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校生活的不断丰富,高校学生干部遭遇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作为大学生中较为独特的一群人,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了关注。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压力源以及应对方式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且各个压力源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本文就高校学生干部的压力源和应对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压力源;应对方式
公众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非常关注。以往教育有关部门曾发布过数据,经调查有23%左右的在校大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威胁。高校学生干部与普通的在校大学生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大学中扮演着类似桥梁的作用,在本系和班内或者是校内有相应的职务担当,协助老师的工作并帮助同学们。高校学生干部拥有明显的双重身份,自身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但是也担负着更多的责任,不但要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还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在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的同时,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遭遇了更多的挑战。因此,高校学生干部需要更强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否则就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会发展为心理疾病。有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干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文章建立在对高校学生的大量访问基础之上,并对访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研究,详述如下。
1 高校学生干部的压力源分析
压力往往都由一些事件引起,这些事件刺激到了当事人,当事人认为该事件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可控范围,使得身心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进而会引发当事人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压力源就是指具体的应激事件,是压力的源头。目前针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研究资料甚多,这已经充分证明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问题急需关注和指导,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关于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外都是如此。我国最初的研究中主要借鉴国外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但近些年我国已经编制出了自己的大学生压力测试问卷。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工具正在不断的进步和开发中。
有学者指出以自我意识和思维倾向等角度作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可以将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问题分为以下几类:心浮气躁、战战兢兢、烦躁易怒、自责愧疚和身心疲惫。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来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其提供心理帮助。有学者借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座谈会等方式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分析,其压力源主要为自身的学业、日常交际、个人感情、经济困扰、兼职本身、未来就业和家庭以及日常工作等,这些压力为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经过深入分析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压力源就是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学习竞争太过激烈、工作绩效、经济困扰和就业难以及个人情感不顺。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结合本人自身的特点,最终才能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 淺析高校学生干部应对压力的具体方式
当个体意识到自身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自己带来超负荷的影响时,为了尽可能的减轻和最小化相互作用带来的各类需求,就需要作出相应的认知和行为调整,并为之不断努力,这就是应对压力的具体方式。这种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退避、指责、想象、寻求帮助和合理化以及寻求解决方法。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压力源并不是压力直接导致的结果,而是通过压力应对方式和其他媒介带来的相关感受,所以,压力应对方式与对压力的感受和个体的心理素质相关。从上世纪末开始,关于压力的研究中就非常关注压力的应对方式问题,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方向,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
针对大学生压力应对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年级变化、性别比较和心理健康水平等。此处可以借鉴卡佛等人制定的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有学者借鉴以上方法对大批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通过整理和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压力应对方式中主要采取接纳、主动筹划、寻求各种帮助、主动控制、停顿、放弃、寻找宣泄方式和心理疏导以及依赖宗教信仰等方式。其中占最多的就是主动筹划和接纳以及主动控制,占比最少的为依赖宗教信仰和放弃以及心理疏导。而且年级差异较为明显,高年级大学生会较多的进行情绪宣泄,而新生很少采用停顿和放弃的方式。性别研究也有明显的差异,女生在寻求各种帮助、接纳、情绪宣泄和心理疏导以及依赖宗教信仰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且专业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文科学生更偏向于求助,而理工科的学生更偏向于合理化。有学者对上海数百名的大学生进行了研究,证明当下的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更为积极主动,男生表现的积极程度高于女生,而城市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喜爱运动的学生明显高于不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男生通常会采用交流、倾诉、参与活动和抽烟以及喝酒的方式来应对压力,女生更偏向于采用接纳和自我安慰来应对压力。
多项研究资料都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很少采用消极和自我防御的方式,而且关于这一点的研究中,并未发现性别和其他方面的差异。对于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学生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这部分学生采取这种方式与自身的躯体化症状、过于敏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偏执恐惧等症状相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明显多于其他学生。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仍然有少部分人会采取消极态度,甚至是一些不成熟的方式。但是,就整体和大部分人群来看,大学生在应对压力的方式上还是主要以积极主动为主,大多会采取自助式,通过自我反省和积极学习以及运动等方式,对于寻求社会帮助并不积极,更很少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
对于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专门针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的压力应对方式研究并不多,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文献甚少。少数的资料里主要以为高校学生干部应对心理压力提供建议为主,对于其应对自身压力的方式研究极少。
但也有相关学者专门研究了数百名的高校学生干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他们应对压力的具体方式,并对他们寻求社会帮助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干部采用求助和想象以及合理化上的比例远高于男大学生干部,表明女学生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更容易寻求帮助;发现独生子女采用合理化的比例更高,说明独生子女在面对困难时更偏向于采用合理和与想当然的态度,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快乐和满足;农村学生干部的自责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干部,其求助的比例明显较低,说明城市学生干部更容易整合资料来寻求帮助,比较积极主动,而农村学生干部在解决问题时更偏向于自责,将问题归结于自身,不善于整合资源和寻求帮助,所以更容易产生自责情绪。
通过综上分析,高校学生干部在应对压力时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和压力源以及压力应对方式和其他媒介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分析,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自身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尤其需要重视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期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做出应用的帮助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琼.高校辅导员压力:现状、成因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5(06).
[2]吴国民,张志如,杨琬.首都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5(01).
[3]沈雄勇.关于加强初任辅导员入职培训的策略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
[4]崔剑,宋海燕.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社会支持与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4).
作者简介
刘桃元(1986-),男,汉,湖北恩施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想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