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课怎么教?

2019-06-17 02:35瞿卫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

瞿卫华

摘要:以《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的阅读指导为例,从课型的选择、作品的解读、整本书内容的教学化选择、教学路径的创设等方面探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B-0059-04

整本书阅读课教学究竟可以怎样组织?虽然我们也经常观摩到各类整本书阅读课,但那只是一种结果的呈现。其中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教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话题?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组织教学呢?下面笔者以《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的阅读指导为例,来谈一谈整本书阅读课的具体教学策略。

《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郭姜燕的作品。这本书主要写了布罗镇的邮递员阿洛在送信的过程中,先后多次帮助镇上的人们与森林中的动物,最终融化了人们与动物之间的矛盾与仇恨。这本书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好书”,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一、整本书阅读课前需要理清的几个问题

1.整本书阅读的课型究竟有哪些?

组织整本书阅读课,首先需要明晰的就是其课型。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整本书阅读课型大致有:阅读推荐课、阅读策略指导与训练课、整本书读写互迁课、阅读交流与分享课、群书阅读与交流课等。当然,笔者以为还有其他整本书阅读课型,因为课型的确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生。

那么,对于《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而言,可以使用哪种课型呢?笔者综合考量了多种因素,决定组织一次初读之后的阅读指导,即学生已经初读过这本书(纯粹自由阅读的方式),教师再立足课标及教材目标体系、整本书特点、学生阅读成长需要以及教师对这本书的理解等,对初读后的学生予以指导。事实上,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这样的方式将他们的阅读引向深入。

2.整本书可以怎样解读?

与单篇课文教学一样,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也需要对作品进行解读。笔者在平时实践的过程中,主要从“写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写”“怎么写的”这三个问题来理解整本书。当然,在探究这三个问题的时候与单篇课文的思路不太一样,整本书解读时需要参考课标与教材的目标体系,同时也需要从知识结构搭建、精神成长等更为广域的视野中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与需求等。

基于以上的种种考虑,笔者开始尝试解读《布罗镇的邮递员》这本书。尽管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参照,但是要真正打开这本书,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主要尝试了这样两种方式:

(1)内容层面:借助人物梳理抵达内容明晰。书中人物,有明显的两个阵营:一是来自布罗镇,二是来自森林。于是,笔者根据整本书特点,用表格对书中的人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对于人物较多、关系复杂的整本书作品,人物梳理有助于理清整本书内容、理清作家的创作特点。基于基本信息的梳理是解读整本书的必经之路,它会为后面的教学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意蕴层面:尝试自我对话抵达整书精髓。解读整本书时,尝试与自我对话,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开儿童、打开教师、打开作品,让作品原义与教学理解相遇。备课的时候,当笔者无奈地枯坐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写点东西吧,写点东西吧……当一段段解读的文字缓缓流出,笔者也就实现了作品人物、内容、写法或意蕴的教学化。用对话理论来说,这样解读作品的方式其实是一种磋商与沟通。就好像作品(作家)与教师(学生)在谈判,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最适切的教学点。

3.整本书阅读交流教学内容的择取与深化

整本书可以带领学生交流、审视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内容与情节、主题意蕴、写作特色、人物形象等。确定教学内容,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予以观照: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整本书阅读制定的目标体系与统编版教材规定的语文要素,二是教师自身所解读、建构的主题意蕴、阅读策略等,三是学生的阅读期待、习惯、能力等。

那么,《布罗镇的邮递员》这本书究竟该指导学生读什么呢?笔者也做了很多选择。教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内容?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深入研究作者环境描写的特色?……仔细斟酌语文课程标准给整本书阅读制定的目标体系与统编版教材既定的语文要素,笔者最终将本次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人物形象体悟。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阿洛。书的开篇就点明了布罗镇人们与森林居民有着很深的仇恨。书的结尾又点明了布罗镇人们与森林居民和好了。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一切都是因为阿洛。阿洛用“送信”的方式,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帮助布罗镇人们和森林居民和好,始终任劳任怨,最终达成目标。阿洛的身上具有作家内心的投射。那么,阿洛身上到底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寻找作家在书中给予的提示。

“你们认识一个叫阿洛的邮递员吗?”捡捡问。

“听说过,据说是布罗镇最善良的人。”兔妹妹说……(第90页)

阿洛见到一封信,字是绿色的,是用散发着清香的草汁写成的:“阿洛,你是森林里最有名的邮递员,还是心地最善良的邮递员,好运会伴随你的。”(第154页)

研究到这里,笔者基本上就确认了这堂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那就是带领学生体会阿洛的“最善良”。当然,笔者也有担憂,那就是这样是否容易带来“概念化”的认识。后来,笔者专门研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善良”的概念。既有来自心理学中对善良的解析,如《善良人格特质者情绪调节与恢复的内隐特点》等;也有对作品其他人物善良品质的解读,如《善良与邪恶的较量——〈红字〉中主要人物心理探析》等;还有基于传统文化角度对善良的解读,如《中国人的人格特点(2):善良》等。

围绕教学内容(即“善良”)的再阅读,至少有这样的意义:一是让笔者更深刻地理解了“善良”的丰富内涵。善良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应该说,在不同的情境下,它有具体的表征。二是让笔者认识到“善良”作为中国人的人格特质,具有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当下很有让学生仔细体悟的必要。

4.整本书阅读交流方式与路径的确认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整本书阅读课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沿着作家创作的路径,我们才能真正打开作品的“魔盒”。作家是如何来体现阿洛的“最善良”的呢?在梳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作家是通过“设置并战胜困难情境”来达成的,阿洛每遇到一个困难,他的“最善良”就会闪现出一种内涵。于是,笔者就确定了这堂阅读指导课的交流方式与路径:在作家的语言文字、作品人物的境遇中,体会阿洛“最善良”的丰富内涵,这样就可以达成人物形象体悟的具体化。

二、基于人物形象体悟的交流过程及意图诠释

基于以上思考与重构,笔者最终将《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的阅读指导过程确定如下:

第一环节: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读了什么书?你最喜欢或讨厌书中的谁?为什么?

生1:最近我读了《丁丁历险记》,我最喜欢其中的丁丁,因为他勇敢、善良……

师:关注作品人物,关注人物特点,是整本书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意图:这一环节,从作品人物导入,一方面是唤醒学生的阅读储备,另一方面是将学生注意的视角向作品人物聚焦。在课的结尾,教师也将回应开头所提及的这句话,只不过,经过一堂课的学习,这句话的意蕴已发生了升华。

第二环节:初读检查

师:最近我们一起共读了《布罗镇的邮递员》。下面先来考一考大家。请判断——

出示:①特沃先生最终与松鼠达成和解。( )②采弥是一个盗梦者,所有人的梦都是被她偷走的。( )③刺猬得到了拥抱,最后变成了人。( )……

教学意图:这一环节,着眼于作品内容的初读检查,采用判断、修正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唤醒学生对这部作品的感受与体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聚焦人物

师:这就是这本书的目录。(出示:序/001、特沃先生的手表/001、采弥的布口袋/015、镇长的驴子/028……)本书一共有15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组成,都与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

生:阿洛。(板书:阿洛)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阿洛。阿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乐于助人、善良……

师:书中的人物是如何评价阿洛的?谁来读——

出示:

“你们认识一个叫阿洛的邮递员吗?”捡捡问。

“听说过,据说是布罗镇最善良的人。”兔妹妹说……(第90页)

师:再看一段——

出示:

阿洛见到一封信,字是绿色的,是用散发着清香的草汁写成的:“阿洛,你是森林里最有名的邮递员,还是心地最善良的邮递员,好运会伴随你的。”(第154页)

师:动物们对阿洛的评价是——

生:最善良。(板书:最善良)

师: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善良、善良到什么程度,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判断?

生:遇到困難的时候。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走进书中的故事,走进阿洛在帮助别人时遇到的困难。

教学意图:这一环节,表面上看是为了明确这本书的主人公及特点,从而引出教学内容。实际上,也让学生明确了整本书创作的特色,即一个主人公、多个故事互相串联。

第四环节:品悟特点

师:课前,大家各选择了一个故事,统计了阿洛在帮助别人时遇到的困难,你统计的是哪一个故事?

生1:我统计的是《爱讲故事的獾》……

师:下面我们来聚焦一个故事。(出示:《收起你的凶器》)这个故事中,阿洛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生1:图格曾经轻视、欺侮阿洛。

生2:图格不相信阿洛进入过森林。

生3:差点被困在森林,图格感到非常恐惧。

生4:布罗镇人们觉得阿洛身上有股阴气。

生5:干粮吃完,水也没剩几口,图格灰心绝望……

师:阿洛遇到的困难来自哪几方面?

生:阿洛遇到的困难一方面来自图格,另一方面来自布罗镇的人们。

师:我们先品读来自图格方面的困难。读读下面这段话,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图格对阿洛的轻视与欺侮?

出示“困难1”:

对于这个阿洛,图格从来没把他放在眼里。每次在街上遇到送信的阿洛,图格从不正眼看他一下。有一次图格和几个朋友喝醉了酒,甚至把阿洛包裹里的信件全部倒了出来,撒了一地,看阿洛欲哭无泪地满大街追着信件跑,图格得意地狂笑着,他笑阿洛像只可怜虫一样卑微而辛酸……(第44页)

生:我从“从来没把他放在眼里”“从不正眼看他一下”看出图格非常看不起阿洛,从“甚至把阿洛包裹里的信件全部倒了出来,撒了一地”看出图格曾经欺侮过阿洛,而且很出格。

……

师:如果你是阿洛,此时你对图格的感觉是——

生1:我感到图格的傲慢与无礼。

……

师:那么,面对图格遇到的困难,如果你是阿洛,帮还是不帮?为什么?

生:我选择“帮”,虽然图格曾经侮辱过我,但相比寻找父亲,那还算不上什么,因为我也曾是一个孤儿。

……

师:阿洛最终的选择是“帮”,从中可以看出阿洛的最善良是——

生:宽容大度、不计前嫌……

教师相继出示书中能体现“生2”“生3”“生4”“生5”所提到的困难,组织学生深入领会阿洛的“最善良”具有“不在乎别人是否信任”“比别人更多的勇气”等内涵。

教学意图:以一个故事为例子,教师带领学生回归语言文字,逐一将隐藏在“最善良”背后的意蕴具象化,避免了人物形象体悟的概念化。

第五环节:内涵拓展

师:(出示:阿洛的“最善良”是_______。)从书中的其他故事中,你还体会到阿洛的“最善良”是什么吗?

生:真心诚意、义无反顾……

师:正因为阿洛的“最善良”,所以——

生:特沃先生与松鼠先生最终和好了,采弥治好了病,镇长的驴子最终逃回了森林,獾找到了愿意听它讲故事的人,刺猬得到了一个温暖的拥抱……布罗镇人们终于和森林动物们和好了。

师:同学们,《布罗镇的邮递员》是一本关于善良的书。但在这本书中,善良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关注作品人物,关注人物特点内涵的丰富性,是我们整本书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意图:本环节将人物再回归到整本书中去,用故事丰富、润泽人物特点。同时,借助本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建构新的阅读经验,即“关注人物特点内涵的丰富性”。

第六环节:读写延伸

布置作业(三选一):

①继续完善“困难”统计表,明晰阿洛“最善良”的丰富内涵。

②布罗镇的人们与森林里的动物和好之后,还会发生什么?阿洛又是怎样运用它的“最善良”的?请发挥想象,续编一个故事。

③寻找其他描写“善良”主题的整本书,读一读,从内容、写法、主题等方面与《布罗镇的邮递员》比一比。

教学意图:整本书阅读如何进一步延伸?一是往“读”里走,可以继续围绕人物主要特点深入读,也可以找到相关作品广泛读;二是往“写”处行,可以鼓励学生沿着作者写作的路径续写或创编。

三、整本书阅读课后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一,正如上文所述,整本书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但有时我们只能围绕其中一个维度展开指导或交流。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堂上所交流的只是整本书的“冰山一角”,要想從书中得到更多,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与思考。当然,如果是系列指导,那就另当别论。

第二,整本书阅读课采用的是一种集体指导、交流的方式,从整体上保证了学生阅读的进度与效果,但缺少针对个体的关注与指导。事实上,整本书阅读大多是个体化行为,因此,即便在整本书阅读课中,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整本书阅读课的教学方式与教材的教学方式是否应有所区分?笔者以为,就小学阶段而言,整本书阅读更应该注重“课内得法,课外运用”的意识,注重活动化创意设计,注意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指数与愉悦指数。

责任编辑:丁伟红

Abstract: Taking as an example the book of Postman in Buluo Town, this author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y for reading a whole book from the aspects of selection of lesson patterns, interpretation of works, teaching selec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from the whole book, and creating and designing of the teaching paths.

Key words: a whole book reading; reading guidanc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指导研究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