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树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问题引导策略法有效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引导策略不但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对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打造问题探索氛围、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引导;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素质教育
中圖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5-0063-01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它包含了很多物理定义、计算公式、定律等知识点。教师为了促进高中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可以合理采用问题引导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本文就问题引导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策略进行分析。
问题引导策略主要是将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学习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高中物理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物理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解决物理难题,探讨物理知识,将知识转变为理论依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大多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严重者甚至会讨厌学习物理。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引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引导策略。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不理解的知识大胆提出问题,教师给出解决方案。教师设置问题应做到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1.建立问题引导教学情境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问题引导策略时,应做到提出的问题与所要教学的内容和建立的情境相符合,还要注意问题具有层次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几个生活中有关圆周运动的例子,或者将一条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小球,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然后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第一个视频中洗衣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在给衣服脱水时,机器是怎样运转的?在第二个实验中,小球做的是什么运动?结果会怎样?怎样增加小球的运动速度?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针对要讲解的内容设置问题,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的解答。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并让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做组长,让组长和其他组员一起学习,让学生感受光折射的现象和基本原理,进而掌握有关光的折射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在其中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3.打造问题探索氛围
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的时候,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采取问题引导策略配合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现象,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教师可以营造问题探索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然后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如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材质的梳子梳头时,有时会听到噼啪的声音,手碰到公共场所的门把手时会发出“刺啦”的声音,或者接触到其他人的身体,如手、头部时,产生一种好像触电一样的感觉,这些都是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也对课程学习产生了很大兴趣。
4.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高中物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平时可以多收集一些比较实用和有意思的物理现象素材,将生动鲜活的素材作为物理教学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对这些例子更加感兴趣,也更有体会感,能更轻松自如地学习。教师对这些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问题引导策略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培养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全面落实问题引导策略,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全方面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濮晨香.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6.
[2]刘婷婷.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