄断使得企业保持较高的市场地位,盈利能力较为稳定。因此为进一步稳定并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共享经济行业内部企业将会采用收购或兼并上下游企业,即“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的方式,扩大企业自身规模,产生反竞争的封锁效应。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将会逐渐减弱。

四、共享经济行业产生垄断的原因

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反垄断法》第三条规定了三种形式的垄断行为: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一般情况下,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企业并不会属于前两者,例如滴滴,而只可能涉及第三种垄断行为。但是对什么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法》列举了三种具体情形: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收购股权或资产来获得对其他经营商的控制权;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获得对其他经营商的控制,或者对其他经营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吸收合并和新合并都不超过本条的范围。但是《反垄断法》并没有规定需要申报的经营者集中的具体标准。因此也就造成了法律的僵化或非永久性,经营者机会性地逃避法律和其他不利情况。此外,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由于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存在网络效应,传统的反垄断法在界定垄断边界方面存在局限性。

2.政府的监管不完善与地方保护

共享经济的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去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体系由于制定时间相对较早,难以适应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共享经济的发展所需要的监管应是涵盖各方面的,从共享经济企业、从业人员到消费者等等。目前的政府监管对共享经济就相对薄弱,出现了多起“滴滴”和“民宿纠纷”事件,几乎都是出现问题后才制定相关的措施。政府不合时宜的措施或者说还没有提前提出措施,可以说是一种阻碍。供需双方的交易都是在交易平台上进行的,这就可能导致双方对于自己的权责模糊不清,政府政策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说规定的不合理。

共享经济兴起的时期,存在着个别地方政府为了拉动本地企业的发展,提升本地经济发展活力,实行“保护主义”的现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限制共享企业进入区域市场。如果由于共享单车数量的增加而使地方政府更加难以管理,那么政府将会以市場饱和作为限制新共享单车进入本地市场的理由,也可能会保护本地单车企业的发展,而限制外来共享单车的进入。

3.烧钱式的“恶性竞争”

共享经济是一块“大蛋糕”,如何瓜分共享这块“蛋糕”,且在行业上站住一片天地且不触碰法律的底线,是不少共享企业抓破脑袋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目张胆的恶性竞争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大多数企业想出了一种办法,既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又不会触碰法律的行为——“烧钱”。我国目前的法律还没有明确的针对烧钱这一企业行为的规定,可以说是一个空白,不少企业就钻了空子。几乎所有企业都存在烧钱的行为,滴滴的双向补贴、ofo的优惠券和月卡、饿了么的餐券等等,其目的都是吸引大量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扩大市场影响力,挤压同行。虽然前期是明显亏损的,甚至需要几轮投资来弥补,但等市场份额增到了一定比例时,便会大大缩减补贴或者烧钱的行为,因为这时客户对其产生了依赖性,再加上品牌价值效应和“烧钱行为”,会把其他同行挤出行业,形成寡头垄断,企业可以说占据了“卖方市场”,掌握了主动权,消费者由于选择和决策的惰性,便不容易更改同类型其他产品或服务。

4.消费者偏好与消费者收入

在明星效应下,基于消费者偏好的传递性,喜爱明星代言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就很有可能成为该企业的顾客,消费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企业的明星效应使用得越好,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偏好会由于明星代言的增加而增强。不仅如此,消费者还对颜色、名称等等存在着偏好,如女性喜欢暖色调的共享单车,学生钟爱企业名称顺口的产品。对于共享行业垄断的现象而言,消费者的收入起着一个间接的作用。对于共享产品来说,收入高的消费者对此并不在意,他们完全有能力独享,不必为节省本不该节省的金钱而选择与别人共享,这类消费者追求的是独特、舒适。而往往社会中低收入消费者为绝大多数,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消费成本,这催生了低成本的共享产品。同一行业下不同的共享企业又存在着竞争,“水往低处流”,中低收入消费者会选择同类型企业中价格最低的产品或服务,逐渐间接地为垄断做出贡献。

五、共享经济行业垄断的“破解之道”

对于共享经济行业现在的垄断局面,存在着优化和打破两种解决方案,但总体而言,着力于优化相较于直接打破更为合适、更具持续性。首先就目前的竞争态势剖析,市场结构从过分分散走向适度聚集。不同行业在成长早期都曾涌现过过度竞争的状况,但随着市场份额逐渐饱和,同业合并的情形开始出现,行业呈现适度集中的趋势,竞争关系从恶性走向良性。其次由于市场日渐成熟,企业的竞争行为趋于理性,良性竞争的格局逐渐构成,竞争手段也从价格的补贴向体验改进。因为消费者总是理性的,改善服务和提高质量已然成为共享经济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竞争态势日趋稳定的条件下,科技的迅速发展就成为了共享经济发展的一大机遇和挑战,因此对于现在处于垄断地位的产业,将来是否可以维持垄断地位是未可知的。例如,随着智能汽车浪潮袭来,传统汽车产业迟早会被智能汽车颠覆,那么滴滴的打车服务就不一定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同时,新领域的爆发亦是共享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独角兽”企业出现,会让人更加关注共享经济新领域模式的爆发。那么,目前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能否把握机会和风口抢先开辟新的领域来抢占市场也是未知数。其次,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数据推测,未来几年我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交易规模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预计将出现五到十家巨型共享经济平台企业。所以如果强行打破共享经济垄断的局面,就有可能打压到共享经济巨头,从而不利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另一个重点是,共享经济的垄断是行业垄断而非市场垄断,合并是共享经济行业垄断的新特征之一,但合并没有造成市场垄断,也就是没有达到法律上的垄断界限。如图,乘客在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之间的转换成本几乎为零,因此,两者价格不会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滴滴和Uber的合并就不具有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条件,没有违反现行的反垄断法。出租车与网约车二者会形成双寡头的垄断与竞争格局,互相竞争,彼此促进。由于共享经济依赖于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匹配大量的供需资源,实现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所以共享经济企业极可能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然而其强大的市场力量本质上是合法的,只要共享企业在市场经营与竞争中遵循反垄断法规定,不打破垄断行为的界限,特别是不滥用市场的主导地位来限制竞争即可。

针对共享经济垄断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对应的优化措施。首先,政府应加紧制定并出台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反垄断的有关法律法规,并进一步改进行业管理办法,强化监管,切实保证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成各类服务模式间的公平竞争及多赢态势。其次,鉴于创新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和新服务模式将不断涌现,旧的垄断可能被新的企业和新的服务模式打破。因此,具有垄断能力的企业应该自律有远见,开拓新的创新利润点,保持合理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稳定原有的客户群。共享经济本质上是整合闲散资源,是以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视角,所以滴滴的“烧钱”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同时不应该成为通用的模式。而且,消费者应该有权益保护意识,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应行使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渠道,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利用互联网解决问题。

六、共享经济行业垄断的发展趋势

1.共享经济行业垄断趋向多元化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认知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因此共享产品和服务的领域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也就可能导致共享经济垄断从生活消费领域渗透到制造业、公共服务业、社会民生等领域。多元产业领域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兼并、企业退出、寡头垄断等现象称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如滴滴与快的的兼并,途家并购蚂蚁短租,小蓝单车退出市场等等。

2.共享经济行业垄断逐步走向规范化

共享经济领域自存在垄断现象起,如何界定其垄断行为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众多共享经济领域可能存在垄断行为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滴滴事件,短租纠纷等等,这引起了众多行业参与者、消费者、监管部门和舆论的密切关注。如何减少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就是规范垄断共享企业的垄断行为成为了人们该思考的问题。但随着共享经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监管技术的提高,共享经济行业内逐渐建立起了共享经济的监测和价值衡量体系,以反映共享经济企业的规模,发展速度和社会地位等,以此政府便可以监管和规范垄断企业的不当行为,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因此共享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垄断行为正逐步走向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中华建材网.资源共享时代打造智能锁行业共享经济圈[J].五金科技,2017年2期.

[2]张龙.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相关市场界定的特殊性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

[3]胡川.市场结构演进对微观与宏观产权制度作用的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1期.

[4]张新宇.共享经济时代下的商业经济创新模式探讨[M].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4期.

[5]李平,于雷.我国制造业产业进入壁垒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11期.

[6]刘二妹.提高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情感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年29期.

[7]尤嫚,李华雨,王艳萍.基于小肥羊收购案的反垄断法程序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期.

[8]栗小晶.网络营销模式下消费者偏好的分析[J].商情,2017年26期.

猜你喜欢
行业市场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