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化服务下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研究综述

2019-06-17 01:22邵诗涵
卷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

邵诗涵

摘 要:档案资源建设和社会化服务,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档案馆提出的必然要求。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不仅加强档案馆的馆藏数量建设,完善馆藏档案结构,并且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利用。

关键词:档案馆藏资源;社会化服务;综合档案馆

1 引言

馆藏资源建设是综合档案馆一项基础性工作,馆藏资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所以每个档案馆都应非常重视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利用是档案馆保存档案的最终目的,在档案馆不断发展地现阶段,“以社会化服务”为出发点才是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着眼点,我们应在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当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在现代社会中,档案馆已经不仅仅是为政府机构提供服务,更应该为政府机构之外的普通公民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化服务。档案馆社会服务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档案资源建设的多样化。

截止2018年,笔者通过CNKI以题名“档案社会化服务”(1992-2017)检索到114篇文献。同时,笔者又以“档案资源建设”(1993-2017)为题名进行检索,检索到1672篇。

在中国知网中以“档案资源建设”为主题的文献数量从1993年开始在逐年增长。1993—2005年,发文量较少,基本只有个位数,2005—2017年,发文量明显增多,波动不大,且呈上升趋势。从国家档案局2005年印发了1号文件《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档案资源建设”这一主题逐渐进入大众视线,随后经制度不断的改革更新,该主题相关文献也保持发文以及新观点的产生。

2.1 有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2.1.1 关于“档案社会化服务”代表性文献

[1]马智鑫和刘东红在谈及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内涵、主体和范围界定时,在界定档案服务社会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档案服务社会化主体呈多元化和多中心趋势化,并对档案服务社会化的范围进行了界定。[2]高宇静认为,与传统的档案服务相比,信息时代下的档案的社会服务在服务主体、服务载体及服务方式上有着明显差别,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档案服务主体的公众化、档案服务载体的多元化以及档案服务方式的个性化,使档案能够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3]

2.1.2 关于“档案资源建设”代表性文献

1)传统档案馆关于“档案资源建设”代表性文献。档案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种,是各种可供人们开发与利用的档案集合的总称。档案资源建设包括檔案材料的形成、收集、整合加工等3个基本环节,体现档案材料形成积累的量变到档案资源的质变规律。马学强在其《新时期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中总结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具体实施中应坚持5个原则:“统一标准和统一规范”、“先试验后推广、分步渐进”、“有限目标、分部实施、重点突破”、“现有资源、尽力挖掘、共享共建、扩大利用”、“安全保密”。[4]焦华东的“对加强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档案学通讯》2004),主要从法规、建设计划、建设原则等方面探讨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细节。蒋冠在其《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策略探析》中,通过分析“社会档案观”、“社会服务观”、“社会记忆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策略。[5]

2)数字化案馆关于“档案资源建设”代表性文献。国内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从档案数字化建设、电子文件移交进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网络信息存档与数字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其中,有部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理念问题展开探究。陈姝主张数字档案馆资源的来源要实现多样化,谭必勇、潘连根认为在数字档案馆的资源选择上要坚持效益原则与迎合用户的原则,孟世恩强调要积极开展数据库建设,建设贴近大众的特色资源。总体来看,现有关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理念问题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大都夹杂在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之中,缺乏专门而系统的探讨。

2.2 有关相关领域、行业的研究

2.2.1 关于“档案社会化服务”代表性文献

张红玥《加强地质图书资料的社会化服务》,主要以地址档案馆为主体,谈论地质档案社会化服务。王宇在其《关于提高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能力思考》中就如何有效提高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给出了5点对策。

2.2.2 关于“档案资源建设”代表性文献

何永斌《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的几个问题》,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的原则与途径问题。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是一种新的资源形式。潘玉民、郭阳在其《档案界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实施进展评析》中从国家、省市县层面梳理了我国档案界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的实践现状,指出其特点为资源建设已开始起步、名称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缺少长远规划、运作方式多元、成果状态多样[6]。

2.3 有关高校档案的研究

2.3.1 关于“档案社会化服务”代表性文献

[7]左玉亭在其《论高校档案社会化与社会服务功能》文章中表明,应建立高校档案工作者协会或研究会,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对外开放方略,对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层次及服务功能进行拓展。[8]随着数字时代的道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档案行业被广泛应用,李萍认为数字时代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她从丰富馆藏为平台创建提供内容资源、运用先进技术创建所层次服务平台、利用平台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三个方面论述了她的观点。

2.3.2 关于“档案资源建设”代表性文献

高校档案馆作为学校档案的永久保管和利用基地,其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虽然近年来高校档案馆在资源建设上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某些职能部门归档的材料不完整,零碎、分散;部分珍贵、重要档案收集不齐全,甚至积压在相关职能部门或个人手中。姜萍认为导致这些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归档部门或个人档案法律意识薄弱、某些人存在“知识私有”的思想、某些档案人员存在“求人归档”的思想。只有科学地“依法治档”与“人文镇馆”,才能构建和谐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建设体系[9]。

参考文献

[1]杨俊霞.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功能建设的思考[J].中州煤炭,2006(03):107-108.

[2]马智鑫,刘东红.试论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内涵、主体和范围界定[J].云南档案,2009(06):44-46.

[3]高宇静.信息时代下档案的社会化服务趋向及提升途径[J].兰台世界,2015(17):91-92.

[4]马学强.新时期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4(05):32-36.

[5]蒋冠.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策略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1(05):37-41.

[6]潘玉民,郭阳.档案界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实践进展评析[J].档案学研究,2016(04):57-62.

[7]陈东宝.高校档案服务社会化问题探讨[J].兰台世界,2005(04):35-36.

[8]左玉亭.论高校档案用户需求与服务体系建设[J].兰台世界,2007(08):45-46.

[9]姜萍.高校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0(10):50-51.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模式与评价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究
廊坊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
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