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有鸿雁 引来群鸟飞
——访王雁老师与“利兹”获奖学生王心源等

2019-06-17 08:42陈志音
钢琴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源利兹王老师

文/陈志音

王雁,但昭义老师的弟子。两人起初为师生、同事,后来成搭档、朋友。

因为陈萨、李云迪、张昊辰等在国际获奖的学生,但昭义老师从默默无闻,已然成为世界琴坛仰慕的“金牌教练”。

因为2018年“第19届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的获得者王心源,四川音乐学院王雁老师,从清寂无声,开始走入国内主流媒体视野。

因为是师生,王雁身上有太多但昭义老师的影响,他们都不属于高调张扬的人。在“利兹比赛”,作为评委的陈萨直到赛事结束才知道,王心源是从四川音乐学院走出去的选手、王雁老师的学生。

2018年12月23日午后,王雁的学生孙麒麟、钟航、李鑫燚、唐梦妮、金若曦和王心源,在欧美学校冬假期间回到母校。他们师生很多年没有齐聚一堂,原本计划一对一的访谈竟然成了“一对七”,机缘巧合又别具意义。

一张面孔 多重身份

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王雁,在学生心目中是认真负责的严师。她曾说:“我的今天,可以说和但老师关系最深吧。”王雁出生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院里,母亲和父亲原籍贵州。因母亲从声乐系毕业留校任教,父亲也调入“川音”。“可能父亲的文人气质对我影响更深。”她从小安静内向,喜欢读书。钢琴系李秀美老师为她启蒙并将她送入“附中”,顾馨老师接着教了她六年钢琴主科,而后王雁顺利升入本科成了但昭义老师的学生。她可能原非“但家军”最出色的一个,却一定是全班最用功的一个,她的自身优势,但老师看在眼里,心如明镜。

从1987年读本科、1991年毕业,再到1995年但老师调离“川音”远赴深圳,王雁一直与但老师并肩奋斗,给但老师当助教、陪练。面对但老师的学生陈萨、吴驰、徐懿等,她既为大师姐又当小老师。所以,王雁对钢琴教学从未感觉陌生。她不仅自己跟着但老师上好每一堂课,还经常旁听但老师给别的学生上课。在陪同师弟师妹练琴的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但老师课堂上所有的要求。但老师学生演出,王雁会一起去弹双钢琴、室内乐、协奏曲。这种机会、这些历练,都为王雁积累了深厚、宝贵的专业经验。

但老师因众多学生于国际比赛获奖声名远播,王雁在学生时代却从未参加过大赛,更没拿过大奖。那个年代国内钢琴比赛很少,国外虽有大赛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那时我们地方院校和中央、上海院的水平差距很大。”刘忆凡1980年获肖邦“玛祖卡演奏奖”,那无非一个稀有特例吧!但老师也是在1994年“第一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陈萨、吴驰双双获奖以后,才开始在钢琴界引起关注。

王雁说:“我们这种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从小被管得特别紧,高标准、严要求,必须谦虚低调,永远不准骄傲。”她在班级里成绩优秀,却对上舞台感到有些紧张。“因为总觉得不完美、有遗憾。”她本身就是一个努力追求完美的人。教学,可能是她最愿意也最合适做的一件事。

本科毕业留校任教,正式面对学生的第一堂课,王雁毫不忐忑、自信满满。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作为钢琴系老师去上课,面对的第一个学生,是一个名叫姚玲玲的12岁女孩,和陈萨同届入学。“我应该是教她弹贝多芬‘暴风雨’第三乐章。”姚玲玲现在已是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的老师,另外一个男学生宋湘铠后来也是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王雁老师不禁感叹:“第一班学生和我只相差10岁,现在都是各自学校的教学骨干了。”

虽然已和但老师成为钢琴系同事,王雁仍旧习惯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但老师为此还特意打电话给王雁说:“你不要在我面前怕兮兮的,我们现在是同事,应该平等地对话交流。”“可是在我心里,但老师永远是我的老师,这一点不会因为我当了老师而改变,”王雁愿意永远做但老师的学生和助手,“他怎么教我,怎么教陈萨、李云迪或更多人,他在课堂上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早就深透骨髓、融进血脉,我不用去想或刻意模仿就会自然生成。我的教学,有意识、无意识或下意识、潜意识里,就是但老师教学思想、理念、体系的继承延伸、再现发挥,我会不自觉地变成但老师那样的人。”

在王雁的记忆中,本科四年但老师从未对她说过重话、发过火。大部分时间都非常温和,和颜悦色地循循善诱。如果回课很差,但老师最多也就是一个严肃的眼神,盯着你一句话也不说。“那样我已经被吓到了,心中就知道必须下去努力了。”在王雁学生的印象中,她更是脾气好,又温柔。“但我绝对是个严格的老师,因为我做事认真,绝不容许马虎、凑合,音乐,必须讲究,不许将就。”

从1991到2018年,王雁从事钢琴主课教学27年了。开始独立授课时,她也经历了一个熟悉试探摸索的阶段。“那时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套路和风格。但是到了三十多岁,我有了十年教学的经验,思维逐渐成熟、目标更加明确。我越来越发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既深奥又简单。”王雁越来越强调音乐,“音乐,应该从内心流动出来。如果学生内心干枯、压抑、痛苦,他(她)怎么可能弹出美好丰富而滋润动人的音乐?”最近这些年,她总在反省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我应该如何让学生在严格的训练和严酷的竞争中,得到心灵的自由舒展和松弛释放?在课堂上我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永不停止、永不满足,因为不断会有新的学生、新的作品、新的问题。”

从1987年入校至1995年但老师赴深圳,王雁与但老师师生、同事整整十八载,但老师对她的影响绝不仅限于钢琴艺术,更是全方位地对人生的影响,包括人文人性,人格品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和三观,等等。1995年那个秋天,但老师要离开“川音”调往深圳,王雁回忆道:“但老师跟我说,他要走了。我一下眼泪就冒出来,忍不住往外飙。感觉天都要塌了!”但老师去了深圳,但他们师生并未因距离而疏远。很长一段时间,但昭义和王雁保持着通信联系、深度交流。他们师生历时三年合作编著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今天仍旧深受国内钢琴老师欢迎。

一声叹息 梦想成真

四川音乐学院长年未设立附小,从各地考入附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且基础根本不能和京沪琴童比。好多专家同行都曾表示好奇,这些偏远山区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钢琴上取得这些成就荣誉?并问王雁用了什么高招秘籍“点石成金”?王雁笑答,哪来高招秘籍?哪会点石成金?无非是我在认认真真教、他们老老实实学。

在“川音”历史上,第一个考入朱利亚音乐学院的是王雁的学生孙麒麟。她说:“我和王老师之间的故事特别多。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王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一个四川盆地大巴山南麓达州宣汉山区的女孩子,怎么会学钢琴?“我父亲是乡镇小学的数学老师,但他是那么热爱音乐,他相信艺术可以陶冶情操,音乐可以让人生变得不一样。”

孙麒麟的经历十分励志,她家境贫困,最初钢琴都是借钱买的。在达州跟周先明老师学了四年,后引荐给王雁老师。王雁评价她:“有的学生要老师牵着走,孙麒麟却会推着老师走。”她非常刻苦,特别用功,在班上成绩优秀。曾获“‘星海杯’全国青少年钢琴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一届‘文华奖’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二名、“第五届亚洲青少年钢琴比赛”第四名暨四川赛区第一名,以及数次“雅马哈”奖学金。当年去北京参赛,王雁交代家长,千万别坐火车,要坐飞机,娃娃休息不好可能影响比赛,她们师生辛苦岂不白费?结果孩子坚持硬座到了北京。“虽然很疲惫,但也没影响她,弹得没走样。我很佩服这个女娃娃!” 2009年“第一届‘文华奖’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在厦门举办,王雁全程陪同孙麒麟,学生的谱子、包、行李箱全拎在老师手里。赛场突发临时状况,孙麒麟的演出服吊带脱落,王雁冒雨回酒店取针线,再冒雨重回赛场缝好吊带……王雁笑着说:“别人都以为我是她的妈妈!”

孙麒麟高三时,有远见、有主见的父亲只让她考朱利亚、柯蒂斯、伊斯曼,说如果这三个学校考不上,就留在“川音”跟王老师学,哪儿也不去!同时还提出个苛刻条件:必须全额奖学金,否则即使考上了家里也难以负担。那年全世界有五百名考生,朱利亚只录取十三名,孙麒麟既没读过预科也没请过外教,却拿到每年三万八千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她的美国老师后来告诉王雁,朱利亚的老师全都知道,麒麟是由她的中国老师培养而直接考上朱利亚的。后来,顺利完成学士与硕士阶段学习的孙麒麟,于2017年再次以全奖成为朱利亚钢琴专业第一个华人女博士生。“两年制的演奏家文凭比较容易,而我是需要读五年的Docter of Musical Arts(音乐艺术博士),非常难。”

同在2017年,王雁的另一个学生钟航,继孙麒麟之后成为“川音”史上第二个直接考上朱利亚本科的学生。钟航也有故事,这个男孩儿家在四川中南部内江威远县,9岁起跟随王雁学琴,后顺利考上“川音”附中。初二上学期他参加“第二届‘文华奖’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获得少年组第三名,开始有些飘飘然。初三下学期出现了青春前期的逆反,他要自己练琴,一切不要妈妈管,谁说都不听。那个阶段,钟航的肩、臂、肘、腕整个肌肉状态都很紧张,王雁回忆道:“后来我找到了原因,参加‘文华奖’时他还是个13岁的小男孩,一年多时间他个子突然长高了十多厘米!一双小手也长大了。身体变化带来心理变化,让他完全无所适从。”弹九度、十度手都紧张,王雁问他,为什么不张开你的手呢?他说突然自己都不会运用双手了,原本灵巧的手指也不听使唤不会跑动了。“大概有一年半的时间,他都在原地踏步,毫无进步。他变得那么脆弱而敏感,老师或家长一句话重了,他都可能反应激烈接近崩溃。我一直用最大的耐心,尽量去适应他的变化,教学方法大幅调整,不敢有多的要求,一节课只做一件事,教他放松。”王雁就像心理疏导师,思想工作两边做。“一边安抚孩子,一边劝诫家长。我跟他妈妈说不要再高压镇压,全都没有用!”

钟航终于从身心紧张状态放松下来,一双大手更舒展有力了。16岁时在“CCTV钢琴小提琴比赛”和“小金钟钢琴比赛”中都取得理想成绩。王老师和钟妈妈欣慰欢喜,叛逆的钟航却用低沉的嗓音说:“我不高兴!你们逼我来赛,奖是你们的,跟我没关系。”

钟航18岁时,也是以全额奖学金同时被朱利亚、柯蒂斯和新英格兰等五所名校录取,最终他选择作师姐孙麒麟的校友。王雁长达九年的陪伴和培养,终于迎来春暖开花。钟航深知:“如果没有王老师,这条路我一定走不下去!”钟航妈妈也说:“如果换一个老师,可能这孩子就废掉了。因为当时我们母子二人天天哭闹几近崩溃,已经打算放弃钢琴回家了……”

一次转折 柳暗花明

王雁的教学,有什么显著特点和优点?“从专业角度上说,王老师把我们的基础打得很扎实。虽然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更高的追求,但基础会伴随一生。”送到王雁手里的琴童,大多是基础薄弱的边远地区的娃娃。她善于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细致而透彻地讲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比喻,启发学生以有限的认知展开无限的想象。

王雁老师有她多年总结出来的一套有机整合、随机应变的教学体系。学生一致认为,“她是一个很聪明、很好学、很开放的老师,她主张学生多听(大师课、音乐会)、多看(书)、多想。只要她获得一点儿新的东西,立刻就会在教学中融会贯通。”在教学和训练中,针对学生弱点强化调整;在比赛和表演中,针对学生优势激励发挥。“最厉害的是她对曲目的选择,平时怎么练习、积累,参赛过程如何搭配、应对,前后轻重、强弱互补,等等,”学生们说道,“王老师对比赛规则与临场指导的直觉非常敏锐;针对如何灵活有效调整学生状态,绝对有效。”

“好的老师,想看到的不仅是学生的现场演奏有多精,更想看到学生扎实有力的基础。”王雁认为她这些考入世界名校的学生,虽各有各的强项与特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基本功扎实。她认为:“因为扎实的基础,未来必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和更大的上升空间。”

金若曦是王雁班上留学海外年龄最小的“〇〇后”,初二才师从王老师。“前两三年,基本都在打基础。她的条件技术不如男孩子,但她很有音乐的感觉,这个优点很多学生比不了。”王雁说道。2018年3月,金若曦也像师哥师姐被美国多所名校录取,Richard Goode和邓泰山两位大师都同意收她为徒。“她不知如何选择,来征求我的意见,到底跟谁学?我更倾向于选择邓泰山,他是198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也是第一个获‘肖邦’金奖的亚洲人。演奏上他会更细腻一些,金若曦跟他学应该更合适。”

在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金若曦一开始弹贝多芬奏鸣曲给邓泰山听。“他问我在中国跟谁学的?我说我的老师和李云迪是同一师门。他就说我的古典作品基础很好、很规范,邓老师和王老师在教学上很像,讲的东西高度一致。”

学生李鑫燚四次入选加拿大“‘晨兴音乐桥’暑期艺术节”,曾获协奏曲第三名和室内乐第一名。2014年,他同时被美国多所音乐学院录取,最终以高额奖学金入读旧金山音乐学院。2016和2017年他相继获得“斯坦福美国国际音乐比赛”第一名、“伯克利钢琴比赛”第二名,并同时获得“最佳肖邦演奏奖”。“我出国以后才知道,王老师讲的、教的东西有多重要。”2018年,李鑫燚又以全额奖学金考上旧金山音乐学院研究生。现在的导师加利克·奥尔森(Garruck Ohlsson)是1970年“肖邦比赛”金奖得主,曾获“格莱美古典音乐贡献奖”。奥尔森以演奏家身份享誉全球,原先从未收过学生。大师的第一个“开门弟子”就是李鑫燚。“他认为我的基本功是一流的,我以前的老师教学是一流的。王老师是我最重要的老师!如果没有王老师,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是肯定的。”李鑫燚说。

李鑫燚认为,现在国际比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选手,演奏就像电脑录入程序,技术过硬而音乐贫乏。“国外专家评委都很惊讶,你的一双手怎么可能弹出那么多种音色?简直不可思议。我说因为我以前的老师总在强调音色的重要性。”

另一位学生唐梦妮则于2010年考入旧金山音乐学院,但她曾走过一段弯路,因主科老师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中国女孩子,弹琴怎么会缺乏力量?“我的手条件不如男生,但我的特点是手指灵巧度很高。王老师特别懂女生,她从来不会勉强我弹很重很强的作品。美国老师却总是要求我弹出强大的力度。我的手根本受不了,真的很疼很疼,经常反复受伤……”

在本科阶段,唐梦妮选修了艺术指导系创立人兼系主任Timoth Bach博士的伴奏课。在他的鼓励下,唐梦妮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2014年考上旧金山音乐学院艺术指导系研究生。“王老师很支持我,她说能够成为独奏家的毕竟是少数,我转到艺术指导方向更有前途,我也很喜欢这个专业。”

唐梦妮说,在国外很难遇见王雁这样细心、耐心打基础的老师。“王老师教会我们变化各种音色,这点非常有用,特别帮到我现在的专业。只有敏锐多变的触键,才能配合不同乐器、不同声部所需要的音色。”2016年,唐梦妮考上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艺术指导专业博士,2018年入选“美国阿斯本夏令营”艺术指导项目,2019年将联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David Small演出,这个中国女孩儿的水平,现在足以同大指挥、大乐团、大艺术家合作。

一个目标 别无选择

如果说孙麒麟、钟航是来自大山小城的孩子,王心源的家就更远了。当年,这个来自贵州省清镇市10岁的布依族男孩儿弹起海顿《吉普赛回旋曲》,王雁和所有评委不觉为之一振。“简单的小曲子,他却弹出了特别的味道。”虽然起步晚、程度浅,王雁还是收了他。10岁,北京、上海许多琴童已经在弹大作品了。而王心源8岁请当地的向耀丽老师开蒙,10岁才接受专业训练,年龄上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

“我是从299练习曲第一首和巴赫二部创意曲开始教起。他身上有其他孩子所不具备的难能可贵的东西。”一年之后参加“‘星海杯’比赛”,王心源获得四川赛区和全国总决赛第一名。王雁说:“我根本没为他特别选曲,就是学到了这个程度,用正在弹的曲子去锻炼。”当时王心源弹的是车尔尼740第11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284)第一乐章、格里格《致春天》和韦伯《无穷动》。“这套曲子难度系数并不高,但他的演奏却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老师对于王心源学琴生涯的重要性,他在出国前后很多年都没有意识。他回忆道:“我本人是一个特别晚熟的人。在进入大学之前,我的脑袋都处于一种半混沌、半清醒的状态。读‘川音’时我去北京上大师班,有个老师说我是天才,要我跟他去波兰学习。家长也认为不能错过好机会,那时我也觉得国外的前景会更好,阴差阳错就去了国外。”

王雁老师说:“我是觉得他这一步走错了,波兰不是王心源的最佳选择。”果不其然,在波兰的那段时间,王心源十分茫然:“我的波兰老师弹得那么好,可我从来不知道怎么才能弹得那么好。越学越自卑、越来越沮丧……回忆起跟王老师学琴的日子,十分难受、后悔。”

2012年,王心源进入“第17届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第二轮后淘汰,王雁丝毫不觉得奇怪:“第一轮弹的是我教他的曲目,我知道他哪些东西没解决好。”2014年夏天,王雁接到王心源电话,他回国了想来看望自己,当时师生已有三年没见面了。王心源见面就说:“王老师你是对的,波兰那边比‘川音’条件差多了,而且老师会弹不一定会教。老师,我现在不能弹贝多芬,只能弹舒伯特。”王雁大吃一惊,因为王心源小时候弹贝多芬非常棒!“他是自己心力不足才弹不动贝多芬。我心里特别难受,很可怜也担心这个孩子。”

王心源告诉王雁,他要离开波兰去德国。“后来我又阴差阳错换了一个德国老师,但是他显然也不适合我,八十多岁弹琴还有很多毛病。我只能凭着跟王老师学习六年的底子,天天自己琢磨如何练琴。我买了大量的CD,有时为了听一个协奏曲,可以坐十几个小时巴士去另一个城市。”

2014年,王心源考入德国魏玛弗兰兹·李斯特音乐学院。先师从彼得·瓦斯老师,2017年转入巴拉兹·佐科莱依老师门下。“他很欣赏我,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可能让我改变命运的老师。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在准备‘利兹比赛’。”那些年王心源感觉自己无颜见王老师,直到他进了“利兹”24强。“我觉得我可以联系王老师了。”24强选手大多是国际大赛大奖得主,只有王心源的简历最简单,他就像一匹黑马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前三,这个奇迹带给所有人意外之喜。

王雁曾见证了但老师陪着陈萨去“利兹”参赛,读着他写的《利兹升起五星红旗》文章。“现在王心源一个人在‘利兹’拼搏,他太艰难了。非常时期,他非常需要有人及时为他缓解高强度压力,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虽然不能去“利兹”,但师生二人一直通过微信、互联网保持联系。

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网络直播平台Medici直播比赛实况,两周赛程,王雁一场不落。无论上课与否,只要有王心源“求助”信息,她马上停下来及时回复。王心源说:“王老师那么忙,我的信息她全都秒回。如果没有王老师,我无法想象当时还能不能坚持下来。”

第一轮结束,王心源第一时间告知王老师两个消息:好的是进入下一轮;坏的是要第一个弹。“我说,第一个上场不是好签,但你绝对没问题。赶紧练琴去!”就这样,王雁自觉自愿成了王心源的“远程导师”,因为“这场比赛太重要了,可能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下一轮重奏,王雁有些担心,怎么不选二重奏呢?他回答,老师,我只喜欢勃拉姆斯五重奏这一首。

终于听到王心源进入总决赛的消息。王雁十分激动:“‘利兹’简直就是钢琴的世界杯赛!王心源代表‘川音’、更代表中国。我开始想象,利兹会不会再次升起五星红旗?” 决赛前两天,王心源非常紧张:“一路走到决赛,我的心很难再平静。经常做噩梦,弹断了、忘谱了……好可怕!但王老师的表扬就像是‘定心丸’。只有听到王老师鼓励,我才能有力量和信心。”

最后王心源以精彩绝伦的演奏,众望所归荣获第三名,同时还以网上直播点赞最高赢得“最受听众喜爱选手的听众奖”。王雁百感交集:“真是太不容易了!但老师闻喜讯也特别高兴,本届‘利兹比赛’,他的徒弟陈萨是评委,他的徒孙王心源是季军!我想,这也算是但老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传承延续。”

2018年12月24日,但昭义老师拨冗专程从上海飞往成都,同“川音”师生及当地音乐爱好者一起,聆听“第19届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季军王心源钢琴独奏音乐会。音乐厅高朋满座,四川音乐学院新任院长周思源莅临讲话,向王心源颁发“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的证书。王雁担任音乐会艺术指导,同观众一起重温王心源参加“利兹比赛”演奏的作品——巴赫《降B大调德国组曲》、舒曼《幽默曲》、拉赫玛尼诺夫《科雷利主题变奏曲》和巴托克《钢琴奏鸣曲》(作品80号)。

这是一场国内罕见的超高水平独奏会,从作品的跨度、难度到演奏的质量、分量均达到一个全新高度。王心源如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让所有人感动、震撼。终于真切感受到国内媒体评论王心源“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现场感染力比第一名和第二名还要好”。终于彻底信服了“利兹比赛”创办人兼评委会主席范妮·沃特曼夸赞他的话——“演奏规格很高,音乐风格很正,非常忠实原作也极富有时代特征,在既定框架内又有自己的理解与表达”。

王雁多次谈及王心源,他,何以那么与众不同?因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他,太另类、太纯真、太质朴、太干净。他的音乐呈现的就是他自觉坚守的精神世界、圣洁灵魂。终于获得中国选手在“利兹比赛”的最佳成绩,所有人都认为应该好好宣传一下,他却一口拒绝:“我不要宣传,我要回去练琴。”王心源的淡定、笃定、坚定,绝对是出于真诚,他说:“我要比的不是现在能弹什么,而是三十年以后能弹什么。”

王雁老师身边这群孩子羽翼丰满展翅高飞,我心生敬意感佩不已。看这张老照片,2006年进京参加“星海杯”的珍贵留影,王雁和王心源、孙麒麟欢颜绽放,“我左手搂着朱利亚博士、右手搂着‘利兹’季军,这在当时完全不可想象。现在回看真是很开心!”再来照一张这样的?多有意思啊!王雁说:“我用自己的努力培养优秀人才,送他们走向更高的世界舞台。钢琴,将带给他们的人生更开阔的视野和更美好的未来。我所付出的一切,值得!”

猜你喜欢
心源利兹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2022年普利兹克奖:弗朗西斯·凯雷成为首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非洲人
有趣的动物
《圣山系-心源》
战后世界的设计师矶崎新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THE CONCEPT OF BOKEH LIGHT EFFECTS IN PHOTOGRAPHY
对历史文化、自然风景的感悟
艺术意境中生命哲学的静照及其表征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