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效课堂“四度”教学模式探究

2019-06-17 04:50师强飞
成才之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四度学科素养历史教学

师强飞

摘 要:历史高效课堂“四度”教学模式是指解读课题,整合教材内容,增加知识宽度;研究课标,围绕明线,深挖暗线,增加知识深度;主题教学,师生角色互换,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生成知识过程化,增加知识可信度;教师点拨反思教学过程,完成课后小结,拓展思维,梳理方法,提升素养,升华情感,增加知识温度。文章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为例,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四度”教学模式;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4-0065-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究出“四度”教学模式,即增加知识宽度,增加知识深度,增加知识可信度,增加知识温度。本文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为例,对历史高效课堂的“四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分析课题,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与课题的结合度,增加知识的宽度

对课题的准确解读是教学的前提,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做法,这也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为例,教师可把课题解读为三部分。时间:1949年至今;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范围内;事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这种解读能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典型的时空观念,即在某某时间某某空间发生了某某事情。

对教材的分析,要研究教材的出版社、出版时间,这个弄清楚一次就可以了,以后就没必要一次次进行分析。但对于有时间限定的课题要特别注意,这是研究教材内容的大前提。还要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大到框架、一级标题、各子题目、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小到具体图片、大号的正文字、小号变体的材料文字,乃至注释、备注、说明等等,以增加知识的宽度。

二、研究课标,结合课题和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增加知识的深度

课标的表述往往是一明一暗两条线。所谓明线,就是直接在课本中能找到的知识点,这类表述往往是“了解”“列举”“概述”“掌握”等等,说明这些知识点只要求学生记忆。所谓暗线,就是在课本表述的内容里找不到的文字,需要经过学生的思考、加工、整理才能得出的与课本知识点相关联的内容,这是对课本知识点的再认识,不是知识点本身。

例如,“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课标表述是: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一条明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这条明线上的知识点教材都以子题目的形式加以表述,并进行了细化;一条暗线是科技进步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材文字表述里没有明確地讲,需要结合明线思考、挖掘和加工整理。根据课标的要求,教师可采用主题教学法,围绕“科技成就”这一明线发掘出三条暗线,这三条暗线分别是:成就的作用、成就的原因、成就的特点。整个教学活动围绕“成就”二字进行,能增加知识的深度。

三、主题教学过程化,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增加知识的可信度

具体做法是选8名学生依次上台当老师,前5名学生分别以“老师”的身份,完成明线主题“我们的成就”里5个子题目内容的讲解,可利用教师制作的导学案和与之对应的PPT进行讲解,其他学生结合对应的导学案填空,完成明线知识的识记。在“老师”解读明线史实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的身份恰到好处地抓住关键点进行提问,为拓展学生思维,梳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升华学生情感做准备。对三条暗线的处理,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三个小组可讨论同一问题,也可分别讨论“成就的作用”“成就的原因”“成就的特点”这三个问题,最后让3名学生代替老师展示讨论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参加不同小组的讨论,并给学生以启发和暗示。这样,师生就能得到双向发展,其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研究方法、核心素养都在过程中生成,能增加知识的可信度。

四、反思教学过程,拓展思维,梳理方法,升华情感,增加知识的温度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原理;要梳理教学方法,如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要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让学生理解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概念;要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民族意识、爱国情怀;要升华学生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增加知识的温度。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高效课堂“四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知识信息量大,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以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四度”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小庆.如何实现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2017(27).

[2]李艳.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6).

[3]秦季燕.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长效机制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6).

猜你喜欢
四度学科素养历史教学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